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语文《父亲的菜园》听课有感心得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父亲的菜园》听课所得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本文的执教者徐老师准确地抓住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以“开辟难”为主线展开了对文本的教学。重点结合父亲在 “开荒、填土”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体会父亲开辟菜园的“难”。

一、由菜园引出。抓住“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深入学习课文。

      二、让句子说话。学生通过研读“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父亲笑了。”“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这些句子感受父亲的形象。

      三、写话补充形象。如教学“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冲进暴雨中干什么,他是如何保护家园的?体会父亲的勇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09:55 |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菜园》听课感怀

文/绘山广告



很有幸,上周五听了鱼洞四小唐老师来我校上的示范课。教材内容是《父亲的菜园》。不可否认,这是一堂生动、高效、别开生面的一堂优质示范课。我所说生动,是来自于老师甜美的声音和干练的表达,我所说的高效,是在本堂课中绝对轻松地完成了应有的教学任务,我所说的别开生面,是其独特的课程环节设置。以至于老师的课讲完我的心得就写好了——注重的除了细节,我更看重过程设计。我在课后评语栏是这样写的:该课从题目引入课文,再从课文反馈到题目,这是语文教学里的直入式教学。教师只用了一个问题便盘活了整节课堂——父亲为了菜园做了些什么?学生层层剥离,老师循循善诱,让父亲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使其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课如一个故事,轻重分明,又似一首诗,娓娓道来!(还写了些,想不起了)其实,我现在要表达的不是这些,而是在听评课后的一些想法。

夏老师问了四校校长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语文究竟强调的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四校校长是这样回答的(大意):在两基普实前强调工具性,过后强调人文性。——我无法评价这个答案,但我知道工具是人文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工具,其人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有点无法理解,一个人天生就具有语文的工具性(这儿的天生,只是相对来说,没有好坏,只有多少),比如进行语言的表达;同理,一个人天生就具有人文性,精神层面的,比如孝敬父母!此二者是绝对的统一,没有孰轻孰重!这是由夏老师所提出的高难度问题。

同时,苏老师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课文究竟是品人呢还是品事?杨校长也对这个问题颇感兴趣,可惜也没有定论。其实,按照语文的三维度论观点,即目标,设计,评价,只要达到目的,就能完全说明问题。在这堂上,四校校长说如果打分的话只能打80分,我不知其打分的依据,或者对于专家的高度我只能仰视,但我感觉到学生对这课的精华部分是已经掌握了——通过父亲的辛苦付出和坚持不懈,让自家有了一块不一般的菜园,从而感受到父亲的伟大和永不放弃!

­    ——其实,上面说的都不是我想说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已与社会完全脱节。以语文为例,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语文,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说话表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教会学生理解分辨判断的能力,从而升华到精神层面上来,这应该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即从工具到人文的升华!如果一个人语文学得再好,即便出口成章,反之在精神上上不去,形如不怕流氓,就怕有文化的流氓,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人从小学习,其目标便是上初中高中考大学(我是不赞同的),最后进入社会自谋,求得一个较好的工作,如这个理想能实现,便是烧了高香了;反之,提前融入社会,求得一技之长,尔后养活自己;还有一类郁郁寡欢,怨天尤人,愤世嫉俗。此三种,就算他把语文弄得很透彻,人文懂得比谁都多,可到头来,如果还是以自我为中心,那又有什么用呢?——精神没上去,学再多的东西也是浪费!

我上次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教研课的实质——大意是说古人不搞教研,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同理,古人授课从不讲解,全是学生熟读成诵后自己领会,可他们的对人文的理解比谁都强,掌握的人文比谁都多——古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刘恒尝药,陈乔护墓,孟宗哭竹等故事,令世人惊叹感怀。说到底,还是精神、道德问题。

现在,看看我们,看看我们所教化的年代,彭宇奇案,广东悦悦,孩子逼父卖肾,孩子杀死母亲,医生不扶伤,教授成商人,商人变教授,国家花大把大把的钞票维稳,贪官恃无忌惮的烧钱,如此种种,岂是语文中的人文所能撼动???

道德,这个社会亟需的东西!!!

如果把道德比作语文中的人文性,那么法律就是语文的工具性,此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了法律,道德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纵观我们的社会现状,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文明已经沦丧,中国人的价值观已经堕落,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我们除了赤裸裸的贪欲别无其他,每个人都在维护着自己的利益,贪欲与冷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都在精心设计的防范中保护着自己,不信任在蔓延,出门在外,父母亲戚最常叮嘱的一句话,孩子小心被骗,小心坏人。好似中国没有了好人,我们生活在危机之中,处处没有安全感,处处都有圈套,这种由人性贪婪和道德滑坡引起的社会危机正侵扰着每个人的生活——我宁愿相信这是发展壮大国家必须经历的过程,乞求苍天,把祥瑞带给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菜园》听课心得
父亲的菜园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父亲收获了肥沃的菜园,学生们收获了父爱、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我不仅收获了他们的收获,也收获了教者清新、朴实、自然、和谐的课堂实践。

《父亲的菜园》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着,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这节课堂教学,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两个教学板块  :(一)自主学习,读思解疑。(二)品读“言行”,感悟品质。这样的设计暗合了单元提示。单元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总之,今天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充分充当了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推开了一扇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10:4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评课:《父亲的菜园》评课稿

