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0: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估计活动,让学生估计一下身边的物体长度。二是说一说,讨论交流,感悟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三是量一量,学习用尺子等工具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

组织学生多次进行交流、比划,操作,真正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组织学生多次观察、交流、测量,学会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难点: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0:1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2 10:19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二、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意义





















四、感悟几厘米的长度






五、学习刻度尺正确测量








六、课堂小结




预设:同学们在书上经常看到“估一估”,“估计”这些字眼,你知道它是什么含义吗?
师:对,就是“猜一猜”的意思。那么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首先请你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告诉学生真实年龄,提问:谁猜得比较准?。


下面请同学们接着猜一猜:课桌有多长?
师板书。
师: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你们觉得这句话完整吗?师点拨:刚才我们在说老师的年龄时,是用“岁”来表示的;我们数同学的个数时,是用的“个”来表示的;数花是用“朵”来表示的,那么,我们求课桌有多长也应该有统一的单位名称,你们说是吗?





活动(一)叫一叫
1、师:“厘米”,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2、师:有个长度单位叫厘米,请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齐读2遍),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m,和cm打个 招呼。
活动(二)说一说
1、师:厘米在哪呢,请观察尺子、三角板上有些什么?
2、师:一条条的线和对应的数字叫做刻度(显示刻度)。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吗?
活动(三)指一指
1、师: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用食指和母指比划一下,用眼睛认真观察实际的1厘米有多长。
2、师:找找看,在小朋友的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师:还有大拇指的宽度呢。
活动(四)小游戏
1、师:做个小游戏吧,先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把他放在脑子里,闭眼想一想,再在脑子中把它拿出来。(教师动作示范)
2、师:1厘米,小朋友都认识了吗?做做课间操。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指一指、找一找、比划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开始活动。
2、师:一起来比划5厘米的长,找到身边的5厘米了吗?
3、师:一起来比划10厘米的长,发现小朋友的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长大约是10厘米。

1、师:有只小熊说认识了厘米尺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熊请你来当评委,评一评怎样的测量才是正确的,请小朋友独立观察练一练第三题,独立判断后再与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2、师:谁来当裁判评一评?
3、师: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样测量?
4、师:看蚂蚁搬豆图。先在脑中拿出“1厘米”,估计一下会是几厘米,并用尺子测量验证。(师巡视检查测量情况)
5、师:现在你能量出课桌的长度吗?

1、师:这节课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师:看作业纸上作业,先是小组里的同学大家估计,再分工测量。



生:就是我们心中是怎样想的,就把它猜出来。
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

指明学生回答。













生:叫一叫厘米、cm。



学生回答。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比划,观看记忆。

学生观察寻找。

学生模仿老师活动。
学生随音乐拍手。


学生按要求开始活动。





学生自主判断,并小声地在组内交流。

学生评价。
学生说出测量方法。




学生各自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教者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估一估”,“估计”这两个词不太懂,课伊始,就提出这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通过同伴的口通俗易懂的告诉大部分学生就是“猜一猜”的意思,继而设置猜老师年龄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醒学生估计要切合实际,不能太离谱。
在估计课桌有多长的过程中,学生也并不象书本和老师预设的那样,用各种方法估计课桌的长,而是出乎意料地用刚学过的100以内的数单纯地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硬按《课标》规定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体验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来发展,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上作为切入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桌长53”,“课桌长42”合理吗?完整吗?激起新知学习的需要,我为学生有这样的生成而欣喜。
认识1厘米,我设计了叫一叫,说一说,指一指,做小游戏的环节。叫一叫的活动让小朋友记住新认识的长度单位的名字。说一说让学生变式地认识1厘米的长度表示,打破“0——1”之间表示一厘米的单一思维,使学生的深层思维决堤而出,主动寻找多种表示。指一指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发现身边的1厘米,加深1厘米的表象。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则是为下文的估测做基础。“放”、“拿”厘米这一教学形式新颖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这样有利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数感估计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具体指导学习1厘米后,让小朋友自主地去认识其他的较小的厘米数。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通过类比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增进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虽然课堂显得乱哄哄,除个别学生开小差外,其余学生学得积极,交流热烈。

如果直观地告诉测量方法,虽然快捷实用,但学生得到的除知识之外,学习过程、探索过程被抹去了,思维训练受到扼制。设计“观察--比较--辨析--发现--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小朋友的看图理解能力,促其思维的深层发展。测量桌子的长解决课始问题,并从中感悟测量较长物体用卷尺较方便。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1米=100厘米
                                     1 m=100cm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把这节课解决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小组同学互相评价。
2.作业纸上的作业,先是小组里的同学大家估计,再分工测量。测量之后互相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0:19:1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呢?我认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实物投影演示:用1厘米的纸条比划看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使它更准确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纸条夹住,再把纸条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最后两次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7-17 07: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