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能被2、5、3整除的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9: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能被2、5、3整除的数教学反思

先从旧知识的连接点,为2、5、3整除的数算理打好知识基础。再通过举例观察、思考、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并研究其算理。在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基础上来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放手让学生说。发现10、2、5之间的关系,迁移到100、25、4;1000、125、8……,掌握一类发现数的特征的方法。最后,分析不能通过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3整整出的原因,深化算理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过程去感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解释这种方法的根源——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10000这样的数除以3都余1。为迁移提供基础。

(1)抓住知识结构。

整除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整除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余数问题,并且正处的很多性质都可以用除法与减法的关系来解释。根据能被10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个位。2和5是10的约数,十位和十位以前的数都表示几个十,这些数除以2或5都没有余数,所以就不用去考虑了,只考虑个位上的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还发现因为10=2×5,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和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整除的方法相同。由此可以迁移到100=25×4,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4和2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0整除的方法相同都是看后两位。同样由1000=125×8可以想到能被125和8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10÷3=3……1、100÷3=33……1、1000÷3=333……1;……所以,几个十除以3就与几个一,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字;几个百除以3就余继各异,也就是百位上的数字。……,所以可以通过把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来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样,10÷9=1……1、100÷9=11……1、1000÷9=111……1、……可以得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样还可以发现能被99、33、11、999、111、333……整除的数的特征。

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概念,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这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最终通过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抓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学习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节课注重探究知识的根源研究,弄清现象后的本质,不但总结了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方法。掌握总结数的特征的方法,用10、100、1000这样的数除以要研究的数,看余数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在进行具体研究,总结规律。因此,研究知识时,要深入探究,了解知识的本质,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9:11:03 | 只看该作者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学生兴趣的培养

临溪小学  刘超华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的作用之大。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求知升学深造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从事活动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是实施“减负”的重要途径。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件快乐的事情,甚至是一种享受了。反之,学生如果对学的知识感到索然无味,那么,即使是再小的学习量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沉重的负担。下面结合“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具体教学,谈谈体会。

一、提供新型图式

我是这样看是新课教学的: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整除的意义,先请大家判断:20能被2整除吗?17呢?15能被3整除吗?16呢?40能被5整除吗?39呢?分别说一说理由。

学生一一回答:20初以2等于10,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所以20能被2整除……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那些数能被2、5、3整除。通过刚才的练习,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区分一个数能不能被2、5、3整除了。既然这样,老师就不讲这一课,请同学们直接做作业怎么样?

“好!”学生们异常兴奋,赶紧打开作业本,一个个埋头算了起来。

……

儿童如果参与和以前成功的学习模式相比有轻微变化的活动,会变得兴奋起来。一般的课堂教学是按照“铺垫、导入、新授、巩固、作业”进行的,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却是本末倒置,一开始让学生进行“作业”环节,有意布下陷进,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这样大部分学生由“疑”生“趣”,少数学生则带着成功的喜悦投入学习,课堂的趣味性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

二、突出问题差异

在得出“特征”的结论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的数字,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各位”上数的和,“个”和“各”汉语拼音相同,意义相同不相同?

生:不同,“个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位,“各位”是指数的每一位。

“很好,下面我们再通过试验来看一看个位和各位究竟有什么区别。”说完,我随手在黑板上写一个“6”,问学生能不能被2、5、3整除,然后在“6”前面添上“1”变成两位数继续让学生判断,再添上三位数、四位数,……一直加到十位数,学生发现无论在“6”前添上多少位数,由于“个位”上的数字没有变,能否被2和5整除就不受影响,而随着数位的增加,能否被3整除却一直在变化,因为“各位”上数的和在变化。

三、展示新学到的技能

师:现在大家都找到窍门了吧?

生:找到了。

师:那我们就用新的方法试试看在短时间之内,你能比原来多做几道题。

学生们又忙开了,和刚才不同的是,这回许多学生都带着欣喜的神情,显得轻松而又自信。

四、巧设同化情境

在课接近尾声之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一天,数2、数3、数5为一件事争吵了起来。究竟是什么事呢?原来他们三个数要合作完成一项任务,要从8、7、2、0这四个数字中挑选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且要求所组成的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三个数都生怕组成的数不是自己的倍数,都争着要先挑选数字。同学们,你们说应该由谁来挑选数字?他们应该怎样合作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9:11:32 | 只看该作者
"能被2、5、3、整除的数”一课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我组织了较为充足的合作探究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两次参与活动的机会。在第一次的探究中,学生比较容易的发现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但却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毫无关系,陷入了问题思考之中。第二次的数学活动,给学生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操作过程中,逐渐感悟到能被3整除的数与所用的小棒根数有关,其实就是与所摆数的各个数位的数之和有关。第二次的小棒操作探究活动,显然比单纯的让学生无目的的讨论效果要好的多。在探索“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不能应用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最终经过试验探究,还是解决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22: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