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3:08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回想画面,直奔主题。
  1、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上节课的内容。(CAI)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天旋地转。不到四分钟,2500多座建筑物倒塌,25000人无家可归,人们都沉浸在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中。而其中,却有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生与死的奇迹。
  2、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对父子,和他们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板书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那些能够震撼你心灵的场景作上记号。还可以试着用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生自读勾画写批注)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齐读最后一段。师:父亲是了不起的父亲,儿子也是了不起的儿子,让我们先来聚焦了不起的父亲。默读1-12自然段,哪些语段感动了你,让你觉得父亲很了不起,就用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汇报交流,引导感悟,朗读升华。
1、第二、三自然段
(1)读2、3段
(2)说说感受
(3)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痛心的父亲坚定的站起来了?
(4)读了这段话,你会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5)指导读
(6)一句简简单单的承诺支持着父亲又挺立起来了,拿起书,一起来读这句话。
2、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交流感受
3、第十二自然段
(1)读句子,谈感受。
(2)这段话将父亲拯救儿子的艰难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拿起书,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3)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疲惫不堪的父亲,找句子谈)
(4)这位父亲仅仅是劳累至极吗?
 (5)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证明父亲处在危险之中?赶快到文中去找找根据,找到一句读一句。  (消防队长……,警察……)
 (6)请大家看课题,这个“中”说明什么?
 (7)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那位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师范读)
 (8)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在一边奋力挖掘时,他内心会想些什么啊?
 (9)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承受着肉体和精神双重压力的父亲,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这位倔强父亲忍受着孤独与苦闷,咬紧牙关孤军奋战。他的举动堪称壮举啊!在老师眼里,这已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包含父爱的诗,(课件展示)请你们来读。
 (10)这句话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总地挖了36小时,而是不厌其详的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 
 (11)是啊,36小时也就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这每一分每一秒是何等的难熬啊!当我们体会到这点,你又会怎样来读这段文字呢?(缓慢,艰难)齐读
  4、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担,但他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5、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读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读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读
  6、这句承诺,让父亲成为了一座大山,伟岸坚强!这种信念,让这位父亲成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悉心关注儿子,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现在让我们来关注废墟下了不起的儿子,自由读13—23自然段,找找描写儿子的哪些语段感动了你?让你觉得儿子了不起?
    2、汇报交流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在一起“(指名读,谈感受)
(2)“不,爸爸……..在一起”(指名读,谈感受)
(3)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3、7岁的小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凭着对父亲的信赖,顽强地等。一直等了三十八小时,几乎是39小时的生死离别啊!现在终于逃出死神的魔掌。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惊喜,把他们父子俩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课件展示画面)我读父亲的话。你们读阿曼达的话。(师生对读13 ——23)
   4、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段,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5、骨肉终于团聚,父子心灵相通,是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幸福,是爱与被爱让他们如此幸福,让我们再幸福的读一遍
   6让我们真诚的祝福这对父子 (齐读课题)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再读课题)
   四、拓展阅读
    课件展示,师朗诵。 配乐《天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3:30 | 只看该作者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读课文。)

二、落实字词、整体感知

1.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地震之大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2.图片感受地震之大,落实词语。

师: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是洛杉矶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高高飞架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

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生:“废墟”

师: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

生:爆炸

师: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生:“瓦砾”

    师:生词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语。)

3.整体感知。

(1)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师: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经过: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然后就去一地废墟的儿子的学校救儿子。

    结果:他不仅救出了儿子,还救出了儿子的14个同学。

师:说得清楚明白。老师给你一个建议,如果能够再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个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之后,就冲到了儿子的学校,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

   (2)如何评价这对父与子。

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三、学习父亲的了不起

(一)整体谈

师: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学生交流,说说理由,但不深入引导)

(二)集中交流: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哪些人劝,怎么劝。

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咱们就一个一个地来交流。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2.感受父亲三句相同的话中的不同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且最后两句话还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第一句是“恳求”;

第二句是“急切”: 消防队员在大地震负责救援工作,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以为儿子有希望了;

第三句是“崩溃”

小结朗读: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让我们带着体会,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学习承诺,感受父爱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多找几生答,学生谈到父亲的一句承诺)

师:原来是这样。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没有时间,我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救儿子。)

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谁愿意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4.总结:

师:就是透过父亲的语言描写——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板书:语言)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一)“挖”

1. 广谈“挖”字,边谈边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还有哪些同学划下了这个句子。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生: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而且这“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人感到他挖的时间很长,很漫长。

师:你读懂了这个“挖”字,请你读。(生读句子。)

师: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

生:父亲当时没有任何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这段描写,一是写出时间很漫长,二是写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和坚持不懈。

师:体会很深刻,请你读。(生读句子。)

    2.聚焦“挖“字,体会父爱。

师: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掏、搬、刨、扔……)

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预设:

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

师: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

生: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

生: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他一边挖一边想,儿子不会有事,他永远跟儿子在一起。

小结朗读:

师:一个“挖”的动作,(板书:动作)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它让我们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师:他挖了——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二)体会时间进程

1.个性朗读,评读促悟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

(体现出时间的漫长;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等)

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想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

预设:

一生读句子,很急促——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

另一生读句子,语速缓慢——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

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了不起。还有谁来?

一生读句子,由慢到快,声调逐渐升高。—— 师:为什么这样读?(生:这样才能读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4.怎样的36小时

师:是啊,那是怎样的36个小时呀?

(随时会发生大爆炸、塌方、余震;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朗读:

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5.升华父爱: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预设:

生:是信念。

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

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生:了不起的父亲。)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出示句子)

师: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3:59 | 只看该作者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七、教学程序:
 
  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
  (2)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3:34:1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小结:
  老师总结: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11-5 15:37: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8 10: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