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5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册物理教案合集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册物理教案合集下载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右键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选择目标另存为,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八年级上册全册物理教案.rar (63.12 KB, 下载次数: 420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37 | 只看该作者
奇妙的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在社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1.了解物理学的探究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产生要学的愿望。
2.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描述出来,引导学生生疑发问。并在此学习过程中喜爱物理学,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及克服办法:
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乐于动手的探究式学习的好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用具:
蜡烛2支,高、低磁针支架各一个,玻璃钟罩1个,火柴1盒;圆底烧瓶一只,水,金鱼二条;磁铁、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
教学程序: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里,大家都会感觉到科学的神奇力量!繁华的街市夜景、潜水艇发射导弹、发射卫星,这里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离开了物理知识,就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稳固的国防、人类就无法实现登天的梦想。物理是有用的,而且也是有趣的。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奇妙的物理世界吧!
二、新课教学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探究的物理现象,但有些物理现象有很大的随机性,不是你想观察就能观察到的(举例:闪电、霜冻)。所以我们现在要观察这些现象,我们只好通过实验来观察,再现这些物理现象。
1、演示实验:磁的屏蔽
用玻璃板、课本、搪瓷、塑料板等物品分别隔着磁体和铁钉观察磁体对铁钉的吸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实验:不听话的丝条
学问学问,就是要用心看,要善于提问。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他就想: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总是往下掉呢?最后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他注意到肥皂膜上变幻的色彩时,他又产生了疑问,物体的颜色是怎么回事儿呢?最后揭开了颜色之谜。有人问爱因斯坦,说:“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爱因斯坦说:“假如有人叫我和别人一起到麦垛里去找一粒豆子,别人可能找到一粒后就不找了,而我则要翻遍整个麦垛,看看有没有其它的豆子。”我希望同学也有这样的精神,在下面的实验中仔细地看,大胆地想——看见别人没有见过的现象,问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把我问倒了,是你们的光荣。我们要比比看,谁发现的现象多,谁提出的问题多。
现在我让你们自己来作些研究,体验一下怎样做学问。我们分成小组实验,待一会儿,要同学起来说说你们看到的现象,并说说你有哪些疑问。我要求大家心要细一点,胆子要大一点。这一堂课上只要大家体会一下做研究的两项基本功: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不要求大家弄清问题的答案。谁观察得仔细,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深刻,就光荣!
将一根平时用来捆扎物体的塑料绳(聚丙稀)上端打个结,然后把它剖成许多细丝条。用右手捏住上端的结,左手的手指插在丝条中从上捋到下端。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提问:(1)放开左手后,这些丝条出现了什么情况?(丝条不仅没有合拢,反而向四周散开)
     (2)当你的左手靠近这些丝条时,又看到什么现象?(不少丝条被手吸过来了)
     (3)如果你用手抓住丝条,从上捋到下,想使这些四散开来的丝条合拢,你能如愿吗?发生这种现象你料想到了吗?
3、学生实验:拉不开的书
将两本厚度差不多的书,象洗牌那样使尽可能多的纸相互交叉叠在一起,把书放平在手上拍几下,然后两只手抓住两本书的装订边,向两边用力拉(只可以拉),你能把两本书轻而易举的分开吗?
4、演示实验:钟罩里的蜡烛
教师取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和一个玻璃钟罩,点然蜡烛。在罩上钟罩时让学生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蜡烛会熄灭、并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以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
师:刚才大家都作出了猜测。猜对猜错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调动自己的经验系统、知识系统作出猜测。当然,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作出了这样的猜测?
(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41 | 只看该作者

