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审定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下载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12 | 只看该作者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            ρ铝:2.7×103kg/m3    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    ρ水:1.0×103kg/m3
    三、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这两个问题都是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加任何限制.也许学生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但要求说明理由,要让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结果]
    1.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也强.
    全球的年产量越低,市场的价格越高.
    2.(1)银和铜的导电性能好.在这两种金属中,铜更适合作导线,因为铜的年产量较高,价格也比银便宜得多.
    (2)银的导热性能也很好.生活中常用的各种锅是用铁(钢)或铝做的,一般蒸锅用铝做的多,而炒锅一般用铁做.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好得多,而铝的熔点不很高.若用铝做炒锅,一方面会使食品局部温度很高而变糊;另一方面炒菜时外焰的温度都较高,所以炒菜时宁用铁锅不用铝锅.
    (3)铝的密度最小.生活中用铝的地方很多,如门、窗框、器皿、锅、导线等.因为铝的密度小,轻便;导电和导热性能都不太差,同时它的产量较高,价格便宜.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4节。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18 | 只看该作者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图1:戒指                 图2:矿石             图3:盐水选种

  引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推进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1.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图4:视频截图──龙卷风

  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由于密度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学生分析。

  结论:由于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思考并讨论]
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1.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析。

  总结: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学生分析。

  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学生议论纷纷。

  启发: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介绍水的特点。

  引导学生推导为什么水结冰时体积反而变大。

  解决问题: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从自来水管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结冰时遵从“热缩冷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解答。)

  启发: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23 | 只看该作者


  【思考并讨论】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如何测戒指的密度?

  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小结:测出戒指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测戒指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引导同学思考:用量筒测得的戒指质量是否精确?因此测出的戒指密度是否精确?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课件展示例题)

  例题:滨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5.39g,体积为5.1cm3,它是纯金的吗?若不是纯金做成的,那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独立解题。

  (教学说明:教育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实现学以致用)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完成后,教师点评,注意学生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密度的知识来鉴别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成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会如何鉴别物质,在计算密度时,如果单位用g/cm3,可将它换算成㎏/m3,再对照密度表确定物质的种类。

  总结:从前面的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m3。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教学说明:教师可以用参考资料中的“古代中国的金银鉴别技术”来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堂训练】

  用课件展示题目,学生思考解答,然后将学生的解答用视频展台展示讲评。

  练习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图5:人民英雄纪念碑

  参考答案:1.1.15×105㎏

  [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作业:1.教材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课    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备    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

  【设计点评】

  本节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密度及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29 | 只看该作者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5、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习内容
  1. 密度
    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特性,要认识物质必须研究这些物质的特殊性.物质的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是
物质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辩认它们,但是这还不够,物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密度.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量.
    (1) 密度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铁、铝、水、酒精、空气、氢气等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这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性.
    (2)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 密度分式的运用应注意
      
      
  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
    (1) 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
    ① 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
    ② 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
    ③ 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
    (2) 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 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②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
    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1
    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
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点拨: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的要领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燃烧掉一半,故质量减少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不变。选B。
[例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点拨: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测量的关键,若物体的形状规则,亦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答案:
    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体积可用“排水法”来测得,然后用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体实验步骤是: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
    3、在量筒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
    4、用细线拴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现将这两种等质量物质混合,求混合后的密度。(设 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点拨:
    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二阶梯
[例4]市场出售的“洋河酒”,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mL,酒精度为55%,求这瓶酒的质量.
    点拨:
    (1)洋河酒可以看做是纯酒精和纯水的混合.
    (2)55%指的是酒精和酒的体积比.
    答案:445g
[例5]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求它们的密度之比。
   已知:m甲:m乙=2:3   V甲:V乙=1:2
        
    点拨: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上述格式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
    解:           
    答: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3。
[例6]在氧气瓶中装满密度的4kg/m3的氧气,若用去一半,剩余部分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kg/m3.
     点拨:用去一半指质量,氧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答案:2
第三阶梯
[例7]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34 | 只看该作者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
    3、把玻璃杯中的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
    4、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点拨:
    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此题中步骤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
[例8]只用量筒,不用天平,如何量得80g的酒精?
                  
