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4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3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后反思
《图形的变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教材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 “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风车的旋转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中我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31:13 | 只看该作者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1.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这降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先是请学生用一个三角板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进行观察、交流。接着,出示教材35页的两幅图,请学生在方格上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本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2.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31:43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45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20人,学习积极性高,敢于提出问题,由于教材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大,学生在推理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难度,关

键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教师在此方面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

1、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操作,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图形的变换过程。

教具准备:七巧板、方格纸、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案,体会它们是如何变换得来的。)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想,回顾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出示书中的图),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是如何变换的?请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然后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参与交流。最后组织全班反馈:

    生1:我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第二幅图。

    生2:我有补充,应该说是将第一幅图中的A号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C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D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例如,描述平移时,就要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个格。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请同学们也像这位同学那样说说图形变换的过程。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

   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

   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

   师: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在描述旋转过程时,说明了饶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请同学们也用这种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说变换的过程。

   师:好,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从第二幅图到第三幅图是如何变换的?,然后自己在方格纸上操作,并与同学交流操作的过程。(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生:我是将A三角形先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2格,将B三角形先左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2格就得到第三幅图。

   生:我的操作方法不是这样的,……

   师:这两个同学的想法很好,同样从第二幅图到第三幅图,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

   师: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你们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吗?(学生说一说。)

   师:听明白他们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请同学们再去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师:下面同桌互相合作从第三幅图到第四幅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第四幅图到第一幅图呢?(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变换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试一试

     请同学们观察(见试一试图),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你能用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再摆出一个图形吗?试一试吧。(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练一练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同学们要知道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平移或旋转,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我们来练一练吧。

第1题:先观察图形是怎样变换的,再与你同桌进行交流。

第2题:先观察图形是怎样变换的,再与你同桌进行交流。

第3题:先观察图形是怎样变换的,摆一摆、说一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你这节课学习的愉快吗?你又有了哪些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教学反思: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简单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并把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和表达结合起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注重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我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32:11 | 只看该作者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图形的变换》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创造潜能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材中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 “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风车的旋转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设计、创新,也有足够的空间质疑和反思。在每个小组汇报后,我都是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和建议,有很多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一些错误都是学生帮助纠正的,一些图形之间联系不清楚的地方也大多由学生互相交流而捋清的。在学生都出现共性问题的地方,我适时进行了引导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练习,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欣赏,说说这些图形能在什么地方看得到,表示什么意思,从而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这样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育人的价值,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课中我还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33:02 | 只看该作者
五下数学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旋转。学生主要是在画图方面存在问题,以及结合平移知识的练习有点难度。

  画图方面,一小部分学生找对称点的时候容易找不准,特别是图形稍微复杂些,图形转折部分比较多的时候,就很容易画错,关于轴对称图形画完后很好检查对错,观察的方法有的学生不重视,或者画完后根本不检查正误。还有个别学生存在画图不规范的现象,应该严厉纠正。

   图形旋转方面,学生容易把图画错,位置能确定,但是画成后旋转回去不和原图重合,检查的方法是让学生用类似形状的橡皮、三角板、折纸等进行演示,帮助自己检查正误,一些同学用这种实验的方法做得很好!

   还有本单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先清晰题目的要求,让学生养成理解题意的好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8 08:4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20: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