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听课感想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算除法》听课反思
今天,聆听了王东晖老师的一节探索式数学课——《口算除法》,感觉收获很大。在本学期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自主学习探究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面就本节课的具体环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预习题纲的设计,给了孩子明确具体的学习指向,使整堂课的学习思路清晰的展现在眼前。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发孩子思考,如“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请验证你的方法。”让孩子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了解知识产生的的过程。从整堂课中就能够看出,孩子们一直都处在积极的思考状态之中,进行着思维的碰撞。我相信积极思考状态下的学习,他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发展。

      其次,本节课中设置了质疑环节,如老师问:“谁有什么问题?”其中有一名同学说:“我不会做420÷7”,又一名同学说:“我想知道这些题怎样计算最简单?”可见,让孩子质疑能够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够清楚的知道孩子们哪里孩子没学会,孩子们还想明白什么。同时培养了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再次,大胆放手,让孩子充分的去展示和交流,满足孩子想说想表现的欲望,解放孩子的口,解放孩子的大脑,同时孩子会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尤其是预习题纲四的设计,“这类题是不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做?”引导孩子的思维走向了更深层次,最后还有一名学生对其认识进行了出色的总结和概括:“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需要保留一个零。”言简意赅,令所有听课老师惊叹,仔细想想,这肯定与老师平时的训练有直接关系,才能够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最后,王老师的这节课,不仅有计算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品质,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整体性、严密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就需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的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它能够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适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并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探索,真正让孩子们收获成功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46:52 | 只看该作者
《口算除法》听课心得体会

   常家中心小学   高爱莲

10月30日在网上观看了常家教办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听了各位老师的《口算除法》一课,可以说这几节课各位老师精心准备下了不少的功夫。我一直认为计算课是枯燥无味的,而各位老师这几节课创设了紧贴学生实际的情境,丰富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的环节,连贯且一气呵成。

这几节课的教学中亮点不少,我认为这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用趣味性的故事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的开始,有的用了一个孩子熟悉的情景来调动孩子的兴趣,节日装扮教室,遇到难题,从问题入手,有的是开门见山式,采用目标教学,引入了新课。

2.教学环节设计有条理,环环相扣,清晰。

     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将一些物品平均分,求每份是几或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四道算式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都可以转化成表内除法,都需要乘法口诀。”接着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意在给试商做准备。

3.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教师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现有图形,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4.练习趣味性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中注意了练习形式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他们都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他们都不同程度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符合生本教育理念,步骤清晰教师做到了幕后指导,把讲台让给了学生。

     另外从听课之后我更觉得备好课就一定得吃透教材,才好下手,也明白教师的语言要严谨,要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今后我将认真学习,生本模式狠抓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47:38 | 只看该作者
《口算除法》评课稿
                                                           三年级  胡春兰

今天听了谢老师的《口算除法》一课,有很多的感触。谢老师上课语言亲切,简洁。整个教学环节以一个故事为主题,环环相扣,,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1. 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以米奇做房子为主线,通过给房子舔砖,刷颜色,加窗户等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探索新知的设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思想,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主根据情况信息,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注重相机引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并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
        4、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讲完估算后让学生通过完成题目自己总结出估算的方法,效果很好。

除了以上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这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讲估算的方法。比如184除以30的时候,应说明184为什么估成180而不是200。除法估算和其他估算不一样,应该是怎样便于计算就怎么估。这一点应该着重强调。

   2、在做练习的时候,应注重题目的多样化。

3、在讲估算知识时,可以再进一步的渗透,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题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有些题应该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来估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9:47:5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听了一师附小马冬冬老师的《口算除法》一课,有很多的感触,因为我们组的同课异教上的是同一课,但是她的课堂却有不同的创新。

1. 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以学校创建书香校园,招募小志愿者为主线,通过分气球、挂彩旗等活动,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相扣。同时,又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探索新知的设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思想,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主根据情况信息,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注重相机引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并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
    4、体现趣味性和生动性。这节课不仅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注重练习和应用。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如欢迎手拉手学校的同学设计的对联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还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如答题为小组夺灯笼一环节虽然也是练习口算,但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最后一道开放题的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240本书捐给手拉手学校,每捆捆几本,可以捆几捆?对于这道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5、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讲完估算后让学生通过完成题目自己总结出估算的方法,效果很好。

除了以上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在让学生讨论的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该只停留于口头,应该明确列出。

2、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应当多关注更多的学生,注意他们的语言叙述,多创造发言的机会。

3、在讲估算知识时,可以再进一步的渗透,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题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有些题应该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来估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1 23: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