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导入,动中思
分苹果
二、课间游戏,玩中学
三、课中游戏,乐中悟
四、总结评价。
| 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讲小白兔果园的故事,小兔的苹果园大丰收,长满了苹果。小兔高兴极了,摘了10个苹果奖赏自己,它想分两天吃完,有几种分法?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分苹果。板书课题《分苹果》
引导学生把刚才分的过程说出来。
引导其它分法。分得好的学生奖励实物苹果。
小朋友用学具代表苹果分一分,并提出问题试着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想到什么说什么。比比谁的分法最多?(及时用“小手真巧”、“小朋友真能干”、“真棒!”等等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
9+1=10 1+9=10 10-1=9 10-9=1 8+2=10 2+8=10 10-2=8 10-8=2
7+3=10 3+7=10 10-3=7 10-7=3
6+4=10 4+6=10 10-6=4 10-4=6
5+5=10 10-5=5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教学《凑十歌》 让认为自己表现得非常出色的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大拇指。
| 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节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用学具代表苹果分一分,并提出问题试着解答。
学生填入课本。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9凑1,8凑2,7凑3来6凑4,两5相凑就满10。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创设了故事情境,通过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并且让学生从小兔的角度去分苹果,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教学时,教师没有过多生硬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了形式多样如“分苹果”、“分学具”等实践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给足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听一听、填一填等活动,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特意地编出了游戏儿歌——《凑十歌》。孩子们在民主、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记住了10的分解与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