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spj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 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 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 、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 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2) 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 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 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 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 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 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 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 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2. 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 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 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 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 汇报你的发现。
    3.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 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我们在生长


教学要求

1. 采用举例的方法描述自己在生长变化。

2. 经历和体验测量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活动的过程,激发今后继续测量、分析的兴趣。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测量前讨论、分工,测量后及时记录数据。

4. 通过测量了解自己的身高、胸围、心跳、呼吸、肺活量等情况。

教学准备

生长变化图投影片、空白表格、钢卷尺、直角三角尺、纸筒、带指针的手表、贴有刻度的大可乐瓶或雪碧瓶(250ml)、可弯头的吸管、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

教学活动过程

1. 引入新课。

出示6幅生长变化的图片(投影),观察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是怎样发现他在不断长大的?

说说从哪些现象感觉自己也在不断长大?记录学生举的事例。

揭示课题:我们在生长

2. 身体的哪些方面在生长变化。

分小组讨论:刚才同学们例举的事例可以分成哪个方面?

交流归纳:身高、胸围、体重、肌肉、骨骼、心脏、肺

3. 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分小组讨论:怎样精确地知道自己身体生长变化的情况?

交流汇报。(不一定有统一的结果,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教师介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胸围、鞋的尺码等数据,以后定期测量、记录,比较这些数据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变化。

4v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

(1)测量身高。

分小组进行。先小组讨论一下: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怎样测得准、怎样分工,然后相互合作测量(测量过程中可吸收其他小组的测量方法),并讨论一下怎样记录到表格中(教师提供空白表格),记录下来。

班级
姓名




































































































































































(2)测量胸围。

先集体讨论确定胸围测量的位置,然后按测量身高的合作模式进行测量胸围,记录测得的数据。

(3)测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先安静一会儿,使自己全身放松,心情平静。

让学生说说怎样测量心跳的次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主要是两种方法:用纸筒听和数脉搏的次数,让学生找到脉搏的位置)让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让学生讨论分工:听纸筒数数、计时、记录。

测三次,取中间的一次记录下来。

按上面的合作模式测呼吸的次数。教师强调并示范呼和吸为一次。

(4)测定肺活量。

拿出带有刻度的瓶子,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倒过来放入盛水的盆内,瓶口朝下。

移去玻璃片,插入吸管(短的一头)。

深吸一口气,衔着吸管用嘴呼出气,让气进入瓶内,把瓶内的水排出。

让瓶子竖直,从瓶子上的水面刻度处读出数,就是自己的肺活量,记录在表格里。

学生根据自己测得的数据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5. 后续活动。

    制定一份以后定期测量、记录的计划表。(主要是时间)保管好表格,以后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动物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 许映华



摘要:本教学设计拟探究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的形式,改变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信息,从而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动物自我保护;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合作探究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 通过动物的自我保护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信息的搜集、加工并进行交流的能力。
2.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前师生分工协作,在各个科普网站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师生还一起进行了乌鱼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体色变化的实验,并用数码摄像机拍摄下来。然后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动物探秘》的专题学习网站。
二、设计理念
    理论与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没有一种能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譬如:教学以情感为基调的散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比较科学,而知识博览类的学习内容却适用专题学习网站。因此,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最为适宜的整合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动物的自我保护》是一节知识探究型的科学课,通过对动物的自我保护的研究,发现普遍存在的规律。本节课的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用专题学习网站的形式,通过网站可以将丰富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提供给学习者,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可能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体现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的优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学习任务:
1. 自然界里的各种生物为了生存,各自捕食自己的食物,譬如稻谷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蛇又被鹰吃,我们称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联系为食物链。
2. 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狮子捕食斑马的录像。
讨论:狮子捕食斑马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3. 师:是啊,没有谁甘愿成为别人的美餐。为了生存,动物们想方设法来保护自己,在方法上它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你感兴趣吗?
(评析:动物世界是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生物之间的弱肉强食充满着无法抗拒的神秘感,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段草原中狮子捕食斑马的视频片段,能刺激学生的认知兴奋。出人意料的是,狮子的行动失败了,由此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中奥妙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做好了学习心理上的准备。)
(二)浏览资源,探究保护方法:
1. 学习“保护色”
    (1)阅读感知
    一起来看一份阅读材料,哪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两组蝗虫的“命运”截然不同。
    师评价:同学们的见解很有道理,不过是否正确,还需要科学的依据。
    (2)游戏体验
    我们不妨做一个游戏,老师提供蝗虫在水泥地上和草地上的两幅图片,图中各有若干只蝗虫。现在你就是那只吃蝗虫的“鸡了”,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地数出图中蝗虫的个数,怎么样?
    先后出示两幅图片,学生数数,师给出正确答案。
    总结:同学们,你能用一段话表达刚才游戏的感受吗?请仿照屏幕格式小组内先交流。指名回答。
   电脑出示回答提纲:

