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训练教师辅导资料大全中学生作文基本功名师指导集锦

[复制链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8:56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应用文-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开会当场把会议的情况如发言人姓名、会上的报告内容、讨论的问题、与会者的发言、通过的决议等如实地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怎样作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一般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记录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这些内容要在宣布开会前写好。至于出席人的姓名,会议人数不多,可一一写上。会议人数多,可以只写他们的职务,如各校正副校长、教导主任;也可只写总人数。如是工作例会,可只写缺席人的名字和缺席原因。

第二部分,是记录会议的内容。它是会议记录的主要部分。主要有:主持人的发言、会议的报告或传达、与会者讨论发言、会议的决议等。内容的记录,有摘要和详细两种。

(一)摘要记录。一般会议只要求有重点地、扼要地记录与会者的讲话和发言,以及决议,不必“有闻必录”。所谓重点、要点,是指发言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事实、结论。对一般性的例行会议,只要概括地记录讨论内容和决议的要点,不必记录详细过程。

(二)详细记录。对特别重要的会议或者特别重要的发言,要作详细记录。详细记录要求尽可能记下每个人发言的原话,不管重要与否,最好还能记下发言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及与会者的反应。如果发言者是照稿子念的,可以把稿子收作附件,并记下稿子之外的插话、补充解释的部分。

需要详细记录的发言,可采取速记的方法。现代化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还可以先录音,会后再整理。

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是快和准。快是为了完整、全面地记录,准是为了忠于原意。



【示例】

讨 论 记 录

时间:1984年12月3日

地点:某校初二(2)班教室

出席者:语文教师、全班同学(共49人)

主持人:语文课代表陈扬

记录人:王怡

讨论:怎样认识“丑石”的形象(《丑石》,散文,作者:贾平凹)

发言记录是:

李丽:我觉得“丑石”是最美的,它补过天,发过光,可是在落到地上以后却甘于寂寞生存,从不炫耀自己,被人误解,被人嘲骂也从不辩解。这样的品质真是伟大呀!做人就要做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张平:李丽说得对。生活里就有许多的人,像《红岩》里的华子良就是。他忍受被同志误解、怀疑的痛苦,寂寞地生存,直到最后发挥作用。

王小明:华子良并没有寂寞生存,他在战斗,战斗有轰轰烈烈,也有静悄悄的,形式不同,性质一样。

主席: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丑石”的形象,而不华子良的形象,请继续对“丑石”发表意见。

江岚:很明显的,作者是赞美“丑石”而且要我们向“丑石”学习的。我不同意贾平凹先生的见解。他是要我们80年代的青年去当奴隶,一切都逆来顺受,至少是无所作为。不错,“丑石”补过天,发过光,但那是它的过去。现在怎么样呢?它一躺就是几百年,不给人民干活,不为社会发展出力。如果不是天文学家发现了它,它还能这么“伟大”个几百年,上千年。所以,它的“伟大”也正是它的错误,是丑而不是美,应该批评,而绝不应该赞扬。

王淑玲:不,不是这样。“丑石”是美的,它过去是众人仰望的明星,为人类补过天,而现在却能在一个偏僻的小村上寂寞生存,淡泊自守,任人责骂,却从不提往日的功绩。这种胸襟和那种整天追名逐利,一有所得,沾沾自喜,一有所失,便怨天尤人,进亦忧退亦忧的人心胸相比,不正是鲜明的对照吗?一篇作品,只能说明一两个哲理,不可能面面俱到。不管作者原意是什么,但我读了后能受到教益,懂得一个人有了成绩以后不应炫耀,处于逆境时不应懊丧,应该谦虚忍让,不为世俗之见所左右,这就够了。

黄立刚:不,不够。“丑石”是美的,,但美得不足,美得不够,甘于寂寞生存是它本质的优点,但恰恰也是它致命的弱点。有了成绩不炫耀,身处逆境不懊丧,这都是美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修养和品德。但光这样就够了吗?我们能在需要腾飞的时代,像“丑石”那样一躺几百年以显示自己的胸襟开阔,甘于寂寞的美吗?不,不是要人家来发现,而是要毛遂自荐,要敢于说自己行,敢于把本事都拿出来,连一分钟都不等。