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大胆的猜测给予肯定。并相机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导学生设法检验自己的猜测。)……我有一个怀疑,高的蜡烛先熄灭,会不会是质量问题呢?——我得想办法检验这个猜测。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怎样来检验我的猜想?(让学生讨论,但不一定非得学生想出办法。)
教师把短的蜡烛垫高,高的蜡烛割短。点燃,再做一次。……
生:确实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跟蜡烛本身没有关系。
师:蜡烛的高矮是一个因素,也不排除有其它的因素起作用并导致其它结果。所以猜短的蜡烛先熄灭的同学也不一定就错了。你们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其它因素呢?
生:……
师:怎样检验你们的猜想?不能靠空想,要靠实验!就请你们课后去做一做吧。我来放一个图片……(多媒体演示:人爬着通过着火的走廊。)为什么要这样呢?……
师:每一个物理现象后面都有一个道理,每一个道理都会有它的用处,我们要认真地观察、要仔细地研究。
5、演示实验:烧瓶里的金鱼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出示装有金鱼的盛水烧瓶,酒精灯)下面我要火烧金鱼,金鱼会不会被烧死呢?(学生猜测……)……没办法,弄不好,我们也只有让金鱼为科学献身了。
瓶颈的水烧开了,但金鱼仍在烧瓶中自由地游动。
(有些学生可能已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要抓住时机质疑。可能的问题非常多:为什么上面的水开了下面的水还是冷的?为什么放在烧瓶的底部加热就会把金鱼烧死?水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沸腾?……)
师:一个现象可能很平常,要是能注意这个现象,这个人就不平常;要是能对这个现象产生疑问,并去研究它,这个人就很不平常了。你们能不能说说,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
……
6、学生探索: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
师:我们交流一下在这个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生:书离杯子很近的时候,书上的字变大了。书离得比较远的时候,字好象变小了,也看不清楚了,好象起了奇异的变化……再好象是字的左右倒过来了。
生:(再交流,说出观察到的其它现象。)……
师:(对学生的发现表示鼓励,并在黑板上简要地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记下来。这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同时也向学生示范一种记录方法。)我们再来一个竞赛,大家分成小组讨论,把你们想到的问题写下来,我看哪一组写得最多。(组织学生讨论)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我很高兴。这些问题你们想弄明白吗?(生:想!)好!今后我们一定好好研究。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的发现一定会有价值的。再引伸一下刚才的实验——透过眼镜看字,是不是也有变化?——眼镜,就运用了我们的实验中所隐藏的道理。
三、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勤于观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联系实际。最后我想请大家议一议,生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物理现象?生:(议论)……
四、课外作业
布置学生课外调查一下自己周围有哪些有存的物理现象,并提出问题。再做一做课本上第3页的第二、三两个实验,并把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记录在作业本上。第二天上课时检查、交流。

二、体验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终结性目标: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科学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
2.过程性目标: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认识了一些物理现象。请同学们再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的例子。(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从树上掉下的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为什么钢铁巨轮可以漂浮在水面,而一个小铁块却在水中下沉?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因特网为什么能传递各种信息等)
师: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体验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新课教学
1、阅读“读一读”后回答问题
师:请大家一边阅读,一边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来的?
(2)对偶然发现的问题,伽伐尼做出什么样的解释?
(3)伏打通过哪些有代表性的实验来收集证据的?
(4)伏打的实验证据说明了什么?
(5)生物电探究的成果产生了何种影响?
(6)了解了他们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请一位同学作为代表,说说应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46 | 只看该作者

(偶然发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创造发明)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2、实验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探究活动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主要内容
目的:激发学习物理和参与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
策略:猜想,实验——出其不意
方法:分组(约4人一组,分工);猜想,记录;实验,记录;组内讨论;
老师提醒:在杯子里装满水后,放回形针之前,请大家先来猜猜看最多能放多少枚水会溢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动手做做看,看看到底最多能放多少枚?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师:好了,大家实验做过之后,一起思考一下:最多能放多少回形针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大家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生:跟杯子大小有关;跟杯子材料有关;跟水(液体种类)有关;跟液体的温度有关;跟有没有风有关;跟水的多少有关;跟杯子的形状有关 …
教师选择一个因素给学生探究:例如探究验证所能放入最多回形针数与杯子的大小有关。
需要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似的杯子,材料相同,两个杯子分别装满水,放入回形针,记录最多能放的枚数,进行比较。若两次数目相同说明与杯子大小无关;否则说明与杯子大小有关。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同参与,体验了一下科学探究的过程。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课堂练习
课本3W