1、蝗虫在水泥地上,与地面颜色       ,   容易被数出来;

2、蝗虫在草地上,与地面颜色         ,   容易被数出来;

3、由此可见                                        。

(3)实验验证
    同样奇怪的现象在鱼类身上也存在,老师去市场买菜时发现,同样是乌鱼,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我很纳闷,不知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帮我想一想,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老师也是这样猜想的,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我和几位同学曾经做了一个实验,老师将实验的过程用摄像机摄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讨论:看完录像之后,你发现乌鱼的体色深浅不同与什么有关系吗?
    揭示: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乌鱼改变自己的体色,使得与周围环境相似,从而达到自我保护。谁能用关键词概括一下这种方法的?
(4)讨论交流
    其实,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乌鱼并不是专家,动物世界里有许多比它更具代表性,同学们还知道其他一些吗?
2. 学习其他保护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动物揭秘》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探究,其中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通过超级链接接入到因特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电脑显示:
发现动物还有哪些保护方法,试用关键词进行概括,并记录下来。
姓 名

动 物

方 法





(我们可以使用在线留言的方式来记录研究成果,留言方法是单击“发表留言”,然后在相应的空格内输入姓名和动物名称以及自我保护方法,老师可示范一个。)

    本次活动的时间只有12分钟,建议同学们加快浏览与阅读的速度,争取有更多的发现。请同桌两人组成学习小组,合理分工,协作学习。开始吧!
(2)数据处理,交流成果。
师:好,时间到,已经有很多同学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了。让我们对照数据做进一步的研究。请同学们观察电子表格,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
师:表中的数据看起来比较乱,我们还可以通过EXCEL的自动排序功能进行整理。
首先通过动物进行排序,你们发现哪一种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最多?
最后通过保护方法进行排序,你又发现哪种保护方法最常用?
总评: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动物有许多种自我保护方法,有的动物还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保护方法。
谁来总结一下,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都有哪些?
(3)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一起来做一个小练习,好不好?老师举例几个动物,请你试着说出它的保护方法。
(评析: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搭建了平台。网站中,多达数百兆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以及大量的文字信息,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在自主学习之前,对学习的目标和方式,教师进行了重点指导,保证了学习的高效率。在成果展示设计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网络的实时交互性能,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利用表格式留言簿的形式实时反馈,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能掌握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凸显了网络学习的优势。)
(三)拓展想象,解决实际问题
1. 应用引申:
大自然一直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反明出许多保护安全的装置。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处理,并说出模仿了怎样的动物自我保护方法。
2. 终极挑战:
发明创造其实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如果给你一个体验创造的机会,你愿意尝试吗?请看终极挑战!
电脑显示:
当你单独步行回家时,一个坏蛋拦住去路,你会怎么办?
(提示:可模仿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在自然界都会遇到敌害,凡是能生存下来的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同学们还模仿动物的自我保护进行了发明体验,有的还相当巧妙,我提议你能锲而不舍地去研究,也许一个伟大的发明就从此中诞生了。
(学以致用,通过应用引申,将动物的自我保护这一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有很多发明创新来源于自然界,只要拥有发现的眼光,伟大的发明就在自己的手中。也体现了学习科学就是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的本质。)
四、教学反思
1. 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对于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通过“保护色”为例,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并总结出保护方法,并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依据学习网站所提供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其他若干种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
