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4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2: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司家桥小学  李银珍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精心设计一个童话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讨论,帮助王叔叔选择地板砖。再思考探索正方形地板砖的边长与长方形地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然后用问题的形式,通过复习16 和 12 的因数,让学生再找两个数的因数、找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找两个数公有的因数中最大的因数的过程中,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4这些数和16、12有什么关系,同时揭
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总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复习巩固旧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而且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数学现实参与数学课堂,不断地利用原有的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此过程中我还注意了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从方法上作进一步指导,小组长帮助,生生互帮等。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2:11:30 | 只看该作者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1.重视数学思想——使数学学习终身受益
   ”从这个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接受一个概念知识或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不只是注重数学形式层面的教学,而是更重视数学发现层面的教学,即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受一种数学的思想和观念──数学化思想。学生先是感知地板砖中隐含的数学,会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进而思考并尝试解决画廊内装饰画的设计,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地板砖中数学知识。但是,从解释到应用设计,在没有学习公约数的情况下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于是,创设了做数学的空间。让他们在设计正方形的过程中,逐渐感知公约数的存在,建立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自己创造了“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数学化思想观念是指用数学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数学”意识,使数学关系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而我们的课堂中,大多还是围绕知识就事论事,没有从形成学生思维模式的角度去展开知识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去注重现代的数学思想,去隐含重要的数学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的堆砌,没有自主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领悟。
2.注重学习体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扑面而来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强列地震撼着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教学,关注生活、关爱学生、关照生命等极具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呼唤着以人为本的课堂。
     注意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是本节课设计的又一重点。观察、测量中感悟生活中的教学;对长方形纸中小方格设计的探索;总结、反思中感知公约数的存在;解决较复杂的分蛋糕问题时体会公约数的作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动手操作与设计中建构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了数学的真实意义。
3.开发教学资源——师生同为资源创生的主体
     教材只是供教学使用的一种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典。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仅自己能针对学习内容开发出有利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新材料,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身边的数学学习资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除了教师提示的卧室(广场)地板砖,画廊设计、分蛋糕之外,学生也列举了许多类似的现象:教室内水磨石地面,银行墙壁上的方形面砖,家中客厅顶部木质方块的装饰……学生在资源的识别与解释中,逐步掌握了(最大)公约数的知识,为今后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2:12:06 | 只看该作者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教学五年级下册P79——P81《最大公因数》的内容,一节课下来虽然内容基本讲完,但由内容展开的相关拓展知识的教学却没能展开,教学时间还是不够又或是分配还是不够合理,如果用分数衡量,我也只能给自己打80分吧。(本节课我好象又犯了总是在重复自己不足的教学风格——总是过去强化一些重要基本的知识点,讲得透但也消耗时间过长,总是过去关注后进生,经常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我也在想我一定要改变这样的毛病,现在也还在努力中,希望通过教学反思能不断敦促自己改正这些不足的毛病。)

教学时,我先揭示课题——《最大公因数》,首先让学生从课题中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让他们先从字面上去猜测、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尽早揭示课题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尽快明确学习内容,为下来的看书理解指明方向,不至于跑题。接着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和猜测,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再让学生看书自学P79-P80,就显得容易多了,起码大部分学生不会漫无目的的乱看书了。接着,我提出两个问题1、P79提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2、P80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P79的问题?总觉得自己班的学生在语言文字组织和理解表达上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很难统一把握,好的同学一提示一下就能回答了,其实也就基本掌握了本课的内容,但是那些第二级学生就让我很吃力,反正他们就是一副“懒死样”“赖死样”不思考,不组织,不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又何以得到培养呢?所以,我往往在实际教学上总是关于关注这样一群学生,但也带来了前进生的上课情绪不积极,于是整节课的氛围就犹为显得“孤掌难鸣”。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我还是从解决P79用边长整分米的整块方砖铺贮藏室的问题中引出16分米和12分米的公因数,从而也就解决了"最大公因数"的问题。由此也引申出两个补充知识点1、16的最大公因数是4。(X)以错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公因数的含义,一个数是不存在公因数的,更不要说最大公因数。2、1是任何除O外自然数的最小因数,所以1是任何除O外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关于基本概念、知识点的教学,教材是不会直接告诉我们由此知识点可以引申出的其他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备课深刻挖掘显性知识点外的隐性知识点。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还是比较到位的。当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了什么是“最大公因数”以后接着就是怎样求“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了。因为有了上面例题透彻的教学铺垫,P81的教学也就显得容易了。除了书上的方法,还让学生讨论其他方法。其实,不管什么方法,我个人觉得它都必须先找齐、找对每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为前提,所以,在实际教学和书写要求上我更主张学生以竖写18=1X18,2X9,3X6这种方式找齐所有因数,再找公有的因数,那么最大公因数也就不在话下了。另外还要注意书上的思考: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关系。(最大公因数是其他公因数的倍数。)最后才是相关的练习,那么,像书上一样以游戏方式开展练习为本课教学注入活力——个个学生都非常踊跃积极参与。看来,以后的教学如果能设置游戏环节我都要尽量设置,这样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遗憾的是,由“做一做”和“你知道吗”引申的补充知识点未能在本课上进行教学,只能拖到下午进行,看来我在整节课的时间把握和分配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06: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