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08: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作者及工作单位
双龙镇双龙中心小学:陈波宁

教材分析

1、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1、由于声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2、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4、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08:55:3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四、验证猜测,总结评价。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可以是各种不同物体的敲击声),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1、介绍实验材料(鼓,钢尺,橡皮筋等),
2、提问: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
3、教师指导实验,明确观察内容和记录表。
4、发声状态时的橡皮筋、钢尺和鼓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提问: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那它有没有在振动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假如我们要让这面锣停止发声,那该怎么办?
4、我们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能感受到声音?
1、提问:今天的课堂我们做了很多实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2、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
1、倒水声、敲锣声、掌声、木头撞击声……
2、学生猜想、各抒己见。
1、讨论发声方法。
2、回答:敲、打、压、弹、拨……
3、学生实验,填写表格。
不发声时的状态
发声时的状态
橡皮筋
钢尺
4、 小组汇报:在力的作用下,鼓橡皮筋和钢尺产生了振动,声音也就产生了。
1、音叉发出了声音但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它的振动,
2、把敲打过的音叉马上放入水中,水动了起来,说明音叉在振动。
3、学生回答后,让一个学生上来一起做实验。
4、学生摸自己的“喉咙”,
猜想耳朵的构造。
1、知道了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整理实验器材。
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让学生使鼓、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发生时的状态和不发生时的状态,从而小结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让知识随之存入学生的大脑里。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鼓…………敲打
橡皮筋…………弹      ﹜振动
钢尺…………弹,拨
                              ‖           ‖
在力的作用下   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08:56:0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深刻,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设计独特新颖。这对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观点,倾听学生的认识。在小组汇报时,让学生来汇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不断完善观察内容。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学生的分组实验分成了有一定“梯度”的三次实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4、学生对音叉振动产生声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首先是实验前指导不够到位,其次是反应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学生没有把振动联系在一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从生活入手,一步步揭示科学规律,在引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知识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10: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