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文明的曙光
课题1    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
  1.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文字及插图。教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3.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的文字,并适当地予以解释。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前,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围绕炎帝和黄帝的各种传说,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久远,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两个人物了。
  5.同伴阅读。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5页有关伶伦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6.自由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7.教师总结,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家庭作业〗
1.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填空作业。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7:16 | 只看该作者
课题2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课题3   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就某一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了解其历史由来,以便在课堂上运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历史能够告诉我们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比如前面学习过的炎帝和黄帝,就生活在几千年前。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人们怎样表达它呢?比如,提到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会怎样说?(李白是唐朝人。)又如,大家都知道的万里长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那么,如果有个来自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向你提同样的问题,你应该怎样回答他,才能让他完全明白呢?”
  2.阅读与练习。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8页的课文,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第8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难。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比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是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前206年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如中国共产党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现在是哪个世纪、同学们出生在哪个世纪等。
  3.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它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第9页小女孩的话和关于风筝历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向全班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段文字的想法。
  教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做的准备,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做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教师让学生从教科书上风筝的故事、教师所讲的例子入手,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4.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在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家庭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7:35 | 只看该作者
2、 伟大的发明
课题1   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标〗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
  1.学生体验活动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木版、小块的布和绸缎、泥板、皮革、石板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制纸的原料及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图画,并引导他们:“你们还记得吗,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字。)这些文字又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呢?(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是想告诉我们,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
  2.体验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页下面的作业。”
  3.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1~13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中国有动物的骨头―――甲骨、竹木简、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草、羊皮、泥板等。)
  为什么竹简、泥板和羊皮等书写材料没有被流传下来呢?结合教科书第11页呈现的“东方朔的信”等内容,以及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写字、做画的体验,引导学生回答。(这些材料都有笨重、书写时费力以及不好保存等缺点,因此,一旦纸张出现,它们就必然会被淘汰,未能流传下来。)
  5.探究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主要的步骤。(备好原料―漂洗―切碎―捣烂―蒸煮―再捣烂成泥―制成纸浆―用筛子捞取纸浆―晾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用火安全。
  6.算一算:如果用教科书(16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如果每根竹简上可以写10个字,那么3000多根竹简就有大约3万多个字,而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1000字,因此只要30张纸就够了。)
  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页的地图,让学生按照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8.教师概括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题2 “文明之母”―――印刷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3.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
  1.为各小组准备一块长条肥皂,两块约3厘米见方的肥皂(可先用细砂纸或蘸水在玻璃板上磨平)或同样规格的土豆。
  2.为各小组准备一把钥匙或曲别针。
  3.为各小组准备印油、刷子、纸。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画就印在纸上了。)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也就是说,可以印刷许多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制版费力费时,每一块版只能印同样的内容。)
  3.阅读与讨论。“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块版刻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如果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5页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
  4.体验活动。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布置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印刷的文字。
  在体验雕版印刷过程中,学生可用准备好的曲别针或钥匙在长条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他的学生可以帮助涂印油,铺纸,印刷。
  在体验活字印刷过程中,学生可把3厘米见方的肥皂块当作活字,分别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铺纸,印刷。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印刷成果。
  6.教师总结。“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很快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世界文明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国人民以其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在我国的历史书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只有简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72个字的记载),但世界发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我的体会”。
课题3   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图片和文字)。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发明的根源应从何说起呢?请学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16页司南的照片及文字,并朗读其右侧的课文。
  教师讲解:“在很早以前,古人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教师朗读:“石,铁之母也。以有磁石,故能引起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并提问学生,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古人把磁石的吸铁性比喻为母子之情,故称磁石。)为什么会有南北之极性呢?(磁石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静止时大致指向南北。)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大约出现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子,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待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这种形状奇特的装置被称做‘司南’。勺子的形状代表大熊星座。众所周知,大熊星座左侧的两颗星与北极星构成一条直线,勺的位置可以清楚地指示出南和北。北宋时期,将磁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制成了罗盘。罗盘的出现,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能确定出方位来。航海者们就是依靠罗盘在海上辨别方向的。”
  3.小组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科书第16页豆博士的话,算一算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大约比欧洲早了多少年。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据史书记载,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已经提到指南针了,而战国时期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走向世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达尔文环球考察,都离不开小小的指南针?”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课题4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总结,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2.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语录和事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7:48 | 只看该作者
3、 杰出的智者
课题1   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
  2.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
