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277|回复: 1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训练教师辅导资料大全中学生作文基本功名师指导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境作文的系列训练:再现情境 体验真情
郑森林
[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情境中体现真情,再为真情创设情境。根据多媒体提示,体会如何把情境转化为文字,体现此情此境;试着用语言来表达一定情境之下的真情。关键是怎样才能把情境转化为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真情



车站离别情境,久别重逢相拥而泣的情境。谈感受,获得这种感受的原因?



多媒体配乐出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学生朗读,看作者用了那些景物?创设一种什么情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人)



你的情感从何而来?



(凄凉的情境中)(悲凉的景物来展现凄凉之境)



回忆一下,谁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学过或读过的课文古诗词)



(这些都是用景物或人物来创设情境展现人物的情感。无论那种情境都让我们体会作者那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二、渲染情境,感悟真情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①唐山大地震,一对年轻夫妇,用双手和头顶起重达数吨的楼板,楼板下有他们熟睡的孩子;



②一对盲人夫妇在泥石流爆发时把自己的女儿举到屋梁下的故事。



③多媒体放《漂亮妈妈》。



2.让学生用语言再现生活中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学生评价,总结再现情境的方法:



可以正面,也可侧面,但都要注意词语、句式的选择,修辞的使用和细节描写。



三、再现情境,体验真情



讲述李湘演戏的故事,用文字再现刚才描述的情境。



(要搜肠刮肚地追忆、联想和想象,达到如临其境,侧面描摹,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现作品,真情体验,品评得失。



刚才,大家体验已经很深刻了,父母之爱,似海洋般深广,如山峰样坚强,共我们享用一生。



四、课堂小结,知识印证



可以正面,也可侧面,但都要注意词语、句式的选择,修辞的使用和细节描写。



我们学过课文还有这样情境:



1.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送别、买橘子的情境;



2.《羚羊木雕》中“我”被逼无奈到好朋友万芳家要羚羊木雕出来后情境,展示“我”的痛苦内心。



3.《挖荠菜》中小女孩被人追赶后不敢回家的情境,来展示惊恐害怕的内心。



五、自创情境,真情写作



其实,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景境,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试试,现在我们来过把瘾,体验砰然心动的时刻。



真实的情景确实令人动容,我们不妨创设一个情境,给父母一个惊喜,给自己一个机会。给妈妈一个吻;对爸爸说我爱你;亦或主动帮爸爸妈妈等等。



记住约!心动不如行动。



说课材料:



情境呼唤,反璞归真



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要学生体验情境之下的真情,再由真情回归到生活情境中去,力避目前中学生无病呻吟,矫柔造作的风气,感悟体验作文与做人的统一性。让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情感得到撞击,价值观念得到洗礼。



设计思路:



可以这样说:没有情境,就没有作文,任何作文都需要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完成。当然设置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也是相当有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情境中传达的真情,进而创设情境,体会情境中真实情感。然后再现情境,表达真情,体现此情此景;本节课的关键是怎样把情境转化为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试着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尝试着这样化解:先让学生感受痛苦别离和久别重逢的场境以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情境,初步理解情景交融,融情于境,思考作者是怎样来描摹的?再进一步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体会蕴藏在其中的真情。然后回味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的细节,用心感悟,真情表白,学生评价,总结写法。再在故事的基础上教学生体会情境,在此基础上尝试把情境转化着文字,进行写作。最后试着让学生总结本节知识,加以印证。作业布置,要学生把对父母的真情用情境来表达,不仅学习写作,也要学会做人。整个学习过程只要学生有所得,有所尝试即可,关键在于以后的练习,掌握这种技能。



设计意图: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不能忽视。不仅是利用这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生长点。开始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点燃学生的情感。接着用马致远的小令来感染学生,明白从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进一步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深入体验情境中蕴藏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渲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父母之爱,并用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母子或父子之情,学生在品评基础上总结出描写情境的方法,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培养。把刚才的表述转化成情境,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引导学生采用追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在进一步品评优劣,总结得失,在文本中得到印证。在系列的活动中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氛围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始终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精神上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学生不在是单纯说、写,而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感悟知识,在交流中体验快乐,在品评中积淀升华,在升华中体味真情。



