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15|回复: 3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观摩课《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07: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定滑轮和动滑轮》

作者及工作单位
     胡明远            华县城关小学   

教材分析

在前面几课中,从学生身边十分熟悉的生活使用工具入手研究了杠杆、轮轴。本课将沿用前几课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按照“问题——思考——假设——验证”的思路,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进一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接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3年的时间。滑轮是学生们都曾亲眼见过的比较熟悉的工具,对于“滑轮”的作用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由于学生头脑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存在似懂非懂的问题,所以,他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于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与原理。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19 07:14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旗杆顶部的轮子  ——定滑轮
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四、总结、巩固与应用

1 出示升国旗的图片,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出示滑轮,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然后介绍滑轮的定义。
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
2. 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怎样来研究?
3. 以上实验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思考: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
1.出示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使用动滑轮省不省力。
3.通过以上研究,说明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1.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使用
         

1.学生回答:用绳子拉上去。
2.学生开展讨论:旗杆顶端有个轮子在起作用。
1.小组内每位学生拉一次,体会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2. 学们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交流形成共同的实验计划: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研究的数据交流汇报
3.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直接提升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的力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记录数据, 全班交流。
3. 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列举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从学生身边十分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出对滑轮的研究
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思考定滑轮的作用,在思考、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启发学生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与定滑轮作用是否相同?做出猜想。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作出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际的联系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
                   动滑轮     不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07: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反思

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的教学,让我体会颇多,有以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精神。

2、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在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后,我让学生对比两个滑轮之间的异同,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两个滑轮用力方向和作用刚好相反,进一步总结出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区别,有力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动手操作上没有时间概念。在学生合作制作一个定滑轮的环节中本来应该说一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有好几个班级的学生足足花了5分钟才安装完成。大多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其次,学生的实验习惯还没有很好的养成。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对于一些科学课的基本习惯和要求能很好的遵守,可事实上并不如此。到了六年级再来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一些常规的习惯,浪费了很多正常化教学的时间。因此,当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时候,尤其是三、四年级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常规惯。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1 2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8 09: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