2. 凸显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节课中是无法大容量地接触到如此多的信息的,专题学习网站有着其独有的优势。通过学习网站,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学习到的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材料,还可以通过超链接接入到互联网中,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同时,在线的学习网站还为学生课外继续学习和探究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3. 渗透了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的培养。网络给我们的带来的信息是巨大的,但是如果缺乏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能力,那么信息就不会真正地被得以利用。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地利用了Excel的排序功能,将数据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类似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了数据的利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方法进一步的明晰。
4. 诠释了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教学设计中突破教材的目标要求,将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与人类的自我保护进行联系,从而发现,人类的许多保护的设备或装置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并以一个假想作为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学以致用的治学方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玩陀螺》课堂实录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张湾镇红星小学 李旭东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玩具,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想。
    师:好!那就请看大屏幕。(师掏出自制的彩色陀螺在展示台上演示)
    师:好玩吗?猜猜看,像我们玩的什么?
    生:陀螺。
    师:对,是陀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陀螺。(师操作电脑,出示课题)
    师:玩陀螺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陀螺玩呢?
    生:想。(大声的说)
    师: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套制作材料,装在信封里,现在请小组长打开信封,看谁能很快地做一个陀螺。
    (学生打开信封,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师:做好了的同学,试一试,看你做的陀螺能不能转。(生检验自己做的陀螺)
    师:看来大家的陀螺都做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做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老师喊“预备——开始”,学生一起转陀螺)。
    师: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呀!请举手。
    (陀螺的转的时间长的学生兴奋的举起手)
    师:咦,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要不,我们再比一次,请准备好自己的陀螺,“预备——开始”。(生再一次转自己的陀螺)
    师:这一次,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请把你的陀螺举起来。(转的时间长的学生高兴地举起自己的陀螺)
    师: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还是有的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我发现这个盘放的平衡度好,它就转得好,要是歪一点的话,那就转不长。
    师:对,我们通常把圆片叫做陀螺的盘,也就是你认为陀螺转动时间长短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同盘的平衡度有关?(师板书:盘的平衡)
    师:请看大屏幕,是不是像这样的两个陀螺?(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盘平的,一个盘倾斜的陀螺)
    生:我想同铁钉的粗细有关系。
    师:这个铁钉,我们通常称它为轴,也就是你认为陀螺转动时间长短同轴的粗细有关。(师板书:轴的粗细)
    师:是不是像这样的陀螺?(师用课件出示一个轴粗的一个轴细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猜想?
    生:我觉得盘离轴的尖近转的时间长,远一点儿就转的时间短。
    师:你的意思也就是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与盘的高、矮也有关系?(板书:高矮,并用课件出示盘的高矮不同的两个陀螺)
    生:我认为还与盘大盘小有关系。(板书:大小,并用课件出示)
    生:我想还与盘的厚度有关系。(板书:厚薄,并用课件出示)
    生:我想与轴的长短不同也有关系。(板书:长短,并用课件出示)
    生:可能用力大小不同也会影响转动时间长短。(板书:用力大小)
    师:同学们猜想了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因素有这么多,究竟同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生:做实验。
    师:对,只有通过实验来验证,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想重点研究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与盘的大小、厚薄、高低、轴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其它影响因素做为课后研究的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如果想研究盘的大小与陀螺转动时间长短有没有关系?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实验方法?(生分组讨论,师巡视)
    师:讨论好的组请举手!
    生:我们用一个盘大和一个盘小陀螺,让他们同时转,看哪一个转的时间长。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我们同意,但是在做的时候,还应该用同样长短的轴。
    生:我觉得还应该让盘的高矮弄一样。
    生:除了刚才说的,还应该选厚薄一样的盘来做实验。
    师:还有补充意见吗?
    生:在转的时候最好用一个人转,这样力量是一样的。