  3.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孔庙的图片等。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强调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阅读与讨论。教师提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20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孔子死的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小屋,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如今已成为一座拥有466间房屋的浩大的孔庙,而孔庙的正殿即大成殿,其规模、气势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那么,他为什么能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敬仰,并为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所推崇呢?”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的课文及教科书第21~22页的内容。教师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教40余年,拥有3000弟子、72贤人。他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但多才多艺,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骑射,因此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论语》记录了他所讲的话以及他与弟子间的问答,这部书是今天人们研究孔子思想的唯一可信的依据。)
  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所教的学生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此外,他还编订、整理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3.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历经2000多年,孔子的许多关于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是有益的。”布置学生讨论孔子的的格言,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引导。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以外,还可以做如下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精神懈怠)。”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意)之者。”
  “学而时(按时)习(复习)之,不亦说(高兴)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总结。教师应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我喜欢的孔子格言”,可以选择教科书上或教学中出现的,也可以另外选择。
课题2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教学目标〗
  1.知道孙武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2.知道《孙子兵法》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介绍《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方面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百战百胜’‘出其不意’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学生发言。
  2.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孙武的生平:“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的一位将领。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打败了楚国,并成为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教师提问学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样广?在使用了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人们还要向孙武这位古人请教呢?”请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孙子兵法中的名言。
  4.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及他们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5.教师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
〖家庭作业〗
  请学生搜集下一个课题中提到的几位人物的资料。为保证教学质量,可以将搜集任务落实到小组或个人。
课题3   探寻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2.提高搜集、整理和利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对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做足够详细的调查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加以整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一下这个笑话说明了什么?(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记数法的国家。)
  2.小组准备。教师引导:“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像十进位制这样的发明有很多,但许多都没有留下发明者的姓名。不过在史书中也详细地记载了一些科学家的伟大贡献,以及他们的生平,所具有的超凡的智慧、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在上次课上,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分别搜集教科书中提到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资料,这五位科学家是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李时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的动人事迹。”
  教师按照布置作业时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介绍其中的一位科学家。各个小组对每个成员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后,向全班做介绍。
  在小组准备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3.全班交流。在小组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予以补充和纠正。
  4.教师总结。可以对每个小组的介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并强调这些古代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家庭作业〗
1.与家长共同欣赏教科书第28~29页“我给我家写家史”的内容。
  2.告诉家长,在下次的品德与社会课上,每个同学要完成编写家史的任务,需要听取家长的意见,请他们帮助自己选取材料。
活动课   学习写家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完成写作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写作。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总结。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写作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8:01 | 只看该作者
1、   我们生息的国土
课题1   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行政区划、首都、人口、地势、地形、资源和海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两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在四年级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我们都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去寻访祖国,了解我们生息的国土吧。”
  2.情感引导。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可配以歌词的朗诵,观察教科书第30页呈现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廓,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廓形状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3.阅读教科书第30页豆博士的话。
  4.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寻秘小组,认领寻秘的任务。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资料分发给学生。“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
  (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和海域;
  (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祖国的行政区划;
  (4)祖国的首都北京;
  (5)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6)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如果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
〖家庭作业〗按照认领的寻秘任务收集资料,进行探究。
课题2   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学习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提高识图能力。
  3.探究邻国的社会状况,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
〖教学准备〗
  一幅较大的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和海域。
  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疆域辽阔,从东部海滨到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有5200千米,乘坐特快列车也要走两天多;从最北面的黑龙江省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千米。陆地上的疆界有两万多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1)我国的陆上邻国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5个国家。
  (2)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我国的陆上邻国。
  (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各小组选派代表指教学挂图介绍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5.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
  6.布置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讨论。“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国土相邻、山水相依,相互了解,我国与邻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很多边境地区都设有边境通商的市场。你知道我国所遵循的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原则吗?”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明确,“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与这些国家友好相处,互通有无。”
  3.小组活动。交流探究活动的成果。由学生介绍所收集的资料,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
  4.讨论。教师提醒学生:“你还知道我们这些邻国最近的发展变化吗?”学生可以谈他们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了解到的有关邻国的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
  5.从学生收集的材料中精选一部分图片和文字,制作一期班级板报。
〖家庭作业〗
识图练习: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8:12 | 只看该作者
课题3 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学生进行制作活动需要的白纸、硬纸板、胶水、剪刀等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
  (1)我国的国土面积。
  (2)识图练习: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2.导入。“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三:祖国的行政区划。
  (1)学生介绍:“我国太大了,各个地方的情况又不同,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国政区图上每一个不同颜色的区域,就是一个省级行政区的范围。这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一共是34个省级行政区。”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的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直辖市是由国家直接管辖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的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3)朗读教科书第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练习,看谁记得快,记得多,指图准确。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都记住,但可以提倡尽量记住我国的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和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份。
  (4)趣味练习:“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市、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是哪里?与我们家乡所在的省相邻的省(市、自治区)是哪些?它们的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又是哪里?”
