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丢失了生字卡片 拾到了孩子们的爱

──教学日记两则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第五小学 王成莲



5月10日 星期二



作为奖励,我每天都会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发生字卡片,请他们第二天当小老师领大家认读。昨天我发了还没有学过的新字卡,今天的语文课上,小老师领读完生字卡片,我准备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这些新字,却发现少了5张字卡,没法讲新课,我很生气,真想收回所有字卡,不再奖励他们。我准备查出是谁没有交字卡,可问到谁,谁都摇头。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明亮的眼睛静静地看着我,一副害怕老师发脾气的样子。我默默地在心里对自己说:“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别发火,别发火。”是呀,生字卡片不见了,孩子们是肯定是无意的。也许孩子们真的忘记了;也许有的孩子看老师生气了,即使有字卡,也不敢拿出来了。这样想着,我的心里慢慢调整地好多了,于是我和颜悦色的说:“孩子们,生字卡片找不见了,我想坏处有三:一、没有字卡的字,大家就学不到了,我们比别人学得少,不就落在别人后面了吗,你们愿意落在别人后面吗?”“不愿意”孩子们摇摇头。“字卡找不着了,学校会批评王老师,王老师就不是优秀老师了,你们希望王老师不是优秀老师吗?”孩子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字卡丢了,等我们上二年级,新的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也少认识了生字,这样好吗?”孩子们连连摇头,天真无邪地看着我,我感受到,他们已经意识到生字卡片不见了带来的坏处。我故作轻松地说:“你们回家帮老师找一找,看看字卡躲到哪里去了?前两天,老师的一本书找不见了,急得我到处找,原来他躲到了床底下。如果你找到了……”“就交给老师。”有同学马上接我的话说,“或者当小老师领读。”教室里的氛围又轻松起来。



让我们先来学习这些生字,看你记住了哪些,再对照生字表,看一看缺了哪五个生字卡片?学生很快发现缺少了哪几张生字卡片。“缺的字卡怎么办呢?”我做出无奈的样子。“画字卡。”“请爸爸妈妈帮忙用电脑打出来。”“我自己会打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老师,可不可以借给我一张字卡,我量一量大小。”有同学说。“我也借一张。”“我也借一张。”孩子们抢着借走了字卡,下课,很快就有一个学生拿给我一张字卡,说是在地下捡的,晚上,班长高岳特意去我家问我做哪几个字的字卡。



今天,我很庆幸保管好了自己的情绪,没有乱发脾气。学生能不能做好字卡,我期待着明天快一点到来。



5月11日 星期三



今天一早,我刚一进教室,就有几名学生跑过来,把做好的字卡送给我。这些字卡有电脑打的,有自己手写的,我看了很高兴。特别是周希哲同学,他生病了,没来上学,可他还让妈妈把打印好的生字卡片送到学校,很让我感动。还有一名学生扬起字卡,高兴地说:“老师,这两张字卡在我家床底下睡觉呢。”第一节课,我请做了生字卡片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有的同学的生字卡片是用铅笔写的,远处的同学看不清,有人说:“看不清,字卡做得不好。”我怕打消学生积极性,马上说:“我看不清,但我能听清楚,我跟他读。”说着我大声的跟他读起来,其他同学受我的感染也跟着大声地读起来。我感受到读字卡的小老师们流露出自豪的表情,今天读字卡的声音格外洪亮。读完生字卡片之后,我说:“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同学帮老师的忙,为大家做了字卡,老师很高兴,很感动。无论是爸妈帮着做的,还是自己做的,这都是对老师的帮助,都是对班级的爱。谢谢你们,老师忘不了你们对老师的爱,对班级的爱。”我动情的说,“当老师成了老太婆的时候也会记得这件事。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看到做生字卡片的同学坐得更直了,挺起胸脯,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那么小的手,写那么大的字,很不容易啊,我从心底里感谢这些孩子。课后,我设计了一本“感动班级爱心本”,把孩子们对班级的爱心记录下来,下课了,孩子们抢者翻看《爱心本》,我发现有同学马上去整理图书,有同学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孩子们已经悄悄用行动表示对集体的爱,对老师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不要“逼鸭子跑步,兔子游泳”