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 :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
2.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了解声音是一种波,知道声波具有能量。
4.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和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及声能
实验器材:
  音叉、橡皮锤、铁架台、细线栓着的乒乓球、水槽、水、两个小石块、塑料弹簧、蜡烛、火柴、音响、一张纸、一个笔帽、衣架、细线。
一、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了的?
师:铃声为我们提供了上课、下课的信号。此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是常见的、平凡的,但自然界的声音又是千差万别、变化莫测的。那么声音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活动:我这儿有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提问:这些物体在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吗?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2)做一做:A.人说话时,声带是否在振动;B.使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否感觉音叉在振动。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填入课本上)      
(3)活动:用手敲桌面能发出声音,桌面有没有振动呢?你们有哪些方法能证明它发声时在振动呢?同学再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的振动很明显的看出来呢?(桌面上的纸片振动了,这一种把微小现象扩大的方法叫转化法,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
演示:慢慢舞动一根小棒,小棒在振动吗?你听到声音了吗?快速舞动小棒,你听到声音了吗?轻轻挥动时,小棒有没有产生声音呢?
总结: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只要有物体振动,就一定会产生声音。
(4)声源
我们把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提问: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声源呢?请举例。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在黄河大合唱中有这样一句歌词: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分别有哪些声源?(空气、马的喉咙、黄河水)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吗?   
提问:那么这些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去呢?(通过空气)
(1)学生实验:图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51 | 只看该作者

活动: 将衣服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当你的同学用铅笔敲打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这时声音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去的?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双耳,重复上述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初步得到什么结论?
(2)学生实验:图1-3   
提问:谁能用讲台上的器材,来验证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你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些介质传到耳中的?你还能哪些事例或实验证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在水中摇铃、在水里可以听到岸上人说话、钓鱼时不希望别人在岸上走动、大声讲话等。)
(3)演示实验:图1-4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听到的手机铃声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是一种波
把一块石头落入水中,水波会从石头击中的地方向四周传播,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也能在水面激起水波。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人眼看不到。
(1)阅读课本,介绍声波
(2)介绍共振现象。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介绍声能的利弊。     
清华大学力学系教授席葆树发明的阻挡射流扬声器, 可用于机场驱雾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类)。当然,声波在生活中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登山运动员在登山时不能大声叫喊,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探讨了声音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训练
1、假如没有声音,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举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2、完成3W
           
           



1.2音色 声速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第三特征:音色,通过试验探究,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能估测声速。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4.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不能区别。
2.学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教学器材:音响、音乐。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辨别声音
(1)(欣赏音乐)播放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音乐。
提问:在这段音乐中用到几种乐器演奏?你能说出他们是什么乐器吗?你是怎么分辨出来的?(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
师:这就是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2)你能举例说明音色是声音的一个特征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1)提问:决定音色的客观因素是什么呢?
(2)阅读课文相关。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教育
补充:曾候乙编钟由许多大大小小的钟组成的原因是为了使音域宽广。
3、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1)提问:如果有一架飞机从你头顶飞过,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你立即抬头向你的头顶看去,能否看到飞机呢?为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
(2)试验设计:
如果只用秒表、尺子和人耳作为测量工具,你将怎样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呢?说出你的测量方案。
方法:可利用回声测速
介绍什么是回声: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弹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回声比较模糊,因为声音的震动会向四处散开,能量会散失。而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如隧道),反射的声音不会跑掉,所以回声很大。
原理:站在离高墙较远的地方(事先测出你到高墙的距离)大声地喊一下,在你喊的同时按下秒表,当你听到自己的回声再按一下秒表,这样一来,你的喊声从你那儿到高墙打了一个来回,你只要把上面说的你跟高墙的距离除以测得的时间的一半,这声音的速度也就出来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人能分辨出自己的回声的时间间隔要超过0.1秒,声音有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所以你与墙的距离,至少不得少于17米才行,而且中间还不能有障碍物)。
(3)知识拓展:
回声和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55 | 只看该作者