    点拨:可根据密度公式先算出80g酒精的体积,然后用量筒测出。
    答案:
        
    (2)用量筒量出100mL的酒精质量即为80g。
[例9]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盒)、烧杯和水,如何测出煤油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点拨:
    测煤油的体积可先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质量后再算出水的体积,即是烧杯的容积,在烧杯中装满煤油,测出其质量,利用烧杯容积等于煤油体积,即可知道煤油体积,从而算出煤油的密度。
   答案: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3)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4)在烧杯中装满煤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为m3;
                 
四、检测题
   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做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
         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B、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
         C、铁的体积比棉花体积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4、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放入三只量筒中,而后加水到相同的高度,其中加水最多的是(  )
       A、放有铁球的量筒          B、放有铝球的量筒
       C、放有铜球的量筒          D、无法确定
   5、两个铜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由此可以肯定(  )
       A、两个球都是空心的            B、两个球都是实心的
       C、至少有一个球是实心的       D、至少有一个球是空心的
   6、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
       A、81倍    B、27倍   C、1倍     D、1/9倍
   7、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8、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密度时,要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
   9、制造风筝应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制造风扇底座要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_的材料(填“较小”或“较大”)。
   10、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16g,体积是80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这种金属是_______。
   11、在天平的两边盘中分别放一铝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则铝块的铜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12、等质量、等体积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13、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
   14、观察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______,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可以____________为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质所含的物质多       B、密度小的物质的体积小
       C、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D、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16、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上水和酒精,再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游码在零刻度),天平正好平衡,则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  )
       A、5:4       B、4:5      C、1:1      D、不能确定比值
   17、一粗细均匀圆柱形状筒内装0.5kg的水时,水柱高10cm,当1g密度为0.8g/cm3的油滴漂浮在圆铜中的水面上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油膜,油膜刚好盖满和筒内的水面,求此油膜的厚度。
 
   18、一个铜球质量是89g,体积是20cm3,问:(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
    1、2.7×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3千克。
    2、A    3、6:5, 5:6    4、C    5、D    6、D
         
    8、固体要能全部浸在水中,放入固体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9、较小,较大    10、 2.7×103kg/m3,铝
    11、89:27    12、铝球,铜球    13、6:3:2
    14、液面相平;液面凹液面的底部。    15、C
    16、B
    17、250mm
    18、(1)空心的  (2)99g                        


第五节  复习和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38 | 只看该作者

说课
    这一章我们学习完了,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学习厂质量和密度两个物理量,质量反映了物质的属性,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带领我们认识了浩瀚的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课本中又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子,分子的组成——原子.从本课中我们在认识宇宙组成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探索宇宙的热情.第二节是质量,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课本中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我们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时在讲述质量的同时,课本中还向我们介绍了质量的测量,也就是如何使用天平,从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第三节学习了密度.密度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的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在奉节中还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对天平和员筒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第四节,我们在了解天平和量筒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的操作,测量了一些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多彩的物质世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我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能力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密度.
    3.天平的使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3.公式ρ= 的正确理解.
    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
教学方法
    1.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
    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验.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01:16:43 | 只看该作者

    二、典型例题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
    已知:m=7.9 kg,ρ铁=7.9×103kg/m3,r=0.5 mm=0.5×10-3m
    求:L
    解:根据ρ= 得V= = =10-3m3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得:
    L=V/πr2= 1274m.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从实验原理(ρ= )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
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
测出总质量(m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m0→金属颗粒的质量;
    m1→m杯+m水;
    m2→m杯+m0+m剩水•
则溢出水的质量
m溢=m1-(m2-m0)→
    可以求出V溢=V金,问题就解决了.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0
    (2)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2.
    表达式:ρ=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需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
     因为V液=V水
     所以 ,即
    得:ρ液= ρ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18: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