朱瑛



最近我校11个新课程实验班,语、数、英共学科20多位实验教师每人开了一节课改研究课,在这些课中,不乏理念新、教法活、教学实的课,但仍有许多课问题多多,如有的教师在开课前精心设计了庞大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配以卡通形象,每个字、每句话都考虑周全,课堂教学决不旁逸斜出,其中更穿插了许多图片、录像,并以儿歌为主旋律,为课堂营造了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还有的教师花整堂课时间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故事,分组排练、表演课本剧……初看之下,课堂确实显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和课改前的死气沉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我在学生中作了一个随机抽样小调查──“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10个学生中,仅有两三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其余的学生有的对卡通人物印象最深刻,有的认为儿歌唤起了他的童年回忆,还有的仅仅记住了参加表演的同学哪个表情动作最风趣,表演比赛时哪个小组得了第一……



此时,想起了教育家李维斯编注的寓言故事中的一则笑话,写下来,让它来时时提醒、警示我们: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开一所学校,学校规定开设跑步、游泳等课程,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鸭子是游泳能手,可是跑步对它来说就太难了,它磨破了脚掌,勉强过关,可自己的游泳强项也因此变得平庸;兔子是跑步冠军,可是游泳对它来说,却是难上加难,由于心理压力大,兔子终于精神崩溃……



笑话终归是笑话,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恐怕谁也笑不出来了!但愿我们的教育不要再干“逼着鸭子跑步,让兔子游泳”这样的傻事了。



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教师的初衷,问题出在哪儿?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不当,还是课本剧表演不该进课堂?恐怕都不是。我想,毛病可能还是出在我们的头脑深处,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特个性的个体,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课改而课改,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吸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走得过去,大部分学生因为迷失了航向而将多走许多冤枉路,甚至有的还会被成功拒之于门外,终生碌碌无为……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这样的悲剧已经够多了,课改后,我们为何还要重复昨天的故事呢?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其实就像一粒粒种子,教育的作用无非就是发现他们的价值,让各式各样的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自己特有的方式,开出只属于它自己的最美丽的花朵,结出各具特色的最饱满的果实。我想,教育不可能也没必要让玉米遵循雪莲的生长周期,让牡丹像小麦一样抽穗、灌浆!教育只不过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该以什么面目呈现给孩子们,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呢?在之后不断的思考和摸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顺应孩子习得语言的天性,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权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的路径,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基于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我常问学生:“你最想明白什么”、“找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等),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认为最精彩的、最想学的语段找出来放声地读一读”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去体悟课文,去寻找学习语文的“感觉”。2.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或吟或读,或书或画,或思或悟,或表演或交流……3.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可以打破以往单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走下座位,与自己好朋友进行合作、展开讨论。这样组成的小组大多兴趣相投、感情融洽,讨论起来无拘无束。4.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在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上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有能力完成的作业。实践证明,这种看似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课堂教学,其实正是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必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读书,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浙江省奉化锦溪小学 叶静



  
第三节上课铃响,在一番师生问好后我开始组织学生学习《秦始皇兵马俑》。这是第二课时,我以“这些兵马俑摆成的庞大军阵,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为话题展开教学,和学生共同研讨课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语言也很有条理。不知不觉地,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过去了。看得出,学生们对军阵的威武雄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会。



于是在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充满激情地结课:“是啊!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



学生齐声回答:“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趁势拓展,进行课外延伸:“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老师向你推荐三本书《中国雕塑史》、《重要考古发现》、《中国名胜古迹》。当然,你还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接下来请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说完,我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以为这节课就这么结束了。正当我暗暗窃喜时……



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家没有电脑。以前您向我们推荐的书,新华书店里也经常买不到。老师,您肯定看过这些书,要不您给我们多讲一些吧。”



她的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兴奋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向我发问:



“老师,那些兵马俑为什么能那么完好地保存?”



“兵马俑的总数是多少?”



“是谁发现了兵马俑?”



……



面对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充满期盼的眼睛,我一下子懵了。像这样的时髦的结课方式,我经常运用,可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也去看一看这些向学生推荐的书,我纯粹是为了推荐而推荐,当然也从没了解过学生课后的阅读情况。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翻阅的全是有关的教学设计,“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只是匆匆瞟了几眼,现在要我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是难堪。我心里直发虚,搜肠刮肚想着应对的计策,有了!