(河南省息县白土店中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4:49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教案:应用性的说明文
教学目的

一 明确凡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的文字,都可看作应用性的说明。如解说词、序言、条例、说明书、实验报告、广告、各科教科书的文字说明等等。

二 了解写应用性说明文,可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要点

一 以本单元中的应用性说明文为范例,区别比较不同的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用法》运用了下定义、举实例、作诠释三种说明方法;《电子计算机多种功能》用的是通俗的诠释和生动的事例;《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用的是说明和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文心>序》用的是概括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而《从宜宾到重庆》则结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方式。此外,应用性的说明文,还常常使用一问一答的表达方式,如《混作、间作和套作》等。

二 指导学生写作“科学小品”。了解科学小品常常把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写法,把说明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紧密地统一起来,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接受科学知识。

附:例文1

保温瓶

陈友良

我叫保温瓶,人送别号茶瓶、保暖瓶、热水瓶。我诞生在矮人国,身高仅三十五公分左右,腰围却有四十公分。你可别小看我这五短身材,朋友却是遍布五湖四海。上至宫廷首相府,下至寻常百姓家,都奉我为尊贵的座上宾。炎炎盛夏,想沏一杯龙井茶,隆隆寒冬,欲饮一杯热开水,只要提起我来,便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难怪我要受到人们的青睐了。

其实,从结构上说,我太简单了。外面一层瓶壳,是我的外衣;内中一只瓶胆,就算我的身体。瓶胆是玻璃制成,容易碎,这外衣就显得十分重要。服装也随着时代而变化,开始是竹制的,逐渐换用塑料和钢精的了。实用、美观、大方,反映出我的审美观。

有人问我,你的身体结构如此简单,怎么能保温的呢?说起来,这主要是瓶胆的功劳了。瓶口上不是有一只软木塞子吗?就是这个塞子,切断了瓶内热分子与瓶外冷空气对流的道路。瓶胆壁是双层的,中间夹层抽出了真空(真空是不传热的),这就把热传导的路给切断了。同时,你们看到瓶胆上亮晶晶的,那是有意涂上的一层薄薄的银,它能像镜子一样将热辐射挡了回去。有了这三条,热就可以比较长久地保留下来了。当然,这种绝热还不那么理想,仍然有一部分热能够跑出来,因此我的保暖时间总是有一定的限度。

别看我一贯沉默寡言,有时也会发脾气,“”一声,瓶塞一蹦老高。那当然不是本人的过错。倒开水时,冷空气会乘机从瓶口跑进去,受热后体积膨胀,这时木塞偏偏塞得过紧,憋不住,就会将瓶塞顶出。如果你在盖木塞时,先把木塞放在瓶口,留一点缝隙,把水瓶轻轻晃动一下,让水汽微微出来,再把木塞盖紧,我就不会暴跳如雷了。

人们说,老虎屁股摸不得。我不是老虎,可屁股上那个小尾巴──抽气尾管却也碰不得。一旦碰破,瓶胆夹层进入空气,就会失去保温性能,所以必须对其细心保护。另外,瓶胆使用久了,内壁会附着一层水垢,不仅不卫生,并且会使瓶胆失去反射作用而影响保温,因此必须及时清除水垢。清除方法很简便,可用小苏打、温盐水灌进去,再放一些纸屑、碎鸡蛋壳,用双手摇晃几下,水垢即可除去。

南宋华岳有《田家》诗云:“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昔日祖辈与今天的我当然不好攀比了。今天的我正适应时代潮流,不仅外貌上美化,图文并茂,色彩纷呈,而且品种上翻新,什么旅行式,气压式,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将继续竭诚为人类服务,不辜负朋友对我的信任:外表冷静,心是热的。

[思考题]

1.本文抓住了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2.本文的结构属于哪一类?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5:09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教案:说明文写作指导——观察仔细、说明准确
一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精细观察。

2.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对风景名胜的热爱。

二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将观察引向深入。

2.寻找最准确的词语,具体说明事物。

三 教学难点:

如何多角度提问,将观察引向深入。

四 教学设计

通过带学生实地观察中山公园──愉园,指导学生观察,训练表达能力。

五 教学安排:

一课时

六 教学步骤

读──观──问──观──说

七 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1.导入

(课前)同学们,最近中山公园的东北角,新添了一处景观 ──愉园,我们去参观一下,回来把它的样子写信告诉你远方的亲戚好吗?

