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09:5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进入化学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2.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也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要素,了解灭火常用的方法和原理。
2、过程和方法:能运用燃烧所需条件和灭火采取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带来灾难。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五、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09:53:5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讨论燃烧(火)的作用
交流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及其作用,如御寒、烹饪、提供能量、冶炼金属等。
归纳燃烧的作用,并通过不当使用引发火灾引出对燃烧本质的探讨。
2、分组实验引出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分组实验:
A、B、C、D、
布置各组的实验任务,并巡视指导
汇报情况,并解释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3、分组设计实验对燃烧的条件进行验证
根据提供的器具用品确定实验对象,讨论设计实验
提供器材用品,引导学生从一个条件入手,设计实验。
动手操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巡视指导,矫正学生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4、演示实验
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
运用燃烧的条件来解释
投影答案,激发疑问
5、灭火的原理
讨论生活中灭火的事例并加以解释
引导学生从破坏燃烧的条件的角度来解释
6、设计实验来验证
根据刚才提供的器具和用品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从破坏燃烧的条件的角度来设计实验
7、增强防患意识
反思自己家庭中火灾隐患
放火胜于救火
8、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
2.条件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3.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09:54: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意图
书本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虽然现象精彩,但如果给学生分组实验,又有一定的危险性:白磷有剧毒、极易燃烧,操作不慎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伤害;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若分组演示,则整个实验室乌烟瘴气。但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可能学生观察得不明显,而且参与程度不高,于是本课采取了三个改动:
1、对于燃烧条件的探究,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不过实验内容调整为学生易于操作的简单对比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探求影响燃烧的因素。
    A、B组殊途同归,酒精可燃而水不可燃,归纳出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条件。C组通过两支蜡烛的明灭,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的结论。D组通过加热两不同的可燃物,一燃一不燃,得出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的条件。
2、增加一个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探究环节,以提高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进行探究的能力。
3、对于书本的演示实验,把它的位置由探究燃烧条件改为透过现象来寻求燃烧条件对于结果的影响。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可能效果差强人意,于是想采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展示。但直接在镜头下方做实验,白烟、火焰可能会烧坏镜头,于是本实验将镜头水平放置,对准前方的反应仪器,这样就能清晰地呈现实验现象。
八、教学实施后的反思
1、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自然地归纳出燃烧所需要地条件,效果令人满意。
2、学生自我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环节。学生感觉对于此要求也是一筹莫展,本来准备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也不了了之。如覃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这种控制因变量进行探究的实验模式培养太少。”没有平日的积累训练,不可能在一堂课上建起“空中楼阁”。
3、实物投影仪的改动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灵感来自于中午不经意的调拨。如果平时能多做一些尝试和创新,可能会有更多好的构思,今天阅读了一些化学教学类的期刊杂志,对此实验都有另外一些改进的措施。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平时在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也应该在教学技能方面多下点工夫。
4、学生状态始终不够积极活跃,也许是他们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行为塑造的结果。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己还要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2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