“同学们,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现在无法一一回答,等到星期五主题班会我们再来交流讨论好吗?”我面带微笑,目光环视学生,为自己的圆场高招暗暗得意。



“哦──”学生们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失望地低下头继续课堂作业。



看着那些像是被寒霜打蔫了的小脑袋,还在我耳边回响的那声失望的“哦──”霎时化为无声的指责直直地向我袭来,使我不住地逼问自己:“你看了吗?当你鼓励学生看某一本书,而自己还没全读过时,难道你不感到心虚,你不感到不踏实吗?”



平日里,我常常抱怨没时间读书。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再备课,再上课……还有这个评比,那个检查,整天忙得像陀螺!多年来,我总是能找到自己疏远“读书”的借口和安慰:一到假期,便以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为理由,宁可休息也不愿看书!偶尔想到读书,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已经习惯于把剩余的精力发泄在电脑娱乐、家庭应酬和电视节目上。有时甚至已经一书在手,也常常因为静不下心,而作罢。



今天,学生一句充满信赖的“老师,您肯定看过”让我想到了窦桂梅、王崧舟、方利民这些底蕴十足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我想他们肯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我们抱怨太忙太忙的时候,他们在与书为伴,一本本经典使他们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感谢学生的这一声“哦──”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顿悟:不读书,何以为师呢?读书,应该成为教师一生中的必修课。惟有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才能超出“教书匠”的局限,成为优秀的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课堂教学≠“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

──记第一次公开课

浙江省奉化锦溪小学 叶 静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很强,于是我调入新学校后第一次教研课就选择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因为这节课是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成功与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所以我课前参阅了许多老师上本节课的资料,并进行了试教……



庆幸的是,上课与试教时的情形差不多,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学生对文中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语言也很有条理。



该说话训练了,只要让学生把更羸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说清楚,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圆满完成。于是我面带笑容地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把更羸不射箭就能使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说一说?”只见王颖第一个把手高举。王颖是我班回答问题的高手,像这种问题,她可是被忽略的对象。见我几次跳过不点名,她的小手举得更高了。她那么想回答吗?正在我怀疑之际,不想,她直接站了起来,问道:“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更羸会把他只拉弓不射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告诉魏王?”



怎么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刚才没听?于是我轻描淡写地说;“书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嘛,因为那时魏王问了更羸:‘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更羸作为臣子,他怎么敢把他只拉弓不射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告诉魏王?难道他不怕魏王因为妒忌他的才干而杀了他吗?”



“这个……”我一时语塞,继而想到,这个问题与本课的教学目的并无关系,不是添乱吗?



于是我有点恼了,说:“这个问题与这节课的学习并无直接关系,下次再说。”



“哦……?”



虽感觉到她的不满意,但为了掩饰尴尬,也为了本课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于是我说:“现在同桌把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练说一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安排同桌练说,做了作业本,这节课就算“大功告成”了。



课后,想起这件事,我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说得对呀,以前学过的《草船借箭》一文,不也有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处处刁难这一事例吗?作为臣子的更羸怎么敢那么直接地把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告诉魏王?难道他不怕魏王因为妒忌他的才干而杀了他?上网查查看。



一查,我真是后悔不迭。



资料显示:



1.“惊弓之鸟”是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天下合从》。更羸,《战国策》中假托之人名,后世有人以为是“甘蝇”之音转,甘蝇也是古时善射之人,时代不知。



2.现在还是没搞清楚,更羸射雁发生在啥时候,因为此事只是赵使魏加所转述,只能说是发生在魏国,而这个魏王也不知是哪个王。



看着以上的资料,我真是羞愧难当!就因为自己备课的不充分,因为自己知识的不丰富,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为了掩饰所谓的尴尬,我竟然将学生珍贵的思维火花揿灭,将学生质疑的勇气抹灭,将学生的问题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大海,毫无音讯。或许,我抓住这一契机,就可以是一片涟漪,可以是水花四溅,甚至是波涛汹涌,或许就会是另一番别有洞天的课堂!可是现在,却因为我的狭隘,而化为了一片平静。



这遗憾又失败的第一次公开课,使我深深懂得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预设的教学方案应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用心体察学生,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发展。这样,精彩才会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这究竟尴尬了谁?(后续报道)



杜艳霞 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小学



把电话放下的那一刻,我不由得苦笑一下,虽然曾想到是这个结果,但多少还是有些无奈。“该怎么给学生们解释呢?正处于热情高涨的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何感想呢?”我不停地问自己。