江岚:对,对,我也是这个意思,可能说得不清楚。一篇作品应该有时代感,今天时代要求我们成为开拓者,创造型人才,我们绝不应甘于寂寞,要敢于争光,要争做出头鸟,敢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徐峰: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做出了成绩,对成绩应该甘于寂寞,不去卖弄,不去沽名钓誉,面对未来,应该继续追求,不能满足于已为社会作过贡献而甘于寂寞生存。贾平凹同志的观点不完善,它反映了传统的习惯看法,却不能反映时代的潮流。

李力珍:请注意,我们这里可没有明星,谁也没有发过光,更没有补过天,所以根本谈不上寂寞生存的伟大。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甘寂寞,要为“四化”,为中华的崛起去努力拼搏。

    郑里:我们没有发过光,但今天有些人的发言却很有光采。我很喜欢这样的讨论会,听听别人的发言,自己脑子也变得聪明灵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9:06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一:说自己想说的话
这次作文,请同学们围绕自己或家庭生活,敞开心扉,尽情抒写心曲。写自己,写亲人,写家庭发生的难忘的事,或者借家庭中一件小事发表看法,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限文体,题目自拟。要注意写得层次分明,中心明确。



例文一《 落花生》

许地山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好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了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板上。



文章简评:

这篇名作虽然很短,但是娓娓道来,深意自在其中。文章从种花生入手,步步深入,逐渐揭示花生的用处,而当读者读到最后时,才体会出文章的真谛——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文中的父亲通过让孩子们说花生的好处,以花生喻人。





例文二《 妈妈,我对您说》

陈洁

妈妈,您是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老班主任了。从我刚懂事起,记忆中便有许多大哥哥大姐姐,以后便是我的同龄人,再以后便是小弟弟小妹妹,一届届学生在家里与您谈笑风生,向您倾吐喜怒哀乐。您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可对我呢,情形却大为不同。

自从我上小学一年级起,“路上要小心,放学早些回家……”便成了您每日必说的话;作业本、考试卷您也是必定过目的。放学哪怕晚回来半小时,您也要追问我去哪儿了……妈妈,假如我是一只鸡雏,什么时候您才让我离开您的怀抱,去草地上啄食、嬉戏呢?

上了中学以后,由于学校离家较远,每天要坐公共汽车上学。早晨,不论严寒酷暑,您总是六点半起床,为我做好饭,才把我从美梦中唤醒;为了节省时间,您甚至把洗脸水倒好、牙膏挤好;待我吃完饭,又赶快背着我的书包送我上车站。

每次,我从学校回来,一下车,总看见您在车站接我。尤其是冬天,我下车时天早已黑了。看到昏黄的路灯下您那矮小而孤单的身影,总使我感到酸楚。记得一个大雪天,由于天黑路滑,公共汽车不好上,加之交通堵塞,我11点钟才回来。您就在风雪中站了近三个小时。可是一下车,您却赶忙问我:“冻坏了吧!……饿不饿?”回到家里,才发现您的手脚已肿了起来。夜里,隔着墙我听到您低低的哭泣,您对爸爸说:“孩子还小,可是这么辛苦,这么艰难!”妈妈,您知道吗,当时我的眼泪不住往下淌,蒙住被子大哭了起来。妈妈,我知道您疼我爱我,但您既然把我送进重点中学的大门,就该做好让我吃苦的准备。您为我操劳,含辛茹苦,但您却从未想到,有些事本该是我自己做的呀!哦,妈妈,假如我是一只雏鹰,您何时才让我离开您,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上呢?

妈妈,我对您也有不满的地方:您对我的生活关怀得无微不至,却很少询问我的思想情况。您从来不问我在学校里与谁交往,也无兴趣听听学校里的轶闻趣事。每当我在饭桌上兴致勃勃地说起一天的所见所闻时,您便不耐烦地说:“你哪有时间管那么多闲事,怪不得你的成绩不见起色。”每次您给我买衣服,总是不给我选择的余地,否则您就说:“小孩子怎么总是挑挑拣拣的?”当我打开录音机想听听音乐时,您更加愤怒,强行关掉,冷冷地说:“学习去!”只有我捧着书本摇头晃脑或对着习题苦思冥想时,您才面带笑容地说:“早这样不就行了?”

妈妈,我已经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虽然还有些幼稚,但我毕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维。我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善恶标准。我希望您用丰富的生活阅历为我指导航向,但是我自己的生命之船,还是应该由自己驾驭,妈妈,您说对吗?

