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少年王勃》听课感想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0: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少年王勃》听课反思
北孟镇老匙沟小学  于敬云
昨天,我镇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听取了塔耳堡小学范晓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是我受益匪浅。
本课教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奇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从“文中的词语诗句、王勃的表现、别人的表现”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到王勃很有才华。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课中教师采用了图文结合、巧妙的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是本课的重点段落,通过图片、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教师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词语让学生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中,“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才呢?”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抓住“凝望”这个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凝望”的意思,让学生知道王勃之所以成为奇才,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也是他写文章能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原因啊。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学会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0:31:37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王勃》听课随感

星期二上午听了邓老师的随堂课《少年王勃》,上的是第一课时。感觉邓老师这节课能根据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设计。环节清楚、过渡自然、语言准确简练,较以往的课有较大进步。但整体感到邓老师在读书和字词句方面没有能有效进行教学,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1.读得不够。苏教版三年级教学要求是: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低年级教学对朗读提出“五不”要求,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这“五不”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的基础,离开它,教学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中年级起,虽然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五不”上,但是对于差生,这一环节万不能少,这个保底工程,基本口粮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同时在此基础上要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性地认识。邓老师在朗读方面还应该花多些时间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地读通课文。

2.字词句的教学。三年级要求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学会借助字典理解生字词;学会复述,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问,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情感体验;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并继续关注语言积累,课外阅读。我认为老师在教学当中应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尤其对于体现文章思想感情有帮助的关键词句要让学生反复地玩味、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0:32:08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王勃》评课稿

                                 

听曹娟老师的课,就像跟大师在对话一样。曹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勃》一课,跟以往一样,朴实无华,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巧妙的设计、亲切的话语、灵动的课堂,使听课者深深沉迷于其中。

一、精妙设计,凸显匠心

王勃令人敬佩的才华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曹老师的教学并不停留于“才华”的表面,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王勃的才华后,又进一步深挖“才华”的内涵。结合课文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时,曹老师进一步追问:他的“文思”从哪儿来?到上文找。通过回顾课文,学生找到了关键词“凝望”“边思边想”,由此获知王勃之所以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也是王勃的才华所在。这一小小的独特的切入点,不仅让学生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更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王勃为什么能“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习作方法的良好范例,使学生从中明白,要想在写作时“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要像王勃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二、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曹老师在课堂上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也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积累。而整个一堂课上,我们耳畔回荡的也是琅琅书声,真正做到 “以人为本,以读为主”。课堂上,朗读、默读、个人读、分组读、师生配合读……总之,曹老师是变着法的让学生读书。仅仅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读流利、读出节奏,到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情,曹老师真正是用足了功夫,也让朗读变得顺理成章,避免了纯技术性的指导。在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中,学生肯定会有所收获。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读思结合,读说结合,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纵观整节课,曹老师时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自己充当的是课堂的引导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体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理念,是一节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0:32:25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王勃》评课  



峭岐实验小学  沈亚  

《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则人物故事,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思敏捷的少年王勃。  

今天听着李萍老师执教《少年王勃》,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叫“返璞归真”,什么叫“铅华洗尽”。真实、扎实、朴实,其实我们也经常挂在嘴边,但一到上公开课,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哪里可以成为亮点,哪里可以出彩,而学生是否需要就在其次了。所以,我们常觉得公开课虽然光鲜,但真要每次这样上,那就是费时费力。记得有位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课也是要讲成本的。我想:今天的课就体现了低成本,高质量。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点评一下  

一、    课堂设计:朴实之中见匠心  

课堂从听写词语开始。听写词语在我们的公开课中比较少见,可能听写比较沉闷,太过于平淡了。但今天李老师的默写真的是让我佩服不已,佩服她这种象家常课一样训练的勇气。但更让我佩服的还是平淡之中的匠心独运。对照我们的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中有这样一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如何来初步把握,李老师恰如其分的把握好了这个“度”,给一点,扶一把,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接下来。老师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也是清晰明朗:理解“霞鹜起飞、秋水一色”,背诵第三节,这是文章的重点,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生鉴赏了名句,欣赏了美景,老师可谓是信手拈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胸有成竹。而体会王勃的“奇”,是文章的难点。特别是其他人和王勃的对比,学生不是一下子就看得出来的,是难点中的难点,而老师一句“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就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深体会了王勃的“奇”,也初步感知了对比的写法。简简单单两大块,却处处透露着精巧,彰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朗读训练:扎实之中见思维  