第一单元结束了,教材安排一次口语交际和习作课,主题是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活动。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想把活动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如何把“策划”转变成具体的“行动”,扎扎实实搞下去才是我最关心的。这样一方面学生写起文章来言之有物,不至于挖空心思胡编乱造;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走出校园,结识更多的朋友,说不定还能为班级管理开创一个新局面,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里,我不禁兴奋起来。



这项活动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选择“手拉手”的对象,网络无疑是最好的平台了。那天晚上几乎没费什么周折,一个帖子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他们的鞋,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也震撼了我的心灵:千疮百孔的“水鞋”在孩子脚上穿了好几天,可是只能起到鞋垫的作用;把破烂的鞋用绳捆一下就是“聪明”孩子的发明;穿着硕大的鞋只为多穿两年……看着这一幕,我的眼泪不由得在眼眶里打转,我想孩子们看到后,一定会争先恐后为帮助他们出谋划策的。“好了,就是这个了。”我忙把这些图片连同旁边的文字介绍作成一张简单的幻灯片。



第二天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当我在课堂上播放幻灯片时,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意料,我期待中的情形并没有出现,有些同学甚至笑出了声,听的出,是嘲笑的那种。我马上用眼神去制止,但分明能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到冷漠,此刻,我心中所有的激情正在一点一滴地消磨掉。幻灯片很快就播放完了,我让他们谈谈看过图片的感受时,他们只是蜻蜓点水,随便说一两句就没了。这种漠然的态度刺痛了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怎么了?以往不是这样呀?我忍不住想发火,甚至责怪他们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可又一想,这能怨他们吗?从小沐浴着阳光长大的他们,怎么想得到同一片蓝天下还会有薄薄的乌云呢?别说是他们,我小时候家庭虽不富裕,但也没有像图中的孩子们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我不禁有些为难,一时又想不出万全之策,只有硬着头皮讲下去了。可是,就在我把这所学校的地址告诉给他们的时候,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学生变得兴奋,问:“老师,这是真的吗?不会吧?”“哎呀,我还以为是图片而已。”……原来他们冷漠的原因在此呀!根源找到就好办了,我郑重地对他们说:“同学们,大家别以为这只是电视、电影中才有的镜头,大自然赋予云南以神圣和美丽,但同样也有落后和贫穷……”这时,课堂异常热闹起来, “我要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他们。”“我要给他们买些新衣服送给他们。”“我要是写信,他们能收到吗?会给我们回信吗?”“也可以把自己的图书、玩具给他们寄去”……看到这样的情形,谁还会说孩子们无情呢?



  “我们该怎么和他们联系上呢?”最关键的问题到了。



“写信……”孩子们扯着嗓子喊。



正中下怀!我不禁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我就结合着图片指导孩子们怎么写。他们听得很投入,写得也格外认真,“调皮鬼”刘艺居然第一个交上了作文,字体也比以往工整了许多。他在信中写到:“我可以把自己的零用钱给你们寄去,虽然我是一个爱乱花钱的孩子,但我相信自己以后会改正的……”多么朴实、感人的话呀!这更坚定了我要把这次活动搞下去的决心。



下课后,忙了一天的我突然想到,何不先和学校联系一下,问问现在情况如何,毕竟帖子发出去快一个月了。我按照上面留的中心校的电话,辗转找到了这所学校一位负责人,也就是发帖子的人。当我把情况给他讲了,寒暄了几句,他说:“就是这三四个孩子的情况不太好,其他学生还好,不过已经接到一些人的帮助,现在好多了。”我有点吃惊,地址上明明不是写 “全体同学收”吗?怎么会……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还是有别的原因呢,我不得而知。我怕对方察觉,忙说:“那样更好,不过学生之间能互相联系,彼此增进了解,不也挺好吗?”“这样也好,不过我正在镇上办点事儿,等回到学校再说吧。”听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但还是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他,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我拖着步子回到教室,学生便问电话里怎么说。我只好把实际情况委婉地说了。顿时,他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刚才的兴奋劲儿全不见了,可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这样呀!忙打圆场,说:“有人帮助他们不是更好吗?说明社会上像你们这样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能相互认识,增进友谊,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先别急,有什么情况老师会及时给大家说的。”但自己说这句话时明显感到底气不足。我不知道他会给我怎样的答复,也不知道学生再问起来的话我该怎么说,我真怕事情办不好伤了学生的心。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也没有打电话问,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把这件事做下去了。学生偶尔问起来时,我都找别的理由搪塞过去了,满腔热情终究敌不过冷冰冰的现实。我自己没什么,只是担心学生,怕他们觉得自己的爱心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可有时又觉得自己挺尴尬的,但尴尬的何止我一个呢?



