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2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9:2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片段描述:



1、例1: 请学生分别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样长。



2、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0.1=0.10=0.100



3、从0.1=0.10=0.100你有什么想法?---生:0是没有用的---师:哪儿的0是(在小数的什么地方)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小数点的后面----(在教师的引导下)末尾。



4、出示例2:比较0.5与0.50的大小并说理。生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



感想: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



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3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生怕学生探究不出来。但从片段4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单位“元”)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探究的经验(如图示)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策略的选择等过程。



3、环节目标我们清楚了吗?教学设计讲究“整体设计、重点突破”,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并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看片段1中老师让学生画三条线段,如果只是得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有必要吗?(这毕竟是已有知识),但如果在得出0.1=0.10=0.100后,再从这三条线段上根据小数的意义直观验证,我想这种操作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学生在例2证明时也不会显得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的课时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分哪几个环节去实施,而每个环节的目标又是什么。只有目标清晰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



以上借上述片段与大家探讨我们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还大家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9:27:21 | 只看该作者

沟通联系 理解意义---西湖之春《小数的意义》听课感悟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目标,验证了课前理性推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时以均分格子图为素材,探究小数的意义,能更好地衔接三下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与四下年级再认识小数的意义这两个内容,更能体现学科知识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因此以均分格子图为素材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既灵活使用了教材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
     2.通过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本质联系来构建小数的意义是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学生的理解比较深刻,从互逆转换、变式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良好表现就是最好的印证。
     3.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隐约地感觉到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领悟到寻求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9:28:02 | 只看该作者
听课有感——《小数的意义》
小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十分之几用0.1表示,百分之几用0.01表示……但对于小数的概念确是模糊的。本节课教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随讲随练的形式讲授,适时加入了新的知识点,如计数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等。课堂教学的密度不小,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从效果上看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点。但我个人认为在已经指出小数的意义,大量练习后,再让学生通过事例理解1厘米=0.01米,以及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是否有点颠倒顺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9:28:34 | 只看该作者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听了数学教研组郭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数学课,首先教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

先让学生出示一条绳子,让学生上台测量,得出数据2米10厘米,要求把数据2米10厘米更改为“米”做单位,得出2.1米,其间的0.1该如何表示,继而课件出示米尺,让学生猜、找、表示出0.1米,整个流程环环相扣,紧凑而流畅,切入点快而准,尤其是绳子的长度更是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好的,足见教者的智慧,可见,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生成。

2、探究深入 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肖老师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3、巩固练习性强

巩固练习是一节课不可缺少个重要环节,是反应孩子一节课学习下来的状况,更是反馈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信息,往往被老师忽视,多数老师时常随意的出一些只满足于巩固新课的基本练习。

而本节课习题的呈现,不单单是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不单是最简单的应用练习、更多的是把孩子思维引向深处的拓展练习,可谓题题典型,道道经典,让人耳目一新。

如:第2题: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而后出现其中的一份,猜测这一份表是?随后出现数轴,让学生从数学轴上确定0.1的位置,把数与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明晰了数子背后隐含着图形及图形背后蕴含的数字,让孩子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再如:第3题:当学生说出0.09后,教师让学生猜测余下的部分是?进而追问0.09与0.91合并后又是多少,其间蕴含的加减法的计算,这样充分发挥了题目的功效,起到一题多练的作用,同时加速孩子思维的起跑。

4、小建议

   能否多鼓励那些回答的学生,及时给于表扬。

可否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感悟0.1的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7 19:28:54 | 只看该作者
小数的意义》评课稿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数学课,首先教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

纵观这节课,黄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

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

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了解十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百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这是本节教学新知的起点,也是学生思维的动点。陈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直观的经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认识活动。教学起点的针对性,学生经验的可利用性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2.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肖老师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

可贵的是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

3.练习设计梯度性强、含金量高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015be0100gcp6.html) - 小数意义评课稿_李巍_新浪博客    巩固练习是一节课不可缺少个重要环节,是反应孩子一节课学习下来的状况,更是反馈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信息,往往被老师忽视,多数老师时常随意的出一些只满足于巩固新课的基本练习。

而本节课习题的呈现,不单单是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不单是最简单的应用练习、更多的是把孩子思维引向深处的拓展练习,可谓题题典型,道道经典,让人耳目一新。

如:第2题: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而后出现其中的一份,猜测这一份表是?随后出现数轴,让学生从数学轴上确定0.1的位置,把数与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明晰了数子背后隐含着图形及图形背后蕴含的数字,让孩子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再如:第3题:当学生说出0.09后,教师让学生猜测余下的部分是?进而追问0.09与0.91合并后又是多少,其间蕴含的加减法的计算,这样充分发挥了题目的功效,起到一题多练的作用,同时加速孩子思维的起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02: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