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2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   汉字和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2. 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教学过程:书的演变
1. 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了汉字,那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记载)我们学习的大多都是从书上获得的,那“书”又是怎么来的?这节课我们将探讨这个问
2. 看到我们思品书封面上拼音下面的“五年级下册”,“册”是什么意思?字典的解释: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书或本子,“册”字的形状像什么?我们来猜想它的由来?
3. 那我们现在的书与“册简”有什么关系?是谁发明造纸术的、印刷术P56——P57,学生谈文中所得。
4.  假设没有造纸、印刷术,我们来算一算:一片竹简写25个字,把我们一本教材刻在册简上会是什么结果?(不方便,但此骨文好,可以保存、传递)把我们所学的书都刻在册简上又会是什么结果?
5. 在蔡伦造纸和毕昇印刷术创造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6. 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们又采取了哪些更先进的印刷技术?P57(更简便、收藏量大、速度快等)
7. 谈收获
8. 课后活动探究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2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 伟大的先人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我国古代的伟大先人
1.       课前,让你们去了解古代有哪些优秀的人物,我们来交流交流。要求:说出信息的来源,优秀人物的名字及年代。
2.       板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这句名言大家都懂其中的寓意,这是谁写的呢?(孔子)有谁了解孔子P62——P63(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
3.       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P63两句格言,说含义
4.       原来,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关心人,要虚心好学,孔子在几年前就说过,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
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事父母,能竭其力
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从孔子的名言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所以说,世人把孔子推崇为“至圣先师”尊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空子的故乡曲埠还保留着著书讲学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大多地方能看见空子的画像、雕塑。



第二课时
活动一:司马迁与《史记》
1.  除了孔子,还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司马迁P64——P65,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司马迁用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
2.  你了解《史记》中哪些历史任务和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设想一下,司马迁著书会遇到哪些困难?他的这句格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4.  一本书为什么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5.  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著书,回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
活动二: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
1.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也可以按类别,分组寻找著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2.  学生自愿结合,查资料。
3.  汇报展示、制作成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宝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引起学生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保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2.通过课前收集“古遗迹的价值”“破坏古遗迹的事例”等相国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2.新授:
(播放课件──中国的占遗迹)
(学生谈感受:为我国有这么多珍贵的古遗迹而感到自豪)
师总结:是啊,这些古遗迹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分布在祖国各地,镶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这巨大的财富而感到骄傲。这些古遗迹究竟蕴含着怎样的价值呢,课前同学们调查了占遗迹的价值,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把你们的发现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古遗迹是我国的瑰宝,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代表着祖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是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这样几个地方,它们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出示图片:残破的万里长城)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们心目中的万里长城是什么样的?长城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去参观游览?看看图片中的万里长城,谁说说你看见什么了?
长城是我国的一大奇迹,但是今天,长城正逐渐遭到破坏。看看城砖,上面斑斑点点留下游客的涂鸦和“到此一游”的字迹,看看长城上新的残垣断壁,那是近几年被当地的农民一块砖一块砖地拆毁的,更有甚者为了眼前的利益或某个投资项目,嫌长城“碍事”,而将整段城墙夷为平地,使得我们的万里长城正在逐渐消失!
(出示图片:被涂抹的卢沟桥的狮子)
师:这是哪儿?
师:都有哪些同学去过卢沟桥,说说你们为什么去那儿?
师:你们看图片中的石狮子怎么了,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出示被毁坏的鼓楼照片)
师:这是哪儿?
师:对了,这是我们最熟悉的鼓楼。
师:现在的鼓楼什么样儿,谁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教师继续出示古遗迹被毁图片,可以将毁坏前后进行对比。并进行讲解:为了修路,一些保存完好的古遗迹、古城被拦腰截断,为了建房、建酒店,一些列为保护的百年历史故居,转眼间变成了废墟,在一些贪婪的盗墓者、一些急功近利的施工单位的破坏下,千年古墓惨遭浩劫,大量文物正在流失,古老的文明正在地下哭泣、呻吟……)
(学生畅所欲言)
师:你还知道哪些古遗迹被毁的资料,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古遗迹是过去的东西,我们能不能毁坏,如果古遗迹被破坏了,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古老的文明正在阵阵呐喊,告诫着自己的子孙: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是历史赋予的责任,绝不能让历史文明的血脉在我们的手中被切断。
师:同学们,为了保护这些古遗迹,我们的国家、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们知道哪些?能跟大家说说吗?
(学生交流资料:法律、修复。或者说一说哪些地区保护古遗迹的工作做得好……)
(引导学生回答出:爱护古遗迹责任意识──教师板书)
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爱护古遗迹呢?
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爱护古遗迹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是社会功德的表现,我们年龄虽然小,但同样能为保护古遗迹做出自己的贡献。(放本节课最初课件)3.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3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我们的国粹
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在教室前后左右挂上学生们上个学期美术课亲手制作的京剧脸谱)
 一、导入:说国粹
  1.播放课件一《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的《红灯记》选段,“你听懂了些什么?你们爱听京剧吗?”
  今天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空城计》,请大家认真听,看看我们能听懂什么?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三学习主题:3我们的国粹(板书)
  2.说说国粹
  3.过渡:(引出京剧)
  二、新授
  活动一:感受京剧
  过渡:
  你们认为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讲京剧:“京剧知识知多少?”
  “什么是京剧?你们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同学们提出了15个问题,各个学习小组收集了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先听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让我们对京剧多一些了解吧。
  你们从这些知识中能发现什么?
  2.播放课件──京剧知识及四大行当
  看了包公的演唱,你们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过渡:京剧为什么被称之为国粹?(二说国粹)在京剧中什么被称为艺术中的艺术?
  播放课件一
  4.说脸谱:
播放课件
说唱脸谱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4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一课   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蔚蓝色的地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2.请同学们阅读瞭望台中《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文
(1)麦哲伦和船员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麦哲伦率领的5艘大船,200多名水手,历时3年返回西班牙时,还剩多少只船、多少队员?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5.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揭开了地球的奥秘。
(1)数百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
(2)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二、讲解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认识地球经历漫长过程
(3)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是个球体
三、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
四、师生共同讨论96页问题
五、作业
(1)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3)在地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生命的星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4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我们的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第1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
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2.学生读文中第一段的文字,理解意思,回答问题:
你从地球仪上发现了什么?
3.学习经线、纬线和赤道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地球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
4.从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所处的位置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
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1]“绿色走廊”[2]“珠穆朗玛”[3]“亚马孙平原”
分小组活动,从书上找出地球之最和风景图片,来增加同学们的印象。
[1]撒哈拉沙漠     [2]安赫尔瀑布
[3]珊瑚礁——大堡礁
三、同学们打开书104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3:39: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过程: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中国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总结: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        )、(       )、(       )人种?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02: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