后续报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件事儿在脑子里已慢慢淡忘,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4月23日上午我接到那位老师发来的短信:“从4月23日22:30开始,CCTV新闻频道将连续三天播出全国好心人与云南大关孩子间的爱的故事《学生“走光”我哭了》,敬请到时收看!利辉敬!”这时,我才知道,事情可能并非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位署名“利辉”的老师当时可能是太忙,把这件事儿给忘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没有忘记远方牵挂着他和那些可爱的孩子的人们,更何况是一个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的陌生人!



晚上22:30分我如约守在电视机旁,当看到毛老师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来自各地的爱心捐赠以及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时兴奋的神情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感动、愧疚……或许都有。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看完的,虽然劳累了一天,但我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睡,毛老师的面孔始终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我一直在想,我该怎么办,该怎么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如果不说,这也许就是个秘密,我能逃得了别人,但能逃避得了自己的内心吗?直到夜晚两点,我才昏昏沉沉地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在短信中向毛老师表明自己的内疚,并要了他的邮箱。当天我就在邮件中写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表示自己深深的歉意。没两天,毛老师就回信了,他写道:“谢谢您,看了您的信我也心生内疚,这段时间真的好忙,忙的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您的信收到了好几天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回复,对不起!我现在手里面有好多的信件,大部分没有时间回复,包括写给学生的,因为我们学生是一年级的占多数,他们根本不会写信,所以我的工作量挺大的,平时又要教学,各种活动也很多,都得参加。所以……唉,请您原谅。其实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不知道辜负了多少好心人的心,谢谢您们,谢谢您的谅解!”看到这里,我已经热泪盈眶……



  我知道他们已经不需要帮助了,在毛老师的博客里我发现了他提供的另外两所需要捐助学校的详细地址。不知道出于对毛老师的愧疚,还是为了还自己和学生的一个梦想,我决定捐助其中一所学校。当我把自己的想法给学生说明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要捐!”同学忙进行了分工,“文具组”、“书籍组”、“稿件组”……各负其责。就这样,在短短两天内,学生踊跃把课外书、衣服、文具都捐了出来。职博言同学在捐了衣服和零花钱后,笑着说:“把这五元钱也捐了吧,中午我去别人家吃饭。”这我才知道,原来这五元钱是妈妈给他的午饭钱,我忙说:“去我家吃吧!”他说:“没事,我去好朋友家。”一个调皮的孩子都能这样,谁会不为之感动呢?李帅带来一兜衣服,张伯贤、段伏波拿了厚厚的书……两天的功夫,同学们就捐了满满五箱的东西,还有二百多元钱。



下午放学,我带着几个学生,把收集来的物品放在自行车后,推着直奔邮局。一路走来,引来路人惊奇的目光,不少人问:“你们是去捐东西吗?我笑了笑,说声没什么就搪塞过去了,我并不想让别人知道,其实就是完成自己和学生的一个心愿。就这样,孩子们的爱心通过邮局寄到了千里之外……



编辑小语:看完杜老师的后续报道,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心情就是起起落落,杜老师在网上看到的千疮百孔的“水鞋”,让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湿润,心酸,内心有一种莫名的痛,然而当杜老师介绍时孩子们那冷漠的眼神更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不愿相信这是真实的,我们的孩子会如此地“铁石心肠”,幸好是场误会,孩子们积极热情地捐助让我的心又豁然开朗起来,可谁知又不需要捐助了,这个结果不要说是杜老师,就是我这个旁观者都很难接受,怎么会这样呢,真有点令人难以置信,我的内心滋味百生。今天(6月21日)早上,接到了杜老师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事情并不是她想象地那样,她误会了,遂写了这篇后续报道,希望能借我们的栏目向毛老师表示歉意。打开杜老师的文章,看完后我感觉心里暖暖的,甜甜的,眼眶又有些湿润了,但这一次不是心痛,是欣慰,为毛老师,为杜老师,为杜老师的孩子们,也为天下所有默默帮助别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备课新天地,让师生联手打造



