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回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了解回声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问问小青蛙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遍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明。 4.通过读课文,认识课后的生字吗? 三、引导读第 l~ 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1)小青蛙和妈妈在哪儿玩耍?、 (2)小青蛙为什么“叫”起来? (看到美丽的景色而高兴得叫起来) (3)小青蛙为什么奇怪极了? (因为看不见的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2.指名读。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l)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进河里,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段起什么用? (2)被激起的波纹为什么会回来呢? 因为波纹碰到河岸,所以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3)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又会怎么样呢? (也会返回来。) (4)石洞里真的有一只小青蛙吗? (没有,那只是小青蛙的回声。)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你知道回声是什么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课后的生字,并说说课文中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抽卡认读8个生字的字意,并说说每个字的结构。 读新词。(可板书在黑板一则) 二、学生练习生字词。 1.指导学生练习生字,学会组词。 2.抄写生字词,加强巩固。 板书设计: 31 回声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荡 奇怪 明白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有的甚至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对回声的形成更是不明白。为突破这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让学生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例如:、师生互读、齐读、默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由赞美到奇怪到欢乐。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 |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