妈妈,我还有好多好多话要说,我多希望您能从百忙中挤出时间,坐在我身边,听我向您倾吐心声呀。

                                                      

文章简评:

这篇文章突出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多角度对比,写出了主人公的心声。文中对比了妈妈对学生和对“我”的态度,同是关心却方法不一;对比了“我”所得到的母亲和“我”期待的母亲。通过对比,表现了“我”渴望理解、希望独立的心愿。文中塑造了一位爱孩子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孩子的心,文中只恰当地引了妈妈的几句话,但是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常鲜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9:1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二:说话要真实,要实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待人要诚实,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写作,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说空话。

建议作文之前班上组织一次讨论。就班上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先由一两位同学叙述经过,也谈看法;然后其他同学作评论。评论时注意两点:①所谈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具体;②说话是否啰嗦,有没有空话。

参考题目:

一 在这里我感到……

二 留存照片上的记忆

三 玩得最开心的一次

四 从____到_____

五 _____的一课


作文训练二:例文一《门前的小路——一位北京人的记述》


胡德培

我家住在北京一条胡同里,一住就是30年。

门前的小路,曲曲弯弯。往南看,一眼望不到尽头;往北看,被一座古老的破庙拦住了去路。多少年前,道路就是那么狭窄,人们每天在这条狭窄而曲折的小路上来来往往,繁衍生息。

这是一条土路,土质中含着无数石子和沙粒。每当狂风大作,则黄沙漫天;大雨滂沱,道路便被冲成沟沟壑壑。人们依然不分日夜,来来去去,往返奔波,用自己的双脚和汗水填平沟壑。

据老人们说,最早这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房屋疏疏落落。后来,住家渐渐多起来,房屋间的空隙,路旁的边角地带,慢慢盖起了棚舍,只见那些高低不平,红、黄、灰、黑,各色各样的小房子挤在一起,胡同显得更狭窄、曲折了。

还在我小的时候,胡同里一些破旧的土屋曾翻盖一新,灰瓦红墙给人们心里增添了新鲜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那座古老的破庙给推倒了,在那原有的地基上,修建起一座独立的小楼。开始,人们颇为这座小楼庆贺了一番,放响亮的鞭炮,贴鲜红的对联,成了小胡同里一件喜庆的大事。

后来,我上大学去了,正碰上那灰暗、混沌的日月。胡同里房屋的残破、道路的脏乱,常使人不堪入目。偶尔回家,见到不少屋顶长满杂草,门窗破损,有的甚至钉上一层暗黑的油毡。已经相当窄小的土路,这儿被半扇泥墙占去一块,那儿半截矮小的厨房突了出来,这儿寄存着一堆碎砖,那儿堆放着几袋破烂,路上到处是碎石、纸屑……道路变得更加细长、狭小。走在这条路上,感到无比的烦闷压抑。

那座独立的小楼,座北朝南。它的大门正对着南去的道路,沿着围墙自西往北是一个弯曲的拐角,自北向东又是一个弯曲的拐角,人称“三道弯”。过去,弯曲处有一小块长条形的平地,虽不宽敞,但却是我们小孩子玩耍嬉戏的好场所。从搭地震棚那年开始,围墙外便搭起了鳞次栉比的各式棚子,后来又慢慢垒上了碎砖,竟然成了固定的房舍。道路自然成了一条更窄更小的弯夹道。邻里之间,往往只因为芝麻粒那么大小的一点点事情,竟然会酿成面红耳赤甚至摩拳擦掌的争执或纠纷。这时的胡同,形成了空前的繁乱、拥塞和喧扰。

有一次,我扶着爸爸上医院去。刚走出家门,由北院跑出来一个小伙子,冷不防撞在南面来的一辆自行车上,他俩一下子都摔倒在我爸爸身上,致使爸爸病体再加外伤,踝关节红肿不消,足足有半年多上不了班。爸爸十分懊丧地说:“唉,这年头,连在家门前走路都会飞来横祸!”

一晃就是几年。后来我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地区工作。今年春夏之际,我又因事回到了北京。走出车站,乘车经过几条街道,高耸入云的大楼一座比一座雄伟,大街两旁花木丛生,一片绿阴,充满生机。走近我家的那条小胡同,街口两侧靠墙的高台上,过去荒芜一片,是我们一班男孩子跳上跳下玩耍的处所,现在已种上了异香扑鼻的花草。小胡同里的土路,铺上了崭新的水泥方砖,平整、清洁,迈开大步在上面行走,感到十分安稳、舒适。道路两旁的破碎砖瓦,土墙矮屋,均已清除,由北往南建成了一排排青灰色或米黄色的新楼,一直盖到了“三道弯”。那座小楼被拆除,改为连通南北的直道,把那人为的曲折的“三道弯”变成了直达的通途,小卧车、三轮车等等皆可以在胡同里直进直出。

我家是拆迁户,优先住进了楼房。一天晚饭后,我们一家漫步在水泥方砖的路上,爸爸忽然感慨地说:“咱家在这条小胡同里住了30年。原来这条路是那么坎坷不平、曲曲弯弯,今天的路总算铺平了。但愿这条路越走越宽敞!”

