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0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0:2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之前,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什么内容,当我捧着水槽、量筒等教具走进教室的时候,还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上科学课啊?”所以,我觉得,学生的疑惑的表情是非常正常和真实的。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升”与“毫升”的区别和联系后,理解了“1升=l000毫升”。

通过教后反思认为有以下教学注意点:

1、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得的结果应带体积单位。如果要求的容积结果是“升”或“毫升”,必须化单位。

2、做一做第2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除用现有体积 - 原有水的体积 = 珊瑚石的体积外,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根据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来列式。

两天的教学也并非一帆风顺。主要有以下一些困惑:

1、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对吗?
教材明确将升用大写字母“L”表示,而毫升却用小写字母“ml”表示。这与以往千克(Kg)与克(g)明显不同。有学生质疑“升用小写字母l表示行吗?”、“毫升(mL)这样写对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都对。

2、容积与体积单位的使用范围不明。

由于本课重点是认识容积,对升和毫升强化较多,因此教材第3题填“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时,许多学生还局限在液体容积单位的选择中,没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当我以教材50页“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向学生解释时,他们例举书上习题反问我。

生1:第10题是求微波炉的容积,微波炉一般是用来热食物的,又不是用来装水的,为什么问题是容积是多少升呢?”

师:微波炉可以用来热汤、加热液体,所以它的容积用升作单位。

生2:那微波炉还不是可以用来加热饭、馒头。返回舱里还不是可以放水。

……

虽然,我出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帮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 6升(即6立方分米)太小,不符合生活实际。说明当容积太大,无法用“升”或“毫升”表示时,可选用体积单位“立方米”。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学生仍旧反映除液体外,他们还是分不清哪些计算结果要化成容积单位升或毫升,什么时候该填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如53页第5题求冰柜的体积,如果题目没写明容积是多少升,学生就很可能只算到立方厘米就结束了。在课堂作业中要学生填单位名称: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500(  )。很多学生看到是水池,就填写了“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0:26:21 | 只看该作者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课前,在备课时我发现本节内容由体积和体积单位为基础,觉得本节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便采用以学生自学、小组相互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巩固的形式进行教学。



课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交流也很热烈,师生共同小结后进入了巩固练习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并没有掌握了“容积”的真正含义导致一些判断题不会做或出错,还有个别同学对“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并没有理解了“容积”的真正含义。课后,我经过反思才意识到这节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没有统一,也就是把儿童成人化了,老师认为极为简单的内容认为学生也就觉得简单!由于有这一错误想法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分析学情、读懂学生、对该内容的认识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其次,在小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中,我没有设定好具体的目标,学生交流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只是根据课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并且,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流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最后,师生小结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梳理。



由于这节课问题的存在较多。所以很不成功,今后要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0:26: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有感于《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

这节课我进行了精心准备,从查找资料- 研究教材-制作课件,用了整整一周,本以为效果应该不错,可今天讲完遗憾还是多多。

本课伊始,我复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为新授作好铺垫,导入也是运用体积的知识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中我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 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也有方向地去阅读课本,并展开讨论与交流,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这就是我这节课设计的初衷,基本目标达到了。但由于教学环节中,很多知识点出现重复现象,致使容积的计算草草而过。课后细思量,我觉得这样改动一下,环节会衔接更紧密,不会前松后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如:出示装满沙子的木盒后,仍旧复习有关的体积知识,之后,

1、师:我还想知道这些沙子的体积?该怎么办呢?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生可能说::量出这个盒子的长、宽、高。

2、师反问:真的吗?请你仔细的观察,这个盒子是有一定的厚度的,量盒子的长、宽、高没有错,但要量哪里的长、宽、高。

生: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

师追问: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盒子的壁有一定的厚度。

教师小结。

师: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沙子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

(板书:容积)

3、师:你能不能说说,生活中有哪里物体有容积?它的容积指的是什么?

生可能:文具盒有容积,文具盒的容积指的是文具盒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文具盒的容积。

……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文具盒、鱼缸等就叫做容器。这些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它们的容积。(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它们的容积。)这样容积概念很自然的就揭示清楚了。

    再如:认识容积单位时,教师就直接指出: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毫升)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容积单位。之后课件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学生自然就发现了: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

这两个环节之后,容积计算方法再采用自学,全班交流。这样会节省好多时间,能进一步拓展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如1立方分米=1000毫升,1升=1立方厘米。也不必使练习题没时间做。

人们常说,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确实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我会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20:26:48 | 只看该作者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今天在班上上“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本以为这节课会上的很成功,哪知学生并没有学习的兴趣,课堂氛围很压抑,竟然有部分学生只顾在底下玩手中的盒子,似乎对这节课的内容漠不关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上完课后我仔细地想了想原来的教学设计。

    原来设计的思路是“认识容积——学习容积计算——认识容积单位”,学生在观察教具中认识容积的意义,再让学生想一想要求木盒的容积就是求哪里的体积?它要怎样计算?通过自学知道容积的单位以及它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最后在练习中学会容积的计算。是按照教材思路处理的,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距离比较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应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能不拘泥于教材,有时要能突破教材的束缚。于是我又尝试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在认识容积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你手中的盒子哪里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最多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哪个空间?

       再观察这个空间是什么形状的,把你观察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绝大部分同学观察出空间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样就把空间转化成了图形。通过这一步,这时学生其实已经知道计算容积的方法是用计算体积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力量,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再计算出盒子的容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单一地呈现例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自学书上的容积单位知识后,小组交流并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在班上交流……,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后到超市调查标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和它的容积是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这一设计在另一个班进行了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根据测量解决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课外调查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认识数学及掌握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在实践中、交流中轻松地学习。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20: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