    师:哦,大家说的意思也就在研究盘的大小与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关系时,只能改变哪一个条件?
    生:(齐)盘的大小。
    师:其他条件呢?
    生:(齐)都不能改变。
    师:那么要想研究盘的高矮与陀螺转动时间的关系,应该只改变什么?其它条件呢?
    生:应该只改变盘的高矮,其它条件如:盘的大小、厚薄、轴的长短都不能改变。
    师:那么要研究轴的长短与转动时间的关系,怎么办呢?
    生:只改变轴的长短,其它条件都不能变。
    师:谁还能想出研究盘的厚薄与转动时间关系的方法?
    生:研究盘的厚薄与转动时间的关系时,就只能改变它的厚薄,其它条件都不能变。
    师:大家说的方法,老师明白了,也就是在研究每一个问题时,都只能改变几个条件?
    生:(齐)一个。
    师:其它条件呢?
    生:(齐)都不能变。
    师:现在我们想研究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四种,你们各小组最想研究哪个问题呢?请你们简单商量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小组商量好后进行汇报,教师在电脑上相应问题图案下面分别输出1—9组的代号,结果有三个组选择研究同盘的大小的关系、有三个组选择研究同盘的厚薄的关系、两个组选择研究同轴的长短的关系、一个组选择研究同盘的高矮的关系。)
    师: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也设计了很好的实验方案,那么你们的猜想是否合理,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只有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为了配合好大家的实验,老师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材料,请同学们先把原来的材料收起来,装在信封里,收好后由组长交给老师,再领取下一组材料。
    生:(小组长收好第一组材料后,找老师领取相应的材料)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几点建议告诉大家:一是转动时用力大小要尽量相同;二是要保持轴与盘的垂直;三是选择合适的比较时间长短的方法。现在开始动手做吧!
    生:分组实验,进行研究。(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准备交流实验方法和发现,5分钟后交流)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用一个盘厚的,一个盘薄的,它们的大小一样,轴也一样长,盘的高矮一样。同时转,发现盘厚的转的时间长一些。
    生:我们也是研究盘的厚薄的,我们做的时候,用一个同学先转一个盘厚的,看它转了9秒,再转盘薄的,转了5秒,这样力量是相同的。
    师:那你们也是发现盘厚的转的时间长。
    生:我们研究的问题跟他们一样,也有同样的发现,就是厚一点的盘转动时间长。
    生:我们研究的是轴的长短与转动时间的关系,我们用一个轴长的,一个轴短的,其它都一样,我们也是用一个人转,记下每次转动的时间,然后发现轴短一点的转的时间长,轴长的转动时间短。
    生:我们组的发现跟刚才这个组是一样的。
    生:我们研究的是盘的高矮,发现轴一样长时,盘离轴尖近一些的陀螺转动时间长,另外一个离高一点儿,转的时间短。
    生:我们研究的是盘的大小,我们的盘都是薄的,轴一样长,转的时候,大盘平稳一些,转的时间长,小转转的时间不长,我想可能是盘大,它重一些,平衡力好一些,转的时间就长。
    师:你不仅发现了盘大的转的时间长,而且还分析了原因,真不错。
    生:我们研究的也是盘的大小,但是我们发现盘小的转的时间长。
    生:我们研究时,也发现盘小的转动时间长,盘大的转动时间短。
    师:通过交流,老师发现有三个问题,同学们结果是一致的,只有研究盘的大小的三个组答案不一样,现在怎么办呢?
    生:让他们现做一遍。
    (分别找两个组的学生代表,用两个大小不同的陀螺做实验,做之前,老师先检查陀螺是否有问题,然后同时转)
    师:哪个转的时间长呢?
    生:(刚才汇报错了的学生),应该是盘大的转的时间长。
    师:敢于承认错误。(师带头给予掌声鼓励)
    师:通过对陀螺的研究,你发现了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我们发现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与轴的长短、盘的大小、厚薄、高矮都有关系。
    生:我们发现与我们猜想的都有关系。
    师:同学们发现的都很好,如果现在让我们做一个转动时间最长的陀螺,你认为应该把它做成什么样的?
    生:应该做成盘大的,再弄厚一点儿,然后离轴尖低一点儿,轴还要短。
    师:我想此时,有很多同学都想动手做一个这样的陀螺了,下课后,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再比一比,看谁做的陀螺转动时间最长,好不好。
    生:好。
    师:其实小小的陀螺里面藏着的科学奥秘还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热情带到课后去观察,去研究,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3 07: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沉浮的秘密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同体积的塑料块、木块、橡胶块、铁块、塑料小桶、量杯、网袋、测力计、橡皮泥、带盖的小瓶子、细橡皮管、竹筷、海绵、塑料袋、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水的浮力,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着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既然这样,为什么放入水中的物体有的沉,有的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发现物体与同体积水相比,比水重则沉;比水轻则浮。
   (1)谈话: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请同学们把同体积的木块、塑料块、橡胶块、铁块放到水中,观察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
   (2)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呢?
   (3)指导学生实验,要求用测力计测量这些同体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把结果填入课本第11页中。
   (4)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这些同体积的物体与同体积的水相比,哪些比水重?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比水轻?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7)小结:与同体积的水相比,比水重的就会下沉,比水轻的就会上浮。
   (8)学生完成第11页的填空。