文章简析:

世界在变化,我们在长大,北京城也是如此。她变得越来越好!如果让你们把这越来越好的变化描绘出来,那我们手中的笔就显得那么单薄,因此它是点,不是画,难以描绘一个立体的,空间的北京城!可这篇文章是一定要做的,因为这变化上看的见的,由这变化引出的那份欢欣与喜悦是珍藏在你、我心中的。选取一个好的立足点,以小见大,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成效的方法。《门前的小路》正是这一方法的体现。通过“我”眼中的家门口这条小路的变化,借助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北京城这几十年的变化,写出了咱们中国各条战线几十年的主旋律——越来越好!


作文训练二:例文二《我跟后爸姓》


重阳生

1962年,妈妈和生父分手,跟了后爸。那时我八岁,有时跟奶奶过,有时跟姥姥过。12岁那年,我迁到县城和爸爸妈妈同住。我虽是后爸的掌上明珠,但没有什么欢乐可说。主要原因是妈妈要我改姓,跟后爸姓重。

干吗要改姓呢?妈妈说跟了后爸就得姓后爸的姓;说后爸出生入死革命几十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说后爸是一县之长,他姓重我姓张,影响不好。奶奶听了搂着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张阳生这名是全家合计着起的,又说生父从未做过对不起我的事,不许我背叛生父。

就为这个,妈妈无休止地哄我逼我。有一天,她竟自己动手将我作业本、课本上的“张”姓改成了“重”姓。为此,我哭了整整一天,一口饭也吃不下。妈妈铁了心,赌气不睬我。挨到半夜,后爸端着饭劝我吃,我吃不下。他便叹着气,剪了许多小纸条,端端正正地写了“张阳生”,再贴到我的课本、作业本上,说还了我的姓,要我吃饭。

14岁那年,妈妈私自到学校让老师给我改了姓。那天上课,当老师点名叫到“重阳生”时,我愣了。只见老师轻轻地向我点头示意,我才明白是叫我,一瞬间,我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脑门,差点流出眼泪。我想,这就是一个不幸的女孩的命运,眼泪是救不了我的,认了吧。

16岁生日那天,后爸请了一天假,带我到海上划船。在宽阔的海面上,后爸跟我谈了很多,唯独让我终生难忘的,是他说,我已经16岁了,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姓了。当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后爸看着我,严肃认真地点了点头,又说,我还可以决定跟谁在一块生活,如果跟了生父,后爸照样会负担我的学习、生活费用。

那天上岸之后,后爸带着我直接去学校,要给我改姓。后爸在前边走,我跟在后边,看着他那微驼的背,看着他那苍苍白发,看着他那因为战争而受伤的一拐一拐的腿,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在快要到学校的时候,我终于拿定了主意,喊了声:“爸爸,我姓重。”回头就往家跑。

回家后,当着妈妈的面,后爸问我,能不能让他吻一下,我点点头走到爸面前。他抚摸着我的头发,许久才在我的额上亲了一下,就在这时,几滴热泪滴到我的脸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后爸哭,真没想到,一个曾经凭着一把大刀砍死三个敌军,缴过一挺机关枪的战斗英雄,一个负责着40万人口的县长,竟为这个哭了。

文章简析:

《我跟后爸姓》让我想起捷克作家米兰·昆德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面对生命中的大起大落,面对生命中的痛不欲生,坚强的人类往往能够咬牙跺脚挺起来,没有一滴眼泪,用坚毅的目光、坚实的双肩去迎接生命中的沉重;可那些游丝般的缠绵,却动你的心弦,流你的清泪。“我”的后爸,就是这样一位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正是这位大人物,在处理棘手的家庭问题时不简单粗暴,“还女儿姓张,哄着让女儿吃饭”,“尊重女儿的选择,让她自由选姓”等一系列叙述,让我们看到闪光的人性美。当女儿选择后爸姓时,后爸哭了,这泪水是对理解换来的尊重的感悟,是对懂事的女儿的感谢,正如鲁迅先生说:“怜子如何不丈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9:27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三:说话要有条理
写文章也要讲究条理,不论写人、记事、状物、说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得层次分明。