(带队到愉园)同学们,先明确我们站的角度:面向北面;愉园在我们的面前──座北朝南。注意观察对象的位置,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十分重要。另外,我们在游览时,如果有“简介”“图示”之类的文字,不要放过,像读书先读序言一样,它是你无声的“导游”,能使你在观察之时,目标明确,深入思考问题。

(有学生发现东面亭廊墙上有碑刻,于是老师带大家读上面的文字──愉园小记)(略)

学生通过读序,明确如下要点:

(1)建园时间及设计者:1984年,姜振鹏

(2)愉园的位置及环境:中山公园东北角。背倚故宫雁翅楼,右临中山堂大殿。

(3)愉园的得名:观鱼之园,“鱼”“愉”谐音,故愉园。

(4)愉园的布局:一廊连三亭,前有“乐泉”水,左有“素馨院”。

(5)学生通过读,对愉园有了大概了解,但其特点是什么还未抓住,末形成感性认识,需指导让学生观察。

2.参观

同学们,下面开始参观,注意抓愉园的特点是什么。可以自己静观默感,也可以三三两两边看边议。总之,除了调动你的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以外,特别注意要调动你的心,多动脑琢磨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问自己,问别人。

(学生在参观中,由于兴趣、阅历、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距,有的人观察仔细,有的人“走马观花”,“入心”程度是不一样的,怎么办?下面需要老师点拨,激活学生的大脑,深入思考问题。)

3.提问及观察讨论

师:同学们,看得怎么样啊?

生:(七嘴八舌)差不多了。

生1:素馨院挺好,有点“曲径通幽”的味道。

生2:乐泉的水挺清的,干嘛要在内壁上雕龙头呀?

生3:三个亭子不在一条线上,左右不对称。

师问:你们看,中间这个亭子上的壁画画的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大门,进门后有假山堆成的“影壁”,可咱们眼前观察的愉园,跟它哪儿不一样呢?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愉园的特点:开放式园林。原因:因地制宜。特别感到如果搞成封闭式,则狭窄,无法借景。故宫雁翅楼,中山堂大殿的名胜进不到视野中来,缺乏阔远、典雅之感。以上,学生对愉园的第一个特点,有了感性认识。)

师问:既然这里是观鱼之园,它以什么形式展览金鱼?与一进公园正门的“鱼展”有什么不同?这样展出好处是什么?

(通过进一步观察讨论,学生发现愉园的鱼缸都嵌在墙上,游人漫步长廊,不用俯身,就可以观赏。而且鱼缸内有水草,打上灯光,远观有油画效果,特别美。愉园的第二个特点,学生了解了。)

师小结:

说明事物,首先要抓住其特点。回想一下,这两个特点是怎么出来的呢?用“比较”的方法。拿大观园的格局与愉园比,拿公园南门内的鱼展与愉园比,这样此处的格局与观鱼形式上独特之处就显现出来了。所谓特点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点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师问:如果你远方的亲戚读了你的信,还不明白,写信问你:长廊里怎么可能有鱼缸?鱼缸怎么放置?是悬空吗?挂得多高?有多大?一共有多少鱼缸?(一般人一提长廊,会想到颐和园里的长廊。)

(教学的提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马上四散开进一步观察。有的用手比划,用尺子量鱼缸的长、宽、高;有的跑来跑去数鱼缸;还有的讨论怎么说清楚长廊的样子,鱼缸的位置。)

生观后总结:

(1)长廊一面是墙,一面是空的,非颐和园的廊两侧全空,隔而未隔,界而未界。鱼缸嵌在里侧的墙上。间距×米,离地面×米。

(2)鱼缸长××宽××。供游人观赏那面有玻璃。由于是整体嵌入墙内,所以玻璃几乎与墙平。再加上缸内绿水、红鱼、卵石、水草、灯光一照,亮丽如画。

(3)鱼缸××个

(4)鱼的品种××种。有红虎头、龙睛、黑珍珠、狮子头等等,形态各异。

师小结:

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明得具体、准确。首先要善于从读者角度提出问题。苏东坡主张“八面受敌法”指的是作者要考虑“敌”──读者可能有哪些需要知道的东西,要禁得住八面“敌人”的质疑。总之,要心中有读者,多从他们的角度提出许多“为什么”,这样才能将你的观察引向深入。其次,要寻找最平实、最准确的词语来说明事物,要有“推敲”的能力。

说明文,说明事物就是让读者有所知,因此,要想说明具体可用多种说明的方法。刚才我们在讨论中,用到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还可以有别的,比如,引资料的方法。金鱼最早产于中国宋代。中山公园有两绝:一个是兰花,一个就是金鱼。这些资料都要靠我们认真阅读,多方打听。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细心:望、闻、问、切;养成精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这对写好说明文太有用了。

4.布置作业:

(1)绘制“愉园平面简图”。

(2)以《愉园》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语言力求准确。

(2)600字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5:2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六教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教学目的

一 掌握在记叙中恰当穿插议论的作用。

二 了解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注意之点。

三 学习写一篇穿插议论的记叙文。

教学设想

一 设计一定的自读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二 运用短文介绍有关的知识,学习写一篇穿插议论的记叙文。

三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指导自读知识短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1.出示自读思考题:

(1)记叙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2)在记叙中恰当穿插议论有什么作用?

(3)在记叙中穿插议论要注意什么问题?

2.提示:

(1)记叙文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一般地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2)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记叙文,在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定要注意恰当。一般来说,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要为深化记叙内容的需要服务。篇幅上要注意少而精。

二 作文训练

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1)母校的回忆

(2)月是故乡明

2.要求:

(1)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

(2)700字左右。

作文训练六例文二《母校的回忆》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了人生的18个春秋,蓦然回首,才发现在这即将告别的母校里,留下了我一串串成长的足迹。这里,曾有过我发奋读书的身影,也曾有过我们为班级球队助威的呐喊,还曾有过节日联欢会上我们和老师在一起的欢歌笑语……

曾记得,我带着新鲜感跨入了中学的校门,未脱稚气的我,不知天高地厚,梦想也能像在小学那样门门得100分。然而,我的班主任告诉我,中学了,学习会更困难,会更苦更累,它犹如一场马拉松赛,要有毅力和恒心。那时,我心里暗暗地想:困难我不怕,一定要尽到自己的努力,不管成功与否,将来我也可以笑对人生,无愧无悔。可是,我发奋,我拼搏,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课堂上,我从不轻易放过一分钟;下课后,我也在该学习时全身心投入地去学。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叫竞争;在这里,我也饱尝了学习的酸甜苦辣。随着我们臂膀的一天天变粗,我们的头脑也一天天得到充实。也许,我会从高山上滚下,但我不会后悔,因为我曾经作出努力。

中学时代,学习固然很苦,但在课余,多彩的活动又使我们全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

一场球赛正在我们班和兄弟班之间展开。场上,你争我夺,龙腾虎跃,昔日两班的好朋友,而今却在这里各不相让。“接球!”“快!”默契地配合,这里,谁也不会有个人主义。场下,女同学直踮着脚,为自己班投入一球而使劲的鼓掌,忘情地叫好,整个赛场早已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要过元旦了,搞个联欢会,咋样?大家一致赞同。好!从没动过手的我们,居然也像模像样地操办起来。那天,老师们都来了,没有了往日的满脸威严,取而代之的是亲切和蔼的笑容;大伙都参加了,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舞步和歌喉。小李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小王的《这也是一切》,物理老师的“谜语”,化学老师的“秘密”,语文老师的“星”,英语老师的“新年祝辞”,使我们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

母校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每当想起,心里就激动不已。现在,我们的帆船即将远航,从这里,我们就要登上人生的舞台。母校啊,是您无私地哺育我成长,我将永远怀念您。

简评:

这篇记叙文基本符合习作要求。所写的学校生活的几个片断,都能表明在“母校里”有“一串串我成长的足迹”。无论是发奋读书的身影,为班级球队助威的呐喊,还是师生联欢会上的欢歌笑语……无不充满奋发进取的积极意义。

同时,本文的记叙和议论结合得也比较好。在记叙上能尽除枝蔓,撷取精华,在关键地方穿插议论抒情,引起读者联想,激起思想上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例如,写完发奋读书的片断后,插上议论:“也许,我会从高山上滚下,但我不会后悔,因为我曾经作出努力。”积极向上的感情溢于言表。结尾一段则更强烈地抒发了热爱母校、怀念母校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5:39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教参:叙述结合描写
教学目的

一 初步了解叙述和描写的关系。

二 初步掌握描写的基本要求。

教学设想

一 为了使学生在具体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可先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弄清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再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构思、作文。

二 教学重点:运用叙述结合描写的方法写人记事。

三 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做描写?