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 杨建波



时间真是一把双刃剑,我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像周围其他老师一样,教案在不断“重复” 昨天的故事。现在去听公开课的机会多了,网络也普及了,共享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需要时可以随时参阅,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让人变得懒得动脑,对于这种“拿来主义”也会慢慢地觉得习以为常。我虽有些困惑,却仍然这样日复一日,直到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那次全国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课,我有幸到场听课,正好有位来自温州的特级教师上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我听得特别仔细,认真地把教学全过程详细地记了下来。我心里暗自高兴,这么好的教学设计被我取经来了,我都不用自己动脑筋了。一周后,我班也要上《画家和牧童》这一课,第一课时完成得很顺利,那精巧的课程设计,漂亮的课件,一连串的妙语连珠,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不错。一节课上完,我非常满意。下午的语文课我再接再厉,把听课的成果再演绎一遍。课按我的设想很顺利地进行着,当讲到课文最后牧童认为画家戴嵩画错牛尾巴,斗牛的尾巴应该夹紧在两后腿间,而不是高高翘起,戴嵩拱手称谢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画家戴嵩还是牧童,想对他们说什么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喜欢画家戴嵩,想对他说:“你是一个这么有名的大画家,可还能虚心听取一个小牧童的意见,真令人佩服!”有的说喜欢牧童,想对他说:“你能勇敢地向著名的大画家提出他画中的缺点,真了不起!”学生的回答令我频频点头,这些都是我预想到的答案,心里十分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兵”准备做练习时,课堂上有一个人的手还不屈地举着,嘴里小声地嘀咕着:“我,我”我定睛一看,是任杰。一个很淘气的男孩子。平时学习心不在焉,课堂发言屈指可数。今天怎么啦,变得那么积极了?我暗自得意,看来今天的课真的上得不错,把课堂上“沉睡的小雄狮”也唤醒了。我马上点了他的名,让他发言。任杰站起来说:“我不喜欢牧童,因为他说得也不一定是对的。”学生顿时哗然,我的心也咯噔一下,这个环节那堂公开课可没出现过,我也没有思想准备过。我定了定神,又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我喝过红牛饮料。上面画着两头牛正在争斗,它们的尾巴也是翘起来的。”说完还拿出了一个红牛饮料的易拉罐为证。我拿过易拉罐一看,果真如此,看来任杰是有备而来!



真是节外生枝,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只记得“照本宣科”了!这一石还激起了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还说看到我们城市银泰广场上的那头斗牛雕像尾巴好像也是翘起来的。我有点急了,眼看练习没法完成,会耽误整个教学进度的。没办法,我拿出了另一个“杀手戬”,正色道:“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现在我们来做练习。”任杰很不情愿地坐下了。下课后,他直奔我来,说:“杨老师,你下节课真的能解答这个问题吗?”神情中带着几分期待又带着几分怀疑,我点点头。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我?“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这样的话我在各类公开课时经常听到,每当学生在课堂的不断“插嘴”“提问”使我不能完成预想教案时我也经常挂在嘴边,可最终“下节课”却变得遥遥无期,能真正兑现的有限,最后大都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怪不得学生会表示怀疑,需要确认才放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拿来主义”,像今天学生敢于大胆求真求实,这种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态度不正是我一直在努力培养的吗?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因势利导,上课时微笑着鼓励任杰的创新精神,我告诉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打破他们的定势思维。然后我把寻找“牛尾巴”的答案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布置下去,告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人或单独研究都可,引导学生去寻找事实资料,如照片、文字记录等,还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考察家乡附近有关的斗牛雕刻等。



几天后,“牛尾巴”终于在全班学生的研讨中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各组同学纷纷罗列各种材料,阐明自己的调查结果。原来牛相斗时,尾巴一般是夹在两后腿间,但在冲撞前或用力猛时则如钢鞭般向斜下方竖起,但决不可能摇动着尾巴而斗。为此有学生拿出他父亲拍摄的金华斗牛照片为证。而塑像一般为了更能体现出牛斗时力量的威猛、张扬,从审美角度往往选择后者。因此,课文中牧童所言只是常情,并非绝对正确。当然这是不能责怪牧童的。毕竟他的活动范围有限,见识有限,平时只看到他所放牧的牛相斗情景,不知山外有山,牛外有牛,难免以偏概全。重要的是听者应当多调查研究,多请教咨询,多问几个为什么。



