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案例(1)

广州市豪贤中学 黄璐茹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和了解过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因此教师在引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以外,还可以避免重复与罗嗦。
2.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在讲解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直接告诉学生。而在课题3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为了使这一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师配合课本120页的习题4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3.对本课题的两个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各有侧重: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可溶于水,把重点放在了实验的设计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回到家里继续进行实验求证;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则更侧重了实验的实施过程和对有关现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等,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两个实验探究活动都铺设了巧妙的阶梯:对探究活动1采用了先演示实验后给出提示的方法,对探究活动2则采用了填写表格的形式,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准备:CAI多媒体课件、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阶梯蜡烛、火柴、小烧杯(装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的用品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2个)、玻璃片(2片)、小烧杯、镊子、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稀盐酸、醋酸等。
3.学生准备:分好四人合作的学习小组并复习学过的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
投影并归纳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
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抄写、记忆
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
提问:你们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是已经做过实验亲自验证并非常确定的,哪些只是由别人告诉你的?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是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从老师口中获知。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创新。
演示实验:
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
实验2.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

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可能的猜想:1.二氧化碳会熄灭,而且是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2.软塑料瓶会变扁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
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这两个实验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耗时较长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宜由老师演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提问: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意图,你们还能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么?
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再投影出一些提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的设计。



让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并引导其他学生去评价这些设计。


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准备如何实施,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通过赞美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今天老师还补充一个二氧化碳的性质就是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但它们的生成物到底是什么,由你们去进行实验探究。

投影并讲解: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学生实验: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抄写、记忆



投影: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学生思考、讨论

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07: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附:学生学习资料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课堂小探究
1.请你根据课本P114页实验6-5和实验6-6的构想,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可画图)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据四朵浸有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size=+0]生活事例链接

1.北方的农村,许多人家里都设有地窖用来贮存蔬菜。由于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气体,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会做一个“灯火实验”:就是把燃着的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证明里面聚有大量的气体,不宜进入;当看到,证明里面的气体较少,可以进去。
2.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3.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
课后小探究
家庭小实验:请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来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08-9-7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案例(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第三中学 丁颖颖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雪碧饮料为学习主线,以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为学习暗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为了使本课的知识点更加系统,最后将知识点从课堂抽取出来,让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反思,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明  线                                        暗  线

    寻找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                                            ↓
    猜想:雪碧气泡中含有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 想
         ↓                                            ↓
    雪碧气泡中含有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进行实验
         ↓                                            ↓
    雪碧中含有碳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得出结论
         ↓                                            ↓
    生活中的各种碳酸型饮料                           循环上述步骤


二氧化碳

授课人

丁颖颖

学校

郑州市金水三中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简单且安全的实验来让学生设计并完成,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教师的演示实验应着重讲解、引导,将分析实验的任务留给学生去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实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CO2与水的反应、 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与水的反应、 CO2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仪器


药品

1.教师实验准备
CO2装置(附干燥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喷壶、表面皿、镊子、集气瓶、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火柴、废液瓶、白纸、灯泡、电源;
石蕊试液、大理石、稀盐酸。
特殊用品:
当地的各种碳酸型饮料各一瓶(如可口可乐、芬达、健力宝、醒目、爆果汽等)
2.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中心发言人1名,实验演示员1~2名、实验记录员1名)
质地较软的矿泉水瓶、实验室制CO2装置、试管、火柴、木条、水槽、气球、锥形瓶、集气瓶、废物瓶、废液瓶;
雪碧饮料、稀盐酸、大理石、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谜语引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我通过网络查询有关二氧化碳的内容,却发现相关的查询结果竟然约有425,000条!CO2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关注呢?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CO2的性质。




学生观看二氧化碳用途录像。


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

谜语导课,隐含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
活动与探究一:
[引入] 现在请同学们不利用化学反应制取,而是从桌面提供的物质中寻找 CO2。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寻找二氧化碳行动现在开始!
[板书]活动与探究一:雪碧汽泡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积极寻找,并做出猜想,可能是雪碧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学生竞争。
[过渡] 大家都猜想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化学讲究用事实说话,请你们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动手动脑,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实验探究都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其它小组认真听取并积极思考发言小组的意见。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
生1:我们组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汽水瓶口,木条熄灭,说明雪碧中有二氧化碳。(个别同学暗暗点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不动声色转向生1组)你们认为呢?

生2:不对,不对,木条遇到氮气也会熄灭。

生1:噢,的确是这样。我们的实验错了。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用实验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学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鼓励] 不能说你们的实验错了,只是你们的实验不能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个问题,但是却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呢?
学生齐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适时的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其它组有什么方案吗?



