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4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数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基本思维能力。

1.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

(1)注意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质数、合数与因数的关系

(3)2的倍数与偶数、奇数的关系

(4)与大数的读写相关联

如:一个七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万位是最小的质数,千位是最小的合数,

最低位是最大的一位合数,其余各位都是最小的偶数。

这个数作(              ),读作(                   )。

(5)2、3、5的倍数与乘法口诀紧密联系。

2.要用“活”教材

(1)教学中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教学实践证明,从单数与双数入手探究奇数与偶数;从乘法口诀入手,探究2的倍数,探究5的倍数,探究3的倍数,比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2)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单元知识特点的抽象性)

要用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

(1)偶数、奇数

(2)5的倍数:5、10、15、20、25、30——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2、4、6、8、10、12、14、16、18、20……

3的倍数:

(3)质数、合数: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进行归纳推理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列举法:

如:18因数  6的倍数:

又如:P16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4.教给学生养成“有序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5.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用字母表示数的结合。如:

数A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

数B最小的倍数是(  ),(  )最大的倍数

6.注意概念的判断

(1)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2)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7.注意发散思维的培养

31□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

75□0是3的倍数,这个有(   )种情况,它们是(   )

2□6□是25的倍数,也有因数3,这个有(   )种情况,它们是(   )

8.在学习方法上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课前探究,课中探究,从探究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如质数与合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48:2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后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是: 从本质上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本单元是新编教材,删掉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也把原教材中的公因数和公倍数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转移到第四单元,这样挺好,分散了难点,减轻了学生负担。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再加上有些教师在考核时使用一些偏题、难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22: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