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二、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意义
四、感悟几厘米的长度
五、学习刻度尺正确测量
六、课堂小结
| 预设:同学们在书上经常看到“估一估”,“估计”这些字眼,你知道它是什么含义吗? 师:对,就是“猜一猜”的意思。那么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猜一猜”的游戏。首先请你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告诉学生真实年龄,提问:谁猜得比较准?。
下面请同学们接着猜一猜:课桌有多长? 师板书。 师: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啊?你们觉得这句话完整吗?师点拨:刚才我们在说老师的年龄时,是用“岁”来表示的;我们数同学的个数时,是用的“个”来表示的;数花是用“朵”来表示的,那么,我们求课桌有多长也应该有统一的单位名称,你们说是吗?
活动(一)叫一叫 1、师:“厘米”,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2、师:有个长度单位叫厘米,请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齐读2遍),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m,和cm打个 招呼。 活动(二)说一说 1、师:厘米在哪呢,请观察尺子、三角板上有些什么? 2、师:一条条的线和对应的数字叫做刻度(显示刻度)。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吗? 活动(三)指一指 1、师: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用食指和母指比划一下,用眼睛认真观察实际的1厘米有多长。 2、师:找找看,在小朋友的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师:还有大拇指的宽度呢。 活动(四)小游戏 1、师:做个小游戏吧,先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把他放在脑子里,闭眼想一想,再在脑子中把它拿出来。(教师动作示范) 2、师:1厘米,小朋友都认识了吗?做做课间操。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指一指、找一找、比划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开始活动。 2、师:一起来比划5厘米的长,找到身边的5厘米了吗? 3、师:一起来比划10厘米的长,发现小朋友的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长大约是10厘米。
1、师:有只小熊说认识了厘米尺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熊请你来当评委,评一评怎样的测量才是正确的,请小朋友独立观察练一练第三题,独立判断后再与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2、师:谁来当裁判评一评? 3、师: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样测量? 4、师:看蚂蚁搬豆图。先在脑中拿出“1厘米”,估计一下会是几厘米,并用尺子测量验证。(师巡视检查测量情况) 5、师:现在你能量出课桌的长度吗?
1、师:这节课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2、师:看作业纸上作业,先是小组里的同学大家估计,再分工测量。
| 生:就是我们心中是怎样想的,就把它猜出来。 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
指明学生回答。
生:叫一叫厘米、cm。
学生回答。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比划,观看记忆。
学生观察寻找。
学生模仿老师活动。 学生随音乐拍手。
学生按要求开始活动。
学生自主判断,并小声地在组内交流。
学生评价。 学生说出测量方法。
学生各自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 教者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估一估”,“估计”这两个词不太懂,课伊始,就提出这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通过同伴的口通俗易懂的告诉大部分学生就是“猜一猜”的意思,继而设置猜老师年龄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醒学生估计要切合实际,不能太离谱。 在估计课桌有多长的过程中,学生也并不象书本和老师预设的那样,用各种方法估计课桌的长,而是出乎意料地用刚学过的100以内的数单纯地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硬按《课标》规定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体验测量方法的多样性”来发展,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上作为切入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桌长53”,“课桌长42”合理吗?完整吗?激起新知学习的需要,我为学生有这样的生成而欣喜。 认识1厘米,我设计了叫一叫,说一说,指一指,做小游戏的环节。叫一叫的活动让小朋友记住新认识的长度单位的名字。说一说让学生变式地认识1厘米的长度表示,打破“0——1”之间表示一厘米的单一思维,使学生的深层思维决堤而出,主动寻找多种表示。指一指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发现身边的1厘米,加深1厘米的表象。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则是为下文的估测做基础。“放”、“拿”厘米这一教学形式新颖有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这样有利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数感估计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具体指导学习1厘米后,让小朋友自主地去认识其他的较小的厘米数。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通过类比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增进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虽然课堂显得乱哄哄,除个别学生开小差外,其余学生学得积极,交流热烈。
如果直观地告诉测量方法,虽然快捷实用,但学生得到的除知识之外,学习过程、探索过程被抹去了,思维训练受到扼制。设计“观察--比较--辨析--发现--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小朋友的看图理解能力,促其思维的深层发展。测量桌子的长解决课始问题,并从中感悟测量较长物体用卷尺较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