声学是研究房子的形状和发出声音的物质,对声音的品质有何影响的学问。声学在音乐厅和剧院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这些地方,声音必须被听得很清楚。
如果在墙壁和墙壁之间有太多回声来回地弹来弹去,那么观众就会听到一大堆混乱的杂音。这就称为交混回响。为了减少交混回响,音乐厅可以建造成特殊的形状,并用木材这类吸音效果好的质料来建造。
海底的回声
回声可以用来测鱼群、潜水艇和沉到海底的船。有些船上装有回声测深器,这种仪器会把声波送到海里。而回声传回船上所花的时间,可以用来算出船下任何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它也可以用来画出海床的深度和轮廓。这种技术称为声纳,意思是声音的航行和测距。声纳是很灵敏的,它可以分辨一条大鱼和一群小鱼。
动物的回声
蝙蝠会发出尖锐的叫声,再用灵敏的耳朵收集周围传来的回声。回声会告诉蝙蝠附近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物体是否在移动。这种技术称为回声定位法。它可以帮蝙蝠在黑暗中找到方向以及捕捉猎物(如飞行中的昆虫)。蝙蝠尖锐的回声我们是听不到的,但蝙蝠发出的其他声音有些是我们能听得到的。
(4)说明: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5℃),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 m/s,在钢铁中的速度更快,速度可达5200 m/s。
(5)介绍速度单位m/s。
4、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
(2)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三、课堂练习
(1)夏天,下雷雨时,看见闪电和听到雷声是不是同时的?为什么?
(2)3W
四、课后练习:练习册相关内容。
三、令人厌烦的噪声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极其危害。
2、 技能目标:培养防治污染的五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3、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噪声的重视,积极参与控制和减少噪声危害的讨论,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维护公共文明秩序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辩证的看待乐音和噪声,通过试验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新课教学: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和难听的噪声,让变幻莫测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烦人的噪声一起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二、新课教学
1、 信息快递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讨厌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举例:如果教室里正在进行一场考试,教室外录音机里传来了一首美妙的乐曲,音量很大,你愿意听吗?
结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提问:你能在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噪声的来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工业机械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问题。近年来,噪声已经被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污染着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
请学生结合课本插图1-17,概括噪声的类别。
三大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介绍:中国车流量仅为国外大城市繁忙车流量的1/10,但噪声高出10dB。
3、 噪声的危害
  (1)测一测:在安静的情况下测量脉搏每分钟的次数,然后播放强度较大的噪声(如节奏强烈的摇滚乐),再测量一下脉搏每分钟的次数。
次 数           内        容            脉搏数/min
   1        在安静的情况下         
  2        听过节奏强烈的摇滚乐后         
比一比:脉搏数有什么变化?
(2)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
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
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见附表)
         常  见  声  音        声级/dB        影响
火箭导弹发射        160        短时间会导致永久性耳聋
喷气式发动机(附近)        140       
喷气式飞机起飞(100)        130        鼓膜振痛
高强度的摇滚乐        120       
电锯风钻        110        长时间会导致永久性耳聋
大型载重汽车        100       
摩托车汽车喇叭        90        特别烦人
一般城市的交通噪声        80        令人讨厌干扰交谈
大声呼喊        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6:14:59 | 只看该作者

正常交谈        50        安静舒适
空调机        40       
轻声耳语        20        极静
正常呼吸        10       
刚刚引起听觉        0         
(3)噪声的危害大致分三方面:对人心理效应;对人生理效应;物理效应。
4、 噪声的控制
  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
  (1)控制噪声的声源----改变、减小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2)阻断噪声的传播----隔声、吸声和消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  耳罩  头盔等
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完成图1-19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
举例:如果某班正在上体育课,很吵,影响了我们的上课,你会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噪声的?
5、学生活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隔声性能的好坏
器材:闹钟、 鞋盒、 衣服 、 报纸、锡箔  纸、塑料袋、 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  
材料                                         
性能                                         
比较结果:按隔声效果最好到最差的顺序列出你所使用的材料
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蓬松多孔性材料)
三、课堂总结
1、小结
2、完成3W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其用途,了解决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提问:什么是声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用手慢慢摇动一根木棒,问学生有没有听到声音?为什么?
原来有些声音是人耳听不见的(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1)可听声:20Hz-20000 Hz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4)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
提问:蝙蝠、海豚、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你知道人们养狗看家的道理吗?
介绍: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是 25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超声波的声音。
2、超声波
(1)介绍蝙蝠与超声波,了解超声波的发现。
(2)超声波的特点:A方向性好:如利用声纳水中测量和观察,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
B穿透力强:如对对人体脏器做病变检查、结石检查、B超等
C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如对硬质材料作切削、焊接、凿孔及清洗、消毒等。
(3)超声波的运用:A.声纳    B.超声波诊断仪    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    E.超声波焊接器    F.HIFU聚焦刀
3、次声波
(1)学生阅读课本
(2)提问:次声波的特点是什么?(没有什么障碍物能阻挡它;传播距离远。)
(3)次声波的危害: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等。
(4)次声波的运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三、课题作业
完成3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0: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