生3:我们组是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
逐步得出正确方案

[发现有个别组实验不成功时] 遇到了什么问题吗?你们怎样做的?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并要鼓励学生:
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对一千多种材料进行了大约六千次的实验,有人就非常同情的说,你失败了六千多次,而爱迪生却说,不,应该说我知道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因此实验探究需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希望这组同学在下面的探究中,继续努力。也期待着大家有更出色的表现。

生4:我们的实验失败了。
关注学生,正确对待实验探究中的失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过渡] 经过实验证明,我们知道了雪碧气泡中含有CO2,大家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
温故知新,学会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板书]
Ca(OH)2+CO2=CaCO3+H2O
这个反应的原理是实验室检验 CO2气体的方法。
这一原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你见过吗?

装过石灰水的玻璃瓶,放在空气中,内壁会变白。
石灰水在空气中会有一层白膜。
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与探究二:
[引入]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下面让我们开始新的征程:我们从雪碧气泡中得到了CO2说明CO2能溶于水,你还能设计其它的实验来证明吗?

组内交流,设计方案。
组间交流,上台展示本组方案,共同讨论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得出较好的方案。
方案1:取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充满CO2,加入约二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了。
方案2:充满CO2的集气瓶加入水,按紧玻璃片振荡,将集气瓶倒过来,玻璃片不会掉下来。
方案3:先在一支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将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过一段时间,会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


方案4: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分液漏斗中装的是水,这边连接一个气球,打开活塞,水进入锥形瓶,然后振荡锥形瓶,会看到气球变扁了。
探究逐步深入,难度逐渐加大,再明确提出探究的任务,把学生思维引入新的情境中。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8-9-7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对于探究过程中认真参与、踊跃发言并能迅速取得实验结果的小组、个人给予表扬,以肯定他们实施方案的能力,表扬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方案5.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水,振荡,水沿导气管从烧杯进入集气瓶.
采取先设计多种方案之后,再交流展示,从而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与探究三:
(举着变瘪的塑料瓶)①在上述实验中,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请说出你的理由。②哪位同学对上述理由提出质疑?③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了呢?
[板书] 活动与探究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进一步思考。
连续设问,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演示实验] 取少量CO2的水溶液到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 从集气瓶中取出小花E,在通电发光的灯泡上加热,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指导]
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
[讲解]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只有其中1%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其余部分仍以二氧化碳分子的形式溶在水里。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小花E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CO2+H2O
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小花,小花易烧焦变黑,影响观察。用灯泡发光提供的热量也能完成这个反应。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提问]在这节课之前,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碳酸这个名字吗?
除了雪碧,还有哪些饮料中含有碳酸呢?(学生说一种,老师从箱子中拿一种,学生不知道的,教师可以继续展示)所以这一类饮料我们又称之为碳酸型饮料。
其实在这些普通的饮料里,还有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认识和发现!

雪碧饮料中。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纷纷发言。

从化学走向生活



活学活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反思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能不能谈一谈。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收获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学完这节课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由于要验证到底是哪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
4.研究一种事物,科学的方法一般是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使所学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形成自觉提炼学习方法与技能的良好习惯。



不同的学生收获也不相同,根据我所教学生的情况,将之进行简单的总结。






学习化学知识贵在总结和积累。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后活动] 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有关媒体,多了解二氧化碳的知识。然后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将其有关知识尽量多的展示出来。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二氧化碳。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活动与探究一:雪碧汽泡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Ca(OH)2 + CO2 = CaCO3+ H2O
活动与探究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三: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8-9-7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案例(3)

湖北省鄂州市第一中学 董志勇
【教学设计思路】
我在讲授本课题内容时,主要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是本课内容重点,而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基于此,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于干冰、二氧化碳的用途等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体会化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强化环保意识。课后通过猜想探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并关注温室效应。
【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2)现代媒体教学法
【实验用品】
集气瓶、玻璃片、烧杯、梯形铁片、喷雾瓶、酒精灯、橡皮塞(带导管)。
雪碧、矿泉水瓶(质地较软)、蜡烛(长短各几支)、石蕊染色的干燥小花、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动画)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这是二氧化碳所致。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并板书课题。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观看动画。



学生回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
并思考动画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动画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作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学生实验探究

教师安排学生实验的内容,同时提醒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巡查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探究完,汇报交流后用大屏幕展示。)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实验:

(学生探究内容详见附件2

学生实验1
观察一瓶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学生实验2 教材[实验6-4]

