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教学设计PPT课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5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案教学设计PPT课件
课题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学目标:
    1.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内容。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2.具有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初步具有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规法条、案例。制作答题卡。
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生活中有关案例。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侵犯少年儿童权益的案例。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为此国家专门制订了一些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吧。
板书课题:认识法律法规。
二、阅读理解
1、师:“你都知道哪些法律呢?”
   生:自由汇报。
师:“同学们刚才汇报的这些法律都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它们制定的依据是《宪法》”
2、学生阅读P22页有关宪法的文字。
3、老师讲解宪法的内容、效力、地位:“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产生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为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徵首都等内容,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如《宪法》规定:“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她也有极高的约束力。如在对社会生活中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中,如劳动、受教育、服兵役等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同时也是我们应当履行的责任。”
4、老师提问:“你知道这些法律制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吗?”
生自由回答。
5、师:“对,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为了保护大家的利益,国家还专为少年儿童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呢。”
学生朗读22页三个法律。
6、结合上一课的几个案例,分别讲解其违反了哪些具体的法律中的哪一条,为其错误原因及性质找到法律依据。
P24页王明刚从外校转到向阳小学英语学习一直跟不上,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一天,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严厉地对他说:“你的成绩这么差,太影响班级了,明天起就别来上学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
24页妈妈私拆刘小华信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条。
P25页巩玲失学——《义务教育法》第5条、《宪法》46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
P 25页赵伟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经常用父母给他买午饭零用钱打电子游戏。有时,没有钱就向低年级小同学强行索要,小同学都怕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十四条
P 25页王某雇佣放学的小学生糊纸盒-------《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8条。
   三、探究新知
1、师:“刚才我们给上节课的几个案例找到了它的法律根据,那么你想不想知道这些法律到底有哪些规定呢?”
   2、请同学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其具体法条的资料。
3、老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
4、知识小竞赛。(出示自制的答题卡。)
(1)设置抢答题:“你都了解哪些法律?这些法律有哪些规定?”(可任意说出几个具体的法条)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抢答,先抢答的同学说完再进行下一轮。
(2)除了教材中应知应会的内容,还可以留给听众一道题:“除了上面几个同学回答的法律外,下面的同学还有没有知道其他法律法规的?”(同学还可以回答出《民法》、《刑法》、《婚姻法》、《兵役法》、《环保法》等以引起全班同学的互动)。
四、巩固延伸,模拟法庭(我做小小律师)。
出示几个案例,让同学做小律师帮助案例里的主人公打官司。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法规法条。(附后小资料)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本课通过同学搜集的材料及案例分析,使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规是专门为我们青少年服务的,我们应当记住这些法律法规,以便使我们在遇到合法权益受损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同时我们也要遵守法纪,不然就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危害。
下一节课要着重搜集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15: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