参考题目:

1.校门口所见

2.集市见闻

3.下边两篇短文条理不清,试修改。

电热杯使用说明书

电热杯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电器。这种电热杯要尽量用热水或者开水煮食物,这样可以节约用电;用电时,闻到胶木的糊味或听到爆炸声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先放食物后再通电;如果煮牛奶之类的液体,断电之后要用冷水冲洗,不能马上倒出;食物快熟时立即切断电源,不然就会损坏。

贮存西红柿的简易方法

取有盖的瓶子若干个(以有橡皮塞的为佳,如没有,普通瓶塞的也可以),用水洗净。

普通蒸锅一个,把瓶子放在蒸屉上。

在西红柿上市的旺季,选取完好不烂的西红柿,用水洗净。

将西红柿切成块,大小以可放入瓶内为度。将西红柿装入瓶内,瓶口处略留少许空隙(不要完全塞满)。

将蒸锅放到火上,蒸锅上气后,蒸15——20分钟。

停火后,立即取出瓶子。用注射针头的,将针头拔出。用普通瓶盖的,将瓶盖盖严,并用蜡将瓶口封严(可点上蜡烛将蜡油滴在瓶口处,再用烛火烘匀)。

如用密封的橡皮塞瓶子,并有注射针头的,可将瓶塞塞紧,将针头穿进橡皮塞,直到瓶口空隙处(不要插到西红柿里,以免针管阻塞)。蒸时,瓶内蒸气可以通过针管排出,以免把瓶塞冲开。如果用普通瓶盖盖瓶子,可将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入蒸锅内。

参考答案:

电热杯使用说明书

电热杯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电器。使用时应放入食物然后再通电,食物快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如果煮牛奶之类的液体,断电倒出后,要用冷水冲洗杯子,不然就会损坏。电热杯要尽量用热水或者开水煮食物,这样可以节约用电;如闻到胶木的糊味或听到爆炸声时要立即切断电源,不然就会损坏。

参考答案:

贮存西红柿的简易方法

在西红柿上市的旺季,选取完好不烂的西红柿用水洗净。取有盖的瓶子若干个(以有橡皮塞的为佳,如没有,普通瓶塞的也可以),用水洗净;普通蒸锅一个,把瓶子放在蒸屉上。将西红柿切成块,大小以可放入瓶内为度。将西红柿装入瓶内,瓶口处略留少许空隙(不要完全塞满),如用密封的橡皮塞瓶子,并有注射针头的,可将瓶塞塞紧,将针头穿进橡皮塞,直到瓶口空隙处(不要插到西红柿里,以免针管阻塞)。蒸时,瓶内蒸汽可以通过针管排出,以免把瓶塞冲开。如果用普通瓶盖盖瓶子,可将瓶子和瓶塞分别放入蒸锅内。将蒸锅放到火上,蒸锅上气后,蒸15——20分钟。

停火后,立即取出瓶子。用注射针头的,将针头拔出,用普通瓶盖的,将瓶盖盖严,并用腊将瓶口封严(可点上蜡烛将蜡油滴在瓶口处,再用烛火烘匀)。


作文训练三:例文一《严冬春暖》


韩雪梅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

突然脚下一滑,我跪在地上。

“哗啦——”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风像自己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翻滚,纸页在“哗哗”的哀鸣。

我顾不得膝盖疼痛,也顾不得拍身上的雪,就向那些翻滚远去的书和本子冲去。

鹅毛大雪并没能完全挡住人们的视线,在这条行人并不稠密的小街上,居然有一些人向我围拢过来。

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明亮的眸子里充满着关切,那双冻得发红的小手递过来她拾起的本子:“小姐姐,这是你的……”

我接了过来,刚要……

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弯下腰去,把本子拾起来,嘶哑着喉咙说:“孩子,给……快拿着……”

一个年龄和我相仿的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一边拂着捡起的本子上的雪,一边说:“喏,这是你的……”

一位路过这里的中年叔叔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捡起一本书,塞给我,说:“走路要多加小心……”

书和本子一本本回到我的手里,我忽然觉得它们全像宝贝一样,为我引来了那么多陌生的又是那么熟悉的目光:有天真的,有慈祥的,有真诚的,有关切的……但又都是陌生而熟悉的。也许妈妈当年抱我上公共汽车时,让座的叔叔的目光就是这样;也许当年送我找到一年级教室的高年级同学的目光就是这样;也许在病床前劝我服药的大夫、护士的目光就是这样……

也许是雪下得更大了,我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我把书和本子紧紧抱在胸前,对着匆匆离去的背影大声说出我刚才要说的话:“谢谢!谢谢大家!”