2.描写可分哪几类?

3.叙述结合描写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小结:

1.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描写可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给人们鲜明的印象。

4.描写必须以叙述为依托。

5.叙述和描写都必须以观察为基础。特别是描写,观察更要细致,不仅要把事物的一般性状搞清楚,还要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进行动态描写,或采用静态描写。

6.描写要掌握分寸,恰当地运用比照物和比喻词,切忌形容词泛滥。

二 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

《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叙述、描写、抒情,揭示文章深刻的主题。《小麻雀》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海滨仲夏夜》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由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桃源的美景和桃源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曲折回环,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三 作文练习

参考题目:

1.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班里的一场小风波

从以上参考题目中,选定一题习作。

要求:

1.可根据亲身经历,记叙一件事情,把它的曲折变化写出来。

2.注意在叙述中结合描写。

四 提供几篇叙述结合描写的范文和学生习作,启发学生进行描写。

[范文1]《波折》(初一第二册教材课文)(略)

[范文2]《家庭风波》浙江云和二中肖迎春

家庭风波

今年暑假,我去丽水舅舅家度假,心想: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表哥这回该玩个痛快了吧!平时,表哥很珍惜时间,学习刻苦,听说他这次高考也考得不错;望子成龙的舅舅、舅妈这回该满意了吧!我暗暗为自己这次丽水之行的适时而自喜。

表哥破天荒地在车站接我,我一阵高兴。寒暄之后,他拎起了我的行李。路上,表哥突然问我:“如果你考大学,报什么学校?”我不假思索地说:“报警校,当一名女侦探!你不是刚考完吗,报考什么学校?”“我想报师范大学,可我爸妈不同意。”表哥怅然地说。“为什么?”疑惑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回答我的却是沉默。

表哥从小就想当老师,记得童年时,他常召集我们几个小伙伴“上课”。鼻梁上架着舅舅的近视眼镜,握着树枝,用几个粉笔头在柜子上写字,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俨然是一位小老师。

正想着,不觉已到舅舅家门口。

对于我的到来,舅舅全家自然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我总觉得舅舅、舅妈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兴。

晚饭时,舅舅对我说:“明天让小宁陪你去公园玩。”舅妈朝着表哥说:“表妹来了,别那么不高兴,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刚考试完,明天去玩玩吧!”

“当老师有什么不好?我们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表哥耿耿于怀,委屈地辩解道。

“当老师不是不好,工作辛苦,待遇又低,你如果报考工学院,以后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多了,何必去吃粉笔灰呢?”舅舅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人各有志,报师大这是我的意愿!”表哥憋气已久,很快便忿然。接着,便“啪”的一声摔开了碗筷,赌气地冲进了房间,关上了门。舅舅恼怒地追着上前,冲着里间说:“以前宠坏了你,什么都依你,现在这样的大事不能由你胡来!”还重重地捶了一下房门。

……

第二天,我们还是去了公园。我看表哥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为他出主意。“哎,你不会去李老师那儿搬救兵吗?他是你的班主任,一定会说服舅舅、舅妈,同意你的选择。”我正为自己的计策得意,不料他却说:“班主任也让我考虑考虑,也不赞成我报考师大,他说他自己有体会,认为当老师有碍于我的前程。”此时,我像坠入了五里雾中,眼前一片迷蒙。

唉,大人们可真复杂!

……

一场风波算是平息了,但我的思索并未终止:教师,这崇高的职业,为什么“名”和“实”相距得这么远呢?

