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您结合视频及文本,概述对“能量”主题中修改内容的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3: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您结合视频及文本,概述对“能量”主题中修改内容的看法。
发布者:黄宜强
虽然教了物理这么多年,也学到了很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但课改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在各级领导,专家,教师的努力下,肯定是越修改越完善,越符合学生的学生环境,学习心得; 在修订稿里“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由于物理课程标准是按 一级主题——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来分类的,因此这条内容要从物质的角度来认识、了解和描述关于固体、液体、气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对物质三态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即让学生能从宏观结构的 角度,根据物质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来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知道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不能压缩,能够流动;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压缩,可以流动。进而能区别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但我们原来就讲得很简单,只要想办法把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特征讲清楚,学生可以理解,听懂,学会就可以了。但现在在“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时,修订中要求学生将物质的形态与自然现象和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了解不同状态的物质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且在三大主题中,有的内容会融在一块儿来讲。所以,今天我们讲的这个结构是根据我们课程标准的结构来讲的。比如说,我们描述固液气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从宏观的结构来看是物理课程标准是按一级主题——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来分类的,因此这条内容要从物质的角度来认识、了解和描述关于固体、液体、气体问题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即让学生能从宏观结构的角度,根据物质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来说明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的基本特征。那么在“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里,这是要求学生将物质的形态与自然现象和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了解不同状态的物质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让学生列举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并调查这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这两点要求都属于认知性目标的“了解”水平。 实际上,在讲到分子结构的时候,也会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从分子结构来说,物质的三种状态的结构都是这样的,这又能够进一步描述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这是对物质这个主题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讲起来就一目了然了。在修订稿中“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稿对比,基本上这个条目是和以前相似的,但有一点不同,就是我们专门提出了一个学生实验,“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其实我们的实验稿对实验也有要求,但是实验稿是通过行为动词来要求的。实验稿以前是这样要求的: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这里面已经有实验了,但这次我们特别强调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一条是和以前不一样的。这也有我们加强实验教学的一个思考。因为密度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初中物理中是非常核心的,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相关的测量涉及到天平的使用,量杯、量筒的使用,而这个技能对学生后续的能力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特别把这个实验提出来了。除知识技能方面有这样的一个考虑之外,也有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些方面的一个思考。所以,密度这一块我们在相对实验稿而言做了一些这样的调整。 作为密度的这个要求是理解,我们初中课标里面涉及到理解的要求还是比较少的,这是其中较少的几个。所以作为一种理解的要求,按照道理来说,要求三个方面:第一,理解这个概念;第二,对物质的密度要会测量;第三,会用这个概念解释现象。所以对于后两个要求课标都讲得很清楚,明确提出要求。所以,理解密度这一条的要求,老师们在实施的时候就要注意,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理解。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呢?就是要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质量、体积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是成正比的,对同一种物质来说,这种比值是一个常数,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你只有通过实验,列表或者做出图像,看到了这样一个特点,你才能正确的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通过对“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和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修订稿和自己教学中的对比,各级领导和专家在新课改中下了很大的功夫,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各级社会力量来支持课改的实施,对我们目前的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也会适应新课改下能力的培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0 1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