忽然,我觉得胸前暖融融的,一阵春意在我的心中扩散。不知怎的,我想起几句熟悉的歌词:“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

是的,春风拂过,这雪花漫卷的世界更美丽了。

“谢谢——谢谢!”我大声喊着。

我不是对那老人说,也不是对那女孩说——他们不需要。

“谢谢——谢谢——!”我高声喊着。

我是对一切使这世界变得美丽的人们说的,我是对一切为别人送来爱的春风的人们说的。

北风在吹着,雪花漫卷着,春风从我心头拂过。

评语:

这篇作文的材料组织得有条有理。从全文看,先叙事,再抒发感想。叙事,按事情经过写:书和本子散落在地上,人们纷纷帮助拾起。抒发感想,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先联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怀和爱抚,进而描绘心中感受到的融融春意,再充满激情的抒发对互助精神的赞美:这精神,将使世界变得美丽。在抒发感想的过程中点明中心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9:37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四: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反映生活
反映生活,要根据写作需要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参考题目:

一 口头复述《妈妈的故事》(见《自读课本》第一册),不作任何评价。然后写一篇读后感《我爱读〈妈妈的故事〉》,要求说明爱读的原因,可以复述一部分原文。

二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夏明翰烈士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80年代,在边防前线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先口头解说上面两首诗的内容,然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三 就你看过的一部反映革命生活的书籍或影剧,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只议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场景或某个细节,不必面面俱到。下笔之前,先口头说说,说顺畅了,再写在作文本上。




作文训练四:例文一《说胆》


看了《西行漫记》后,我摘抄了以下几段:

“‘我是邓发’,他告诉我说——‘邓发!’他的脑袋向后一仰,看着我对这个炸弹的反应。”

“邓发?邓发……哦,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有,悬赏五万元要他的首级!”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以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按捺不住自己,对目前这样的情况感到好玩:他,这个鼎鼎大名的‘共匪’,就生活在敌营中心,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上面的几段文字,使我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身上一种特有的气质,那就是胆量,他们凭着这一胆量,在敌人的悬赏通缉下从事革命工作;经过多次出生入死,他们的胆量越来越大。我想,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途中,如果我们的领导人没有这种大无畏的胆量,中国革命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拿我们今天一些人的胆量同这种虎胆相比,则前者可讥之为鼠胆了。

据《人民日报》载:

“(刑警)侯培生在公共汽车上与凶犯搏斗的过程中,乘客中除了吴春成和协助侯培生的那位老人外,竟没有人挺身而出,奋力相助。特别是被栾犯扒包的身为共产党员的×××,临阵畏缩,贪生怕死,更激起了广大群众的义愤。”

我想,那些眼见暴徒行凶却躲避,甚至屈膝求饶的共产党员,如果是在那个时代,他们的脑袋能值几个钱呢?

党的第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九条明确指出:对于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采取明哲保身的自由主义态度,不制止,不争辩,不斗争,躲闪回避,就是放弃了共产党员的战斗责任,就是缺乏党性的表现。

对照这一条,联想革命前辈的英雄虎胆,一切革命者难道不应该深长思之吗?那些怀着一颗鼠胆的人不应该羞煞愧煞、痛改前非、急起直追吗!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如下问题:

1.这篇读后感是抓住什么问题谈感想的?

2.这篇读后感谈了什么感想?

3.这篇读后感摘抄的原文与所谈的感想有什么联系?