课后,我马上改写了教案。写罢,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近阶段对备课困惑的症结所在。说起备课,无论是教育书籍还是专家教授都在强调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但教师在现实操作中往往侧重于从自我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去“备教材”。把“教案”单单理解为“教的案”了。这次的教学就让我教训深刻。我觉得真正的备课应该是“教案”加“学案”。学生的学习状况绝不能把它放在次要位置,而是要时时考虑,精心设计。“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我开始反思我自己以往课的得意与失意。我意识到我所有的得意与失意,似乎都与“教案”、“教学设计”相关。而且,关键的问题似乎还不在“上课前”我如何设计教案,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状况调整我的原先设计好的“教案”。真正好的备课,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他们也成为主人。如果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



于是,我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设计教案的状况,让学生在预习作业上提出不懂,感到困惑、棘手的问题。我还走进学生中间,听取学生对课文的想法,以此为依据来备课。备课时还留有一点适当的“空白”,如板书设计,我就让学生与我共同完成。课堂上我调控上课走向,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地调整教法。课后注意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改写教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真的很感谢那堂课学生的“提问”,是他让我解开了心头的困惑,让我对备课有了新的认识。备课新天地,应该让学生联手打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以生为本”,也是一堂最成功的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叙事精选

冒出来的“小燕子”

──一次语文课堂信息反馈的处理

翁静芳 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认真听取同学的朗读和发言;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大胆举手发言;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正确回答问题;是否提出疑难问题;学习情绪是否饱满;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作业等等。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这些“反馈”信息,方能有针对性地处理这些信息。



那么,怎样及时、正确地处理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呢?



我从一次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一些启迪:



又是一堂平常的语文课,我揣着语文书走进课堂,准备执教《燕子》一课,清了清嗓子喊完“上课”之后,一切就在设定的程序中开场。



“同学们,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燕子”,提起小燕子,同学们都很熟悉…”



我边写着课题边娓娓道来之时,瞥到了孩子们的神情似乎有那么一点不对劲。由于时间安排的紧凑,我顾不上孩子的情绪闪躲,继续动情地说,“小燕子伶俐、活泼,在百花争艳的初春,它也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燕子长什么样吧?!”



话音刚落,有些孩子显得兴奋起来,角落里一个调皮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言语起来:



“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



抬头见老鼠,低头见蟑螂。”



随着这首诗的吟出,整个教室,就象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论起电视中《还珠格格》的小燕子形象来。



“皇阿玛,我也来念一首?!”



“对对对,有个什么春意什么然的?”



“春眠不知晓,下一句是什么?五阿哥快来一起说说啊!”



从孩子们神情言语中,我明显感觉到他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爱乱作诗的小燕子形象了。“有趣”而又“琅琅上口”的打油诗不时地从教室角落传来──



我当时十分气愤,这可怎么上课呀,真想拍桌子让他们静下心来念书,可嘴还没张,又有一个声音传出来,“还有,还有听我来念一首”:



师傅眼睛圆又圆,一拳过去少半边,



大家笑得乱糟糟,皇上一哼静悄悄。



看着他们这热闹劲,我灵机一动,也来了一个现场发挥,说道:“你们别小瞧小燕子,小燕子还挺难当的,她在皇上面前能脱口而出地作诗,换了你们,你们也只有随口吟吟罢了。”



一个学生笑道:谁说的?我来?只见他张口就说:



我的屁股圆又圆,一看过去是两边,



爸妈打得噼啪响,喀嚓一声分几片。



看着笑得前仰后合的他们,我故作正经地说:“那你们还能以春天的景色来作诗吗?同样也要这样琅琅上口?!



这时,孩子们个个瞠目结舌了,我见状连忙把话题转入课堂说道:“不过,要学小燕子也挺容易,看书吧……



这么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了课文,尽管刚才的话题与课文内容无关,但这一课堂小片段恰恰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快下课时,让学生再来作诗,学生还真能做出一点门道来:



春意昂然桃花红,山青水秀杨柳绿。



燕子飞累歇休息,电线杆上成曲谱。



……



这次教学过程尽管没有任何作诗的教学要求,但恰恰通过这次成功的教学反馈,使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应及时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而且要善于及时点拨和诱导,通过有效地信息反馈,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时点拨和辅导,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唉!这只冒出来的“小燕子”还真的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18: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