简析:

本文作者叙述了因高考志愿引起的波折的始末,着意刻画了“表哥、舅舅、舅母”的形象。笔触细腻,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例如中间的插叙部分对表哥小时学做老师一段的描写,廖廖数语,可谓妙哉。更精彩的是文章主体部分对“表哥”和父母间“舌战”的一组对话描写,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性格特征。

通过描写,使文章内容一波三折,人物呼之欲出,点睛传神,读来很有兴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5:51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教参: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
教学目的

一 明确写人记事要有详有略。

二 掌握根据中心意思恰当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 阅读知识短文,讲清材料详略处理的作用。

二 回忆已学过的课文,找出详略部分,揣摩其作用。

三 阅读例文一、二,并加以比较,进一步体会材料详略安排的重要性,以便克服习作中材料安排不当的毛病。

四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部影片所叙述的事情,在时间跨度上,有的长达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但一般在一个半钟头就可以放映完。看完以后,谁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反而觉得很正常。由此可见,大家都懂得一部影片,对所叙事件应该有详有略。写文章也和看电影一样,叙事中应该有详有略。为写好一件事,我们往往找了许多材料,结果怎样去安排呢?却常常做不好,这次习作,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 学习知识短文

在写作中安排详写和略写,这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短文,划出要点。

1.“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考虑”“详写”“略写”。2.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是“重要”的,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材料,是“次要”的,要略写。3.“次要”的事不可“详写”,否则会“喧宾夺主”(即次要的事件侵占了主要事物的地位)。“次要”的不可以“不写”,否则会“情节不完整,前后不连贯”。

联系已学知识。

总之,写作也与画画一样,有的地方着色要重,有的地方着色要轻,这仅仅是浓淡问题,都要下功夫去画它。

例如:《社戏》一课,这课中心是通过记叙“我”和农家小朋友一起去看社戏的愉快生活,赞扬农民孩子的优秀品质,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文章中心事件是“看戏”,作者重写了“行船”,“看戏”,“偷豆”三件趣事,真是活灵活现,妙趣横生,文章的中心意思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一些笔墨写外祖母家的其他生活,如钓鱼、放牛、吵架、六一公公送豆的事呢?理由很简单,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因为“我”所怀念的不是社戏本身,而是在看戏过程中与农家孩子结下的深厚友谊。这些材料虽属“次要”,但它如同绿叶一样,把“中心”这朵红花衬托得丰满、鲜艳。

所以说,“一篇文章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宜,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详细阅读两篇例文。

1.先读第二篇。

讲评:这篇作文叙述了“他”被迫为一位“小伙子”拍照一事,表现了“小伙子”品德低劣。围绕这一中心,作者详略处理得较好,“小伙子”强迫别人替他拍照写得较详,拍照过程写得较略,特别是结尾,直接写出“小伙子”欣赏相片的感受。这样安排结构紧凑,中心也很突出。

2.读例文1。

讨论:①这篇应该哪些地方详?哪些地方略?②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

三 练习

根据例文一的内容,重新安排详略,修改好这篇作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9:46:04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教参: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教学目的

一 通过习作指导和训练,要学生明确在记叙文写作中确定文章中心的过程是“材料──中心──材料”。

二 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一般写作方法。

三 使学生懂得习作前认真审题、构思的重要性,并强调“先列提纲后动笔”。

教学设想

一 写作记叙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教学的重点。

二 采用巩固课文有关内容和学习写作知识相结合;讲授有关写作知识和列举实例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 安排两教时。

作文训练步骤

一 引导学生阅读《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一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文章的中心意思?

2.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

3.怎样选择材料?

4.中心和材料是怎样的关系?

可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的中心,这是作文的灵魂。确定中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的过程。比如写“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很显然,根据题目的意思要表现这个人“勤奋学习”的精神,而不是别的什么。中心确定后,就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相关的材料。选材时,一要注意严格取舍,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无论有多生动)一律不要;二要注意分清主次,最能表达中心意思的内容详细写,其余的则略写;三要安排好所选材料的先后顺序。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上述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立意的过程。我们有不少同学不习惯于列提纲,怕麻烦,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或者是没有明确的中心而东扯西拉;或者是没有具体的材料泛泛而谈;或者是滥选材料轻重不分。(可分别列举学生的习作为例)

参考示例之一:

有位同学在写《野炊》这篇作文时,开头用了大段文字描述一路上的情景,包括天气情况,一路上见到的花草树木以及同学们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野炊”的目的地。同学们砌灶的砌灶,拾柴的拾柴,淘米的淘米,浇菜的烧菜。大家欢聚一堂,吃了一顿别具风味的野餐。太阳快要落山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回来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成了一本“流水帐”。去“野炊”的路上的情景只需一笔带过,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笔墨,似乎此行是观景赏花的。中心内容“野炊”却写得平淡而笼统。在“野炊”时,那有趣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只字未提。根本就没有表现中心的具体材料,就更谈不上突出中心了。

二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手》(见课本),指出这篇文章在中心意思与材料方面的毛病。

三 要求学生列出“参考题目”的提纲。

参考示例之二

题目:《×××二三事》

分析:“×××”指某人,通过二三件事表现某人的一种品质或精神。“二三事”表明不止一件事。要注意的是:“二三事”之间必须有密切的联系,写的时候又不能平均用力,最好只详写最重要的一件,其余的适当略写就可以了。

提纲:

中心:通过×××的二三事,表现其助人为乐的精神。

1.总写×××的情况。(略写)

2.事例①扶盲人过马路。

②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

③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

(以上事例详写一件,略写一到两件)

3.×××所做的事得到了周围人的赞扬。(略写)

四 作文练习。

从“参考题目”中任选一题。先列好提纲后再动笔。

引导学生读例文《钟表小记》。

参考示例之三:

杨军轶事

钟建华

杨军,相貌平平,无特点。不过,他是一个地道的“英雄迷。”他天天都在盼着什么好事碰到他头上。他多次对我说,他很希望碰上落水儿童、山林着火等偶然事件,以便自己一夜间成为赖宁式的好少年,因此,他还时常编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美妙动听的故事给我们讲。听完,我们时常回敬他几句:“恐怕那钱包里空的吧?”“要不,小偷看不起那皱巴巴的两毛钱。”“也许那小偷是你的哥儿们……”他呀,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胸口一指:“信不信由你。”

他时常买一些《气功》、《中华武术精萃》之类的书回去看。他幻想成为气功大师,将来刀枪不入,像宗师张宏堡,要么如神探亨特一样,身怀绝技,四方敬仰。为此,他苦苦练功,时常弄得头破血流。那日,他半夜练功回来刚躺下,就被学校保卫科的人“请”了去。第二天我们才知道,放在车棚里的校长的自行车“飞”了,他被怀疑。幸好,水落石出,与他无关,引来众人一场虚惊。

气功练了没几日,他又休练了。他叹息:“气功太玄乎。”于是又改练“铁头功”,竟不惜代价把头往砖墙上撞,还振振有词地说:“九分苦,一分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练了没几日,他就找高中同学打架,还没等他展示出“迷宗拳”,脸上已挨了两掌“神光”,然后又被摔了一个仰八叉。可他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双手抱拳:“好汉留名,吾辈仰仗手下留情。”等别人一走,他摸着火辣辣的脸,怒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此后,他不得不叹息“我运气不佳,此无我用武之地矣。”

一次,他偷偷告诉我一个秘密:昨晚,他家来了两名手持短枪的盗贼。他出其不意地使出了“陈真腿”,但另一个家伙的枪口已对准了他,他见自己瞬间将死,便高唱起:“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然后,他倒下了……原来,他还躺在床上。听完,我大笑起来。

前几日,杨军的运气来了,他真的在放学路上,凭他的一点功夫,阻止了两名同学间匕首相刺的恶性事件。事后,他的名字开天辟地第一回上了“表扬栏”。这下,他跟我说:“不妄想了,好生读书,将来考公安大学。真抓几个坏人给你看。”

嘿,杨军真是个“英雄迷”。

(选自《作文》1993年第1期)

简评:

作者写了一位“相貌平平,无特点”的中学生。虽然,杨军不是一个优秀的三好学生,但他的所作所为能让人理解,令人信服。这主要应归功于作者的精心构思。杨军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中学生,真主要特点是一个地道的“英雄迷”。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精心选择了一组材料:练气功、习武术,就连做梦也在勇斗歹徒……最后,竟真的“凭他的一点功夫”而上了“表扬栏”,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为了表现“杨军是一个英雄迷”这一中心服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17: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