    2. 指导学生研究同一物体,重量不变,体积增大,其浮力也会增大。
   (1)谈话: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实验:一团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把它捏成船形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2)提问:为什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在水中会由沉变浮呢?
   (3)指导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再测量它们浸入水中后重量是多少,计算出它们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第12页表中。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橡皮泥体积变化与它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5)小结:橡皮泥的体积越大,水对它的浮力也就越大。

   3. 学生发现同体积物体,如果重量不断增加,也会由浮变沉。
  (1)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小结:物体的体积不变,如果物体重量不断增加,就会由浮变沉。
  (3)讨论:为什么潜水艇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4)小结:物体体积不变,如果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由浮变沉,同样,如果重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也会由沉变浮。

   4. 学生利用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进行研究和实践。
  (1)“玩”潜艇模型,控制它在水中的沉和浮。
  (2)分组实验:鸡蛋在清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上浮。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是什么?
   (2)怎样控制潜艇的沉与浮?
    2. 课后实践
   (1)自制潜艇模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把潜艇的秘密讲给他们听。
   (2)有的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就会沉入水底,你能设计实验,寻找其中的秘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0-24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科学》教案集锦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过程方法
    1. 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2. 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做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 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科学知识
    1. 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 学生回答。
    3. 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 学生提问。
    5. 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 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 在这一过程中相机给出“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 谈话: 我们得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这就要看它是否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了。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可结合动画演示)
    2. 同组的同学展开讨论。
    3. 提出实验前的思考:根据刚才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来做这一实验呢?实验可以分成几步去做?
    4. 同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开始设计实验。
    5. 学生做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底部的实验。
【注意】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塞紧纸,不能掉下来,二要把杯子垂直往水里按,不能倾斜,往外拿杯子的时候也要垂直。
    6.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7.提问: 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启发学生发现: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动画演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用“占据”、“空间”两词来描述实验。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进一步认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
    9.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10.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四、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哪个重?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 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 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 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 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 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 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 师生小结。

五、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  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注意: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  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  学生分组实验。
    6. 学生讨论汇报。
    7. 学生回答。
    8. 教师小结: 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场合发挥它的作用。

六、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1.  演示教师自制的空气枪,激趣: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气枪吗?
     2.  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3.  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强调:不要对着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0 14: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