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8 18:28:2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顶针联:“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开口便笑,笑古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地难容之事。”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回文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叠字联:“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诵。 
4.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