文章简评:

1.作者由《西行漫记》中所描写的两位共产党领袖大无畏的胆识而引发出连篇感想。

2.作者通过两种胆量的对比,展开深刻的联想,赞扬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真正的大无畏精神,斥责了和平时期某些党员干部放弃党性的“鼠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9:48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五: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我们平时作文,多半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是写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这样不同呢?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有的同学是有心人,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都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有的同学对周围的事漫不经心,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脑子空空的,无从落笔。

我们要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看,多想想,并且把观察所得和感想随时记录下来,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这次作文练习描绘一幅自然图景,大家先练习观察。观察景物大体都有个特定的位置,位置不同,视野、视线角度也各有差别,所见景物的特点就有所不同。下边是一幅景物观察位置示意图,供参考。

参考题目:

下边有几组作文题目供选用。

1. 写时令景物的,如秋色、雪后。

2. 写园林庭院的,如校园小景、公园一角、果林深处。

       3. 写地区风光的,如迷人的海滨、乡村的黄昏、高原一瞥、山间小路。
作文训练五:例文一《观察日记一则》


    夜幕降临在大地上。我站在一家木栅栏的前面,仰望天空。只见那半圆的月亮里,一片亮,一片暗。月亮周围紧紧的绕着一个蓝色晕圈。目光离开明月,才发现远离明月的天空上还有数不尽的星星。它们像熠熠发光的钻石,有的放射着耀眼的金辉,有的发出微微的白光。它们有的疏散在各方,有的密集成一簇,天空被它们装饰得多么美丽、壮观啊!月光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甲,我静默站立的身影显得高大了。在我身后,长长的绿藤盘在栅栏上,它牵引着许多喇叭花。木栅栏下边一片不知名的小花自在的开放着,红的、黄的、粉的、白的,映着月光,更显得玲珑可爱。秋风吹过,花香四溢,阵阵扑鼻。一切都处在静悄悄的夜色中。然而,我似乎听到了一阵幽雅的吹奏乐声,……难道是那绿藤上的喇叭花在赞颂这迷人的月夜吗?

这是初一同学写的一篇景物观察日记。大家都来作些批注,提出自己的看法,看看这位同学写月夜景色是从哪些角度观察的,看到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哪些感受,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除了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外,也可谈谈不足之处。

参考答案:

问题1.

观察角度:仰视、环视、俯视

问题2.

仰视:看到了月光

环视:看到了绿藤、栅栏、喇叭花

俯视:看到了许多各种颜色的不知名的小花

问题3.

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景色美丽(“美丽”“壮观”“玲珑可爱”)

从嗅觉角度写出了花的香味(“花香四溢”“阵阵扑香”)

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想象(“似乎听到了一阵幽雅的吹奏乐声”)

问题4.

如下词语用得准确

“装饰”“铺”“盘”“牵引”“玲珑可爱”“花香四溢”“阵阵扑鼻”

问题5.

如下句子写得生动

① 它们像熠熠发光的钻石,有的放着耀眼的金辉,有的发出微微的白光。

(比喻句,形象生动)

② 难道是那绿藤上的喇叭花在赞颂这迷人的月夜吗?

    (拟人句,赋予花人格化,生动且想象丰富、奇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9:57 | 只看该作者
作文训练六:展开想象拓宽思路
同学们的作文,有时会出现内容干瘪、主题肤浅、思路不开阔的毛病,没有展开想象也许是原因之一。下边的作文设计有助于培养想象能力。选作其中一个。



同学们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已经进行了大量联想和想象的训练,这次作文就是对这些训练的一次检验。

方式:观察一个人,可以进行追踪联想,凭你的社会经验和对他的了解推测他曾有怎样的遭遇,会做些什么等等。俄国大作家果戈理就爱做这种畅想练习。养成这种习惯,对提高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要求:自拟题目,把你对某人的联想推测写下来,字数不超过500字。要放开笔写,要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方式:听音乐作文。

要求: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欣赏一支乐曲,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文字表达出来,不超过500字。




作文训练六:例文一


下边这篇文章节选自丁玲的《曼哈顿街头夜景》一文。曼哈顿是美国纽约繁华的街市之一,作者“以一个陌生者的身份闯进了这里”,面对街角坐着的一个老人,进行了丰富的推测联想。