  星期一下午,沈小林老师来我校调研。她给林悦老师教的《父亲的菜园》做了点评。
  一、从题目攻破。课件出示一个荒凉的山坡,问:在这样的山坡上开辟一个菜园,你同意吗?(不同意)会碰到什么困难?(没有水等等)却有这样一个父亲在这样的山坡上开辟了一个菜园。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由菜园引出。抓住“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深入学习课文。
  三、让句子说话。学生通过研读“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父亲笑了。”“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这些句子感受父亲的形象。
  四、写话补充形象。如教学“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冲进暴雨中干什么,他是如何保护家园的?体会父亲的勇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11:28 |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菜园》评课稿
                                          
                                   沪山辅导小学    蒋美元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的言行中去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与不易,则是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本文的执教者林老师准确地抓住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以“开辟难”为主线展开了对文本的教学。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体会父亲开辟菜园的“难”。
教学中,林老师那亲切自然的教态,甜美的语音以及对课堂的激情无不引领着学生们,让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林老师课堂教学上中的亮点有:
1、引导语层层推进,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对重点语段以及对父亲品质的了解。
比如,学习 “开荒”难:“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一个星期过去……”这个语段,让学生体会父亲整整一个星期这样坚持着的品质时,林老师采用了引读的形式:“同学们,你们想:星期天早上,天还没亮,父亲就——(生接读后面的词句);星期一凌晨,天边还闪烁着亮晶晶的星星,父亲就——;星期二一大早,月亮还明亮地挂在西边呢,父亲就——(生接读后面的词句)。
从早晨,到傍晚,一干就是一个星期……”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画面,眼前自会浮现出不畏艰苦,勤勤恳恳的父亲形象来。

2、从细节入手,通过写话,让学生感悟父亲的好品质,从而突破难点。
乍一看,学生写话 “狰狞的岩石仿佛在嘲笑父亲-----------------------------。”这一环节似乎没什么可写,既不是文章写法上的仿照,又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多大关联。可细细品味,我认为这样一写,的确促进了学生从中感悟父亲不怕艰难困苦不放弃,不气馁的坚持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认为这也是不易被发觉的亮点之一。

当然,林老师课堂上的优点远不及这些,还有更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接下来,我对这节课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1、教学中,林老师自己讲的比较多,扶得也较多,因此学生自主感悟的机会比较少。
2、无关紧要的问题设计得较多。因此,提问显得有点琐碎,有点细,甚至没有层次感。
比如,语段二“突遇暴雨时父亲怎样做”的教学,林老师连续提了如下问题:
(1)此时,父亲的心情怎样?
    (2)父亲为什么这么着急?速度这么快?
    (3)这么快的速度冲进暴雨中,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意外?
    (4)父亲速度再快,但他快不过什么?
(5)父亲可能还会碰到那些困难?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如果能这样做也许会好些:
把问题整合一下,把一些细小的提示性的提问省去,甚至大胆放手这样做——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读语段,抓住一些重要的词句自己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老师同学分享。而教师自己只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些重要的引导,让学生在问题的领悟上有所提升即可。
我想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局限,才会更开阔,思维能力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文本也才会有更多的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一道相同的风景,换一种心境,换一个角度,带给我们的也是别有一番洞天。一篇文章,一节课,换一个角度,也许会带给我们一份从未感受过的欣喜。我不知道我思考的角度是否正确,但我定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林老师的课甚至更多的课堂继续思考下去。有讲的不对之处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12:20 | 只看该作者
评方碧维老师《父亲的菜园》

                          评课人:邵燕尔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贫瘠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来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的言行中去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与不易,则是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方老师在教学中准确地抓住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以体会父亲对菜园的“开辟难”为主线展开了对文本的教学。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体会父亲开辟菜园“难”。

方老师课堂教学上中的亮点有:

1、由扶到放,重点示范学习第三段,找找、划划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对重点语段以及对父亲品质的了解。

比如,学习 “开荒”难:“每天天还没亮,……,直到傍晚,……一个星期过去……”这个语段,让学生抓住“每天天没亮”和“直到傍晚”,来体会父亲在菜园一呆就是一整天的辛苦。再者让学生关注父亲的动作,抓住动词来深入体会。

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学第4-10自然段,将父亲的语言行动画出来,圈圈重点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什么,体现略读课文的学习特点,教学生学会自己来学习课文。

2、适时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父亲的勤劳与坚毅

比如在开荒这一段,想象一下父亲在山上的一整天会做些什么事?以及在学生自学4-10自然段中这一句:“那天,父亲正在吃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冲进了暴雨中……”让学生关注后面的省略号,想象在暴雨中父亲之后的行为,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想象画面,眼前自会浮现出不畏艰苦,勤勤恳恳的父亲形象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5:12:36 |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菜园》评课:

1.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常常说略读课文要一课一得,我想这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是读书过程中做边读边做旁注的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逐步掌握如何在阅读中抓关键的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老师在课堂中也时常提醒学生圈一圈划一划,如果同学说到的地方自己原本没有标注的,要及时补上去,这样的语文课堂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今后的五六年级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写话设计得好

课堂上的写话,在何时写?以怎样的形式写?如何体现层次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堂课上老师挖掘的在“……”处补充性写话就非常巧妙。让学生想象“父亲怎样挽救他的菜园?”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提供了一些动词做学生的参考,学习层次比较差的学生如果借助了这些动词,写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了。而学习层次比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但也可以从老师提供的词语中受到启发,有更多的丰富的想象。这样的梯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写话的质量,也提升学生的写话积极性。



提出的建议:

为什么说是“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或者“我们的菜园”,这个问题可以来自于学生,然后在学完课文后再来讨论是否已经知道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1: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