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表格式教案WORD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1:33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第一单元复习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星期天,一群同学一起到科技馆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
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8元,一共花了80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8=10(人)
3、变幻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8元,10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8、10、80,用8和10相乘得80,用80除以8得10,用80除以10就得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教材第12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教材第13页第7题:填表
学生先独立填表,再交流订正,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教材第13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
2、教材第13页第5题。
独立完成。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五、作业:单元测试       
积极思考回忆本单元自己有哪些环节掌握的不好

自己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做练习巩固本单元知识



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课堂练习        做练习题
课后作业        单元测试



计                                   乘除法知识总结
                          5*20=
                          15*3=
                          40÷5=
                          18÷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整个单元的整理和提升,一方面注重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题巩固本单元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1:37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搭一搭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幻灯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        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           ②            ③               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A                         ①                 ②

B                       ③                     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1:51 | 只看该作者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观察物体单元测试卷       
对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总结自己今天的收获
课堂练习        数学小游戏
课后作业        观察物体单元测试卷



计                                    搭一搭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联想、模拟、分析、推理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元评价”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


课   题        练习(三)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在拼搭和辨认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发学生对操作活动产生兴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搭积木,同学们高兴吗?今天老师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察谁会看、会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丛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1题:学生先用正方体学具搭出题中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后,再做判断和选择;组织交流。
2、第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连一连。
3、第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组织全班交流。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积极参与活动,做到搭、看、画



听清要求小组讨论,积极解决数学问题







做练习巩固提高

回忆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课堂练习        做练习题
课后作业        对本单元知识做梳理



计                                      练习(三)
教学反思        本节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1:56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有多重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用具、课件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  一个鸡蛋重(     )                 一个西瓜重(     )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g
3、实践活动
        我的
体重        同伴的体重        一个
土豆        我的
书包         
我的
估计                                             
称量
结果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积极参加活动思考思考问题

感受轻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2:01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1吨有多重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新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五、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六、拓展应用
1、 4千克 =(    )克      3吨 =(    )千克                              
    50000克 =(    )千克    (    )t = 2000 kg
    18 t =(    )kg         (    )kg = 6 t
2、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500           50                250             5     
3、在○里填上“>”“<”或“=”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8000千克 ○ 8吨        4500克 ○ 4千克
    3 t ○ 3600 kg            5 t ○ 5000 g
七、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进入情境,积极思考数学问题
“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小组合作思考怎样估算物体的质量


交流估算的方法

感受1千克有多种,然后联想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质量重1千克


通过对教材中的学习感受吨的大小





练习巩固




思考本节课中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课堂练习        称重、感受物体的重量
课后作业        做练习



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三头水牛
20袋面粉
10桶油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2:14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练习(四)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kg=(    )g
4吨=(    )千克          6000 t =(    )k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进入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理解并运用学过的质量知识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1:12:18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搭配中的学问                        课 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        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独立解决。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进入情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荤素菜的搭配,初步感受搭配中的学问



展示讨论结果







独立汇报所得经验





观察情境图,积极搜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反思,继续探寻搭配重的学问
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做荤素菜搭配表
课后作业        做练习



计        搭配中的学问
食谱搭配
衣服搭配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7 23: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