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余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1《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附:
【词语解释】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  半晌—半天  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3《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全文初探,整体感知,重点探讨课文1-8自然段
教学目标: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有所收获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珍惜时光”这一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幻灯、电脑、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全文初探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学生可能猜到谜底“时间”。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对时间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引出对时间不断流逝永不复返的认识。
方案二:教师放课前录制好的钟表嘀嗒、嘀嗒响的录音,让学生认真听,教师问:“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能回答:“听到了钟表走动的声音,感受到时间一直往向走,不断流逝。”
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教师小结: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不断流逝,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还能和时间赛跑(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读后你明白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在课前反复读课文基础上会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谈话;(2)观察太阳变化;(3)观察小鸟飞行路线;(4)和太阳赛跑;(5)和作业赛跑五件事。如果学生说不全,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这一环节设计,培养了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质疑问难:四人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性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出示预先写好的问题: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什么意思?
(2)“我”把什么当作一个谜?
(3)“我”怕什么?
(4)“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滋味?
(5)“虽然明天还会有新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什么意思?
[以上全文初探过程,教师了解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为重点探究做了准备]
二、重点探究,解决问题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解决前四个问题学习方法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联系外祖母去世爸爸说的话谈感受来回答前四个问题,教师这样引入:“从刚才大家疑问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第4自然段提出问题最集中,那么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这个谜是“我”对爸爸说的为什么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这里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认识来谈。进一步理解“所有时间里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这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学习步骤:
教师过渡:“是啊,就因为‘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去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6、7自然段。
(2)观察课件,帮助理解。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
(4)再读课文,深化认识。
为了帮助理解,可采用以下方式:
(1)教师出示课件:画面的左上方一个钟表,右边有初升的太阳,随着钟表时间走动(比实际钟表要快),太阳慢慢移动,由东方升到当空,再到日落,天气由暗到明,再逐渐变暗。教师操作可循环两次三次表示时间过去了两天三天,课件设计太阳颜色、位置、天空中云彩每天可稍微有些不同,让学生观察后感觉每天太阳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时间不同了,从而明白“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是今天的太阳了”这句话。
(2)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是不是特别渴望再经历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三年美好时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流逝的无情。
(3)结合学生生活观察谈: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如花的生长过程:由发芽、长叶、开花到枯萎,明年虽然还会这样生长,却不是这棵花而是另一棵花了。
教师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再不会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了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读第"自然段,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你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当“我”跑胜了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从而理解快乐的无法形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这里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有感情朗读中感受与时间赛跑的快乐。
三、布置作业
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心“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教学过程: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为学生亲自去做了,有了体验和收获,兴趣会很强烈)
学生可能回答:放学抓紧时间回家,抓紧写作业,比原来节约了时间,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去看课外书、玩游戏、上网等。这一环节充分让学生谈,使学生此时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读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最后全班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汇到读书中去。
二、介绍林清玄背景
这部分内容先由学生介绍,若学生不了解可由教师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林清玄这位作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时,激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课题:
a.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时?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得出:700800小时,29200天。
2.写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断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此时会把自己发自肺腑的语言真真切切地写出来,如原来自己是怎样对待时间的,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等等。四、布置作业
(1)设计“惜时”专栏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珍惜时光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散文制作成手抄报贴在宣传栏。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桌子角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4《检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5《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 布置自学

   1、 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 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 学习课文

   1、 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 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 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内容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 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 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内容,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 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6《绝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20: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