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09:3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教学开始,我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其次,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要通过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09:34:34 | 只看该作者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梧田三小 李雯雯

   在选择教材时,我伤透了脑筋,最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选择了《杨氏之子》。《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成了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然后课件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说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
       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
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语速要慢。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个别难读的句子,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学生总算把短文读流畅了。
    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再去体会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
    三、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这样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还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
    在教学小结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手的地方没放手,控制课堂意识较强。
    2.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注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让学生用文言文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许会更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09:35:01 | 只看该作者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短,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秉着这一观点,我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如,原版的《世说新语》,《古代汉语》书,并和同组的老师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探讨,编写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学预案。

为了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我上课前进行了课前三分钟的话题:我说你也说,即,我说一句学生积累过的文言名句,学生说出它的意思。让学生比较辨析,明白什么是文言文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和诗歌教学相似的教法,以读为主,我特别注意让学生从熟读中领悟。

一读,读流利。

首先带着同学们初读古文,读准确。同学们都读准确后,我便又告诉同学们:读古文时,不仅字音准确,还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要慢。于是我让学生尝试读后,又课件出事停顿,让学生在书中划出,小组内反复练习,在让朗读较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从而起到一个带头示范的作用。接着我又范读,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学生兴趣盎然。我明显地感到学生朗读进步了。

二读,读明白。

课文读顺了,我又带着同学试着把课文读明白,因为本篇故事简洁,较容易弄懂,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们饶有兴趣地和同学探讨古文的深层意思,而且摇头晃脑地朗读,随着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三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精妙,品味文言的韵味。

学生读明白课文后,在体会文中人物语言的精妙时,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古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如果把标点去掉了你们还能读通,那说明你们真的懂了这篇文章。学生们一个个争着读,甚至还有同桌站起来表演读的,同学们读出了古文的味道,我不忘结合本单元的体会语言的艺术提醒学生品味文中的对话。于是,我巧妙地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不仅语言简洁,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也很精妙,你能找出来吗?我没想到孩子们都想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好拿出“孔雀是夫子家禽”来做比较。光这样读还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读了以后,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从对比中对读,再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杨氏之子的回答。不一会儿,他们竟已意会,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紧接着的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09:35:14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教学开始,我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指名读、齐读这几种形式,让孩子们充分读书。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反复读文之后,从课题“杨氏之子(姓杨这户人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借助课文下边的注释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魅力”,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孩子们释文之后,让孩子们反复品句、揣摩,在个别优秀生的带动下,学生对杨氏之子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反驳孔君平说的“此是君家果”基本理解。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果能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2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