学生实验3 教材[实验6-5]

(学生探究完毕,填好相关《实验报告》并汇报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指导学生继续探究,探究结束后汇报交流,再用大屏幕展示)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课前动画中的问题)


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4:详见附件3

教材[实验6-6]

学生探究结束后,汇报交流。


学生分析课前动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与课前所提问题相呼应,让学生兴趣持续保持。

[讲述]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性质。(展示一瓶雪碧)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讲述]发生这一反应的原理就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用大屏幕展示)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常用此反应来检验或鉴定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参与班级的讨论与评价。

积极思维,大胆设想,各抒己见。

上台演示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及时科学地鼓励评价学生,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情绪体验。


体会化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多媒体播放](详见附件4

干冰是什么?干冰与二氧化碳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5

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用途?继续阅读教材P116有关内容,看完后汇报交流。

(大屏幕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渡]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温室效应内容,并思考如何防止温室效应”。

多媒体播放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


(详见附件5

[讨论]:如何防止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作为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完毕,用大屏幕展示)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观看、聆听,

并思考和参与讨论。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培养学生看图说文和阅读教材的习惯。


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强化环保的重要性和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

    进行小结(再用大屏幕展示)

   (详见附件1

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条理化。

[课堂练习](详见附件6

学生猜想、动手验证,

并思考分析原因。

开拓学生视野,促进知识运用,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布置作业](详见附件7

课后完成本课练习。

及时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08-9-7 06: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附件1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展示)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1:1),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热时分解更快。
H2CO3=CO2↑+H2O
③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利用此反应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3.用途:①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气体肥料;③灭火;④“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⑤化工原料。
4.温室效应
⑴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⑵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改变能源结构,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保护绿地等。
③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等。
附件2:
附件3:学生实验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8-9-7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附件4:干冰的利用及人工降雨

美国某地质勘探队,有一次在勘探油矿时,他们用钻探机往地下打孔,忽然从地下喷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样的固体。好奇的队员上前滚雪球,结果手上起泡变黑。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种名叫“干冰”的物质。

“干冰”不是冰,不是水凝结而成的,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而且没有液体留下,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秘密。

附件5 温室效应

在100多年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保持在一个不变的值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人口骤增,森林的不断被砍伐,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我们人类的活动一方面大量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又削弱转化吸收二氧化碳的渠道,则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温室效应。从1860年到197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0.028%增加到0.032%,且仍在继续增加。根据电脑模拟预测,今后数十年中,二氧化碳将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由原来的2 ℃,将升高3~5 ℃,两极地区有可能升高10 ℃。气温升高将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世界的城市1/3在沿海,或离沿海60公里之内,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台湾有关部门日前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台湾将损失272平方公里的土地,台湾将有超过50万人面临威胁。可见“温室效应”带来的灾难是全球性的。

为避免这一灾难,人们动了很多脑筋。当然,对付二氧化碳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有效地利用它,我国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工研究所近年来一直致力二氧化碳与甲烷重整,二氧化碳合成醇、二氧化碳合成甲酸等课题的研究。显然,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克服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两全其美、相得益彰的方法。

附件6 【课堂练习】

1、(猜猜看,做做看)如右上图所示,点燃长短两支蜡烛,再用一个大烧杯扣住,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猜猜看,你预测的现象是]

①两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你的依据是]

②两支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做做看,实验结果看到]

③两支蜡烛同时熄灭。[你的解释是]

2、小明用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2)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3)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气体中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体内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

附件7 【巩固练习】

1、向蔬菜温室大棚里施放适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

A、使害虫窒息死亡,有效防治病虫害  B、避免发生火灾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使温室内的温度稳中有升

2、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将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3、两支试管中各注入5 mL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一支加热,另一支撒入少量的活性炭,其颜色变化为:①红—紫—无②紫—红—紫③紫—红—无④无—红—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石墨用作电极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5、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 )+4H2O,括号内重要化工原料的化学式为        。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6、17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为研究空气的成分时,做了下列的实验:用一个玻璃钟罩将一根燃着的蜡烛和一只实验用的小老鼠一同扣上,一段时间后,蜡烛渐渐熄灭,小老鼠也开始抽搐;直至死亡。普利斯特里被这种现象所困扰,老鼠是否死于被污染的空气?于是,他用处理后洁净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用来实验的小老鼠同样未能幸免于难!

(1)小老鼠为什么会死亡?

(2)若用一盆鲜花代替小老鼠做以上实验,鲜花会怎么样?

(3)上述两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18: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