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听课反思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15:11:42 | 只看该作者
《尊严》 评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的<<尊严>>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的时候在一次逃亡中尽管极度的疲惫和饥饿,但是他仍然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故事它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们启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强,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课文是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形象的。

刘老师根据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了“品读式”阅读策略。首先给学生大量时间进行独立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和谐、互动,充满人性的对话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领悟大胆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调整先期阅读的感知,从而自然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较好的达成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整节课的教学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努力确立发展的主旨,遵循教学目标整合的原则,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

刘老师讲授的这一课,我认为老师努力确立一个发展的主旨,实现整合的原则,力求体现简约的风格。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  课文的主线清晰,主体突出。课堂教学的活动仅是围绕着尊严展开的。让学生明白年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他的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勤奋努力如何获得尊严,以及杰克逊大叔他尊重和赏识尊严。这节课的教学,教师的设计力求围绕主线。在设问上,老师设计了一个能够统领全文的一个大问题。如:你能默读课文,想一想青年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个。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表现的语句。这个大问题,他既指向文章的内容,能引起学生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它又指向对课文中心的体会感悟,覆盖的阅读面就比较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比较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感悟。

2.  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课的教学当中是课文围绕着哈默是先吃饭还是先劳动、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有这样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哈默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第二层次他表达了自己我不劳动不能吃饭。第三层次他坚决的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这样三个层次它同时还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厚爱之心和哈默必须通过劳动得到食物的坚决态度。这么长的一组对话,处理不好就容易读散、读碎。因此,读书活动的设计就是得尤为重要了。既然避免同一个层面的机械地读、反复地读、重复地读,同时也要避免华而不实,花架子。那么在这方面应该说这节课的读书设计比较有特点的。老师依照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理解的规律,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三步法。我们一起回顾:第一个层次,老师先让学生整体通读,整体感悟对话的内容。在这个层次教师采用了师生分角色读,然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哈默的每句话,你读懂它的意思了吗?“哈默究竟没有…,没有…,也没有…”。第二个层次是找出逃难人动作、外貌,哈默与逃难人有什么共同之处?重点演读,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悟,它蕴含的意思,深入体会哈默在以劳动换取食物的情感与态度、感受有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在第三个层次,老师又让学生再次回读整个这段对话,这时的哈默需要…,需要…,还需要…。进行感情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的一个发展变化,就再次感受尊严。

3.  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在读好设计方面,再还有一个特点,她抓住“狼吞虎咽”这样的重点语句,反复读加重点读来体会年轻人他饥饿致极,但他依然坚持先劳动再吃饭,进而来讲尊严之可贵。那么在后面,课文的后半部分,理解杰克逊大叔语言的时候。杰克逊大叔说的那句话不长,但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这时候老师采用了发散读,那么每一次让学生读完以后,她都让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这样读?你看,有的学生就说当我在读中对“什么都没有”和“百分之百”,他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就对富翁的含义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还有的学生对因为他有尊严,这时候他对尊严又有了新的体会。那么这样以个性化的朗读加上个性化的感悟体会,同学之间与相互交流就相互启示了。就是读书的设计富有变化、富有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04: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