    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适合我们来朗读、积累。而整个一堂课上,我们耳畔回荡的也是琅琅书声,真正做到 “以人为本,以读为主”。课堂上,朗读、默读,个人读、分组读……总之,老师是变着发的让学生读书。仅仅一句“落霞与孤骛起飞,秋水工长天一色”,从读流利、读出节奏,到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情,老师真正是用足了功夫,也让朗读变得顺理成章,避免了纯技术性的指导。在这样的耳濡目染,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肯定会有所获得。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读思结合,读说结合,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    评价语言:巧妙之中见真情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而教师好的的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关注了学生,评价语言生动贴切  

   

   

    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一直觉得那是大师的境界,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有那样。而今天李老师的课也让我们明白了,教语文真的很简单。扎扎实实地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这就是我们老师能为学生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0:32:4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课堂细节— 评《少年王勃》
我是凤凰语文教学论坛的鸿雁长飞,今天上午,我一边听着丁正后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一边在读他的评

课帖,思考着他抛给我们的一个话题:青年教师如何守住自己的个性,科学地吸收别人的建议?
然而这一个困惑着我们很多人的问题,在非儿依依那里却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他这样说:“你们可以尽

管批评,尽管提意见,但是我会思考,我觉得能说服我,我就接受,说服不了我,我就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了凤凰语文论坛的沈高明站长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不要让自己的思想成了别人的跑马

场。
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就仅仅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批判地听。也因为梦轩给我布置了任务,不让我说

优点,所以,我要说的话,不是我对这节课的全部看法。
我要说的话题是:关注课堂的细节:
细节一:关于评价语言的导向:

学生读课题在拖音,“他是你的朋友呀,干干脆脆、大大方方的告诉大家!”非儿依依的细节指导让我

们感觉非常舒服。可惜这样的在细节课堂上太珍贵了,更多时候,她是在重复着学生的话。从评价的导

向性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样处理有些单薄、有些累赘了。我估计她是生怕学生说的不生动,生怕别的学

生听不懂。其实,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习惯。可是我在想啊,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像

数学课那样干干净净呢?学生的发言是可以不评价的,但是绝不可以重复的,因为这样不但浪费了师生

宝贵的时间,更不利于学生听觉灵敏度的训练。如果拿杜朗口中学那条铁的校规——教师讲授不得超过

15分钟来衡量,我想是不能达标的。虽然我们不必照搬杜朗口,但是我们怎样在课堂上避免出现评价语

言的模糊与不准确以及急切与随意,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质量

,引导、唤醒和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情感体验呢?
让我们随着明天在兴化举行的第二届评价研究会议来共同思考。

细节二:关于课堂基调的高度:

正像学生太急于了解十三四岁的王冕一样,非儿依依也太急于让学生记住“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

样”了。我领会到了非儿依依的意思:学了《少年王冕》,教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并喜欢上王冕这

个人。这一点,也正是教材编者的匠心所在。但是我不喜欢《中国历史名人录》中的这句话:“王冕堪

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因为太程式化,太深奥了,从课堂效果来看,它拔高了课堂的基调,阻碍了

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这一节本来是四年级学生学的课文,变得像初中生的课堂。这一点,从学生毫无感

情的朗读可以听得出。我们常说要蹲下来看孩子,但是蹲下来的你还是成年人的思维,成年人的模式,

离孩子还有一定的距离。百合说得好,“我要做个好孩子”!不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课文,看问题,而

是我自己就是儿童,我要以儿童的思维想儿童的问题,以儿童的眼光与儿童交流。以儿童的语气与儿童

说话。我们常说三分教案七分上,课堂的感染力,教师语言的鼓动性,可能就是这样历练出来的。同样

是这句话,我们为什么不能改成自己的语言:“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眼里,我们五千年的中国

文化,却只有一个真正的文人,他就是王冕!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少年王冕(学生齐读)。”课堂

上,非儿依依若是多能用用这些低调的,简单的,富有挑逗的,对比色彩的语言,我想学生的心灵也许

会和王冕贴得更紧。
关于这一点,我和非儿依依课后有交流。她说,这句话是他故意找的,为的是告诉学生:不光我在这样

说,权威人士也在这样说。这一点,我不能苟同。我想说的是:我们还是应该多一点教学勇气的,专家

的话不是金科玉律,我的思想却未必不是真理。我们为什么不能传递给学生我的思想、我的观念呢?

细节三:关于朗读体验的入境:

这一点,塞上飞雁说得很多,我不在啰唆。
言语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到凤凰语文的教学论坛里接着砸砖,鸿雁会在那里沏茶等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01: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