    看,那街角上坐着一个老人,伛偻着腰,半闭着眼睛。行人如流水在他身边淌过,闪烁的灯光在他身前掠过。没有人看他一眼,他也不看任何人,他在听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对周围是漠然的,行人对他更漠然。他要什么?好像什么都不要,只是木然地坐在那里。他要干什么?他什么也不干,没有人需要他干点什么。他坐在这热闹的街头,坐在人流中间,他与什么都无关,与街头无关,与人无关。但他还活着,是一个活人,坐在这繁华的街头 。他有家吗?有妻子吗?有儿女吗?他一定有过,现在可能都没有了。他就一个人,他总有一个家,一间房子。他坐在那间小的空空的房子里,也像夜晚坐在这繁华的街头 一样,没有人理他。他独自一个人,半闭着眼睛伛偻着腰。就这样坐在街头吧,让他来点缀这繁华的街道。总会有一个人望望他,想想他,并由他想到一切。让他独自在街头,在鲜艳的色彩中涂上灰色的一笔。在这里他比不上一盏街灯,比不上橱窗里的一个仿古花瓶,比不上挂在壁上的一幅乱涂的油画,比不上掠身而过的一身紫色的衣裙,比不上眼上的蓝圈,血似的红唇,更比不上牵在女士们手中的那条小狗。他什么都不能比,他只在一幅俗气的风景画里留下一笔不显眼的灰色,和令人思索的一缕冷漠和凄凉。但他可能当过教授,曾经桃李满天下;他可能是个拳王,一次一次使观众激动疯狂;他可能曾在情场得意,半生风流;他可能在赌场失手,一败涂地,输个尽光;他也可能曾是亿万富翁,现在却落得无地自容。他两眼望地,他究竟在想什么?是回味那往昔荣华,诅咒今天的满腹忧愁,还是在追想那如烟似雾的欢乐,重温那香甜的春梦?老人,你就坐在那里吧,半闭着眼睛,伛偻着腰,一副木然的样子,点缀纽约的曼哈顿的繁华的夜景吧。别了,曼哈顿,我实在无心在这里久留。
作文训练六:例文二《熊跳舞——听音乐作文》


我是音乐迷。一天,我去阿姨家作客。一进门,阿姨就拿出磁带对我说:“《熊跳舞》这首钢琴独奏曲,你听过没有?”我说:“没有,请您快放给我听。”于是,阿姨把磁带放进录音机里,录音机便放出了《熊跳舞》的乐曲。

乐曲一开始,主旋律在高音区显得轻快流畅。在我跟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熊妈妈带着孩子们来到森林里游玩,森林里小河在流淌,小鸟在歌唱,湿润的空气里散发出阵阵清香,小熊们高兴极了,仰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

年纪最小的欢欢活泼可爱,他拍着手,围着妈妈打起圈来;虎头虎脑的明明扭动笨拙的身躯,时而往前走,时而往后退,草地上发出“嚓嚓”的响声;娇娇充满稚气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她向前蹦跳了几步,头往下一低,在地上打了个滚儿,跳得可欢了。

此时,乐曲的力度加强了,主旋律由高音区转到了低音区,节奏几乎放慢了二分之一。我仿佛看到熊妈妈也加入了小熊们跳舞的行列,她挪动起沉重的步伐翩翩起舞了。小熊们见妈妈也舞起来了,都乐不可支的拍起小熊掌给妈妈助兴。

乐曲又回复到开头,小熊们在熊妈妈的带领下又一起欢快的跳起来了。

乐曲结束了,我还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之中。


作文训练六:例文三《郊外去——听音乐作文》


语文课上,老师说:“今天让你们听丁善德教授作曲并演奏的乐曲《郊外去》。”说着,他轻轻一按键钮,录音机里便响起了美妙的乐曲。

乐曲一开始,旋律就显得优美、流畅、舒心。此时,我仿佛看到了郊外美丽的景象,秋天的早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镶着金边的白云。太阳绽开了笑脸,五彩缤纷的朝霞给万物披上一层瑰丽的外衣。田野像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泛起金色的波涛。雪白而又柔软的棉花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玉兰花。清澈的溪水唱着歌,叮叮咚咚的向东流去。水中的一群小鱼摆动着尾巴互相追逐嬉戏,不时吐出一串串小水珠。

接着,节奏更加活跃、欢快。我又似乎看见了一群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来到郊外游玩。他们为大自然的美景所深深陶醉,有的架起画集写生,有的采集标本,有的来小溪边玩耍。看!有几个孩子卷起裤腿,赤着小脚,在水中捕鱼,真有一番情趣。鱼刚到手,便“嗖”的一声从指缝中滑走了,水溅在身上,引起一阵阵笑声。

乐曲又回到了开头。天还是那样湛蓝,风还是那样轻柔,溪水还是那样清澈,田野还是一片金黄。

乐曲结束了。可是那美妙的乐曲依然在我耳边回响,于是我提笔疾书,写下了这篇小文。

参考曲目:

1. 柴可夫斯基《四季》

2. 德彪西《月光》

3. 玛思奈《沉思》

       4. 冼星海《黄河》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4: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