  4.识图比赛,看谁记得多,指图正确,并给予表扬。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使用中国政区拼图做拼图游戏。
  5.课堂练习。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填写教科书第37页的表格。
  6.布置家庭作业:
  (1)识图、指图练习―――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2)结合每天晚上电视“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节目进行识图练习。
                       第二课时
  按照教科书第38~39页的步骤,组织学生制作祖国政区拼图。
〖家庭作业〗
通过识图,复习本课学习的我国的行政区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0:38:24 | 只看该作者
课题4   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知道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2.认识北京的位置,知道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还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检查。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导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4个直辖市中,为首的是首都北京。你知道什么是首都吗?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首都北京。教师要主持交流,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或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可以观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作为导入,介绍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所在地。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北京有哪些党和国家领导机构。
  ②边指中国地形图边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它的西北方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面临华北大平原和渤海湾”,所以,平常又说北京是“北依山险,南控平原”,位置十分重要。
  ③结合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作为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前后有近800年的历史了。”“北京有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有我国古代最宏伟的建筑―――长城,还有众多的宫苑、坛庙等古建筑群。”
  ④结合教科书第40页的图片资料介绍:“天安门广场中央矗立着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北面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国家博物馆,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
  阅读教科书第41页豆博士的话。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填空,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指挂图练习:首都北京的位置。
  2.阅读教科书第42页图片和课文:“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座充满着传统
气息的古都。”
  3.学生继续“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
  ①观察并确认教科书第42页图片的内容;
  ②学生们还可以介绍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介绍富有特色的北京的传统文化。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图片和课文:“北京还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通过交流明确:北京是一座有着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公路、铁路和航空线把北京和祖国各地以及世界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建设得越来越好,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5.学生讨论:“你们知道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吗?这和北京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关系?”“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吗?”“关于首都北京,你还知道什么?有什么加以补充?”
  6.识图练习。
  (1)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首都北京的位置。
  (2)查找地图,从我们家乡去北京怎么走?
课题5   三级阶梯上的国土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复习检查。
  (1)指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教师讲解:“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学习地图的时候,认识地图上的图例和颜色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歌谣押‘平原、低地用绿色,高原、山地黄棕色,河湖、海洋用蓝色,雪线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五:祖国的地势。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在中国地形图的陆地部分,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就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高度。
  ②识图练习。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我国西部棕色地区、中部黄色地区、东部绿色地区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通过查找中国地形图明确:我国西部棕色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黄色地区的平均海拔在2000~1000米;东部绿色地区的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③结合教科书第45页的中国地势剖面图,认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④小结:“我国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从西向东逐级下降,十分像三级阶梯。”“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般我们讲的台阶,是把最低的一级叫做第一级阶梯,高一些的叫做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在认识祖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时,是把最高的一级叫做第一级阶梯,低一些的叫做第二级阶梯,最低的叫做第三级阶梯。”
  3.识图练习。通过中国地形图上颜色的区别来指图,我国三级阶梯的区域范围各从哪里到哪里。
  4.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五:祖国的地形。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都有分布。
  ②识图练习。组织全班同学在中国地形图上逐项查找,并由负责汇报的学生向全班同学指图介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查找中国地形图并讨论:“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哪一级阶梯上?属于什么地形区?”
〖家庭作业〗
识图练习: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课题6 “多”与“少”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资源种类很多,储量丰富,许多在世界列于前位。
  2.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低。知道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复习检查。
  (1)朗读歌谣:“平原、低地用绿色,高原、山地黄棕色,河湖、海洋用蓝色,雪线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2)指挂图练习:我国三级阶梯的区域范围。
  (3)我国的国土面积。
  2.导入。“我国不仅面积辽阔,居世界第三位,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六:我国的人口。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组织学生结合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到2001年底,总数为12.7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②人口分布不均。总的来说,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少,城市人口密集。
  (3)组织学生讨论。
  ①对我国的人口状况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②针对我国人口总量过大的现状,我国实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阅读教科书第48页“老师的话”。
  5.学生继续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六:我国的资源。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把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教科书第47页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资源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齐全。
  ②我国的钨、锑、锡、稀土等矿产总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南方水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③组织学生在教科书第47页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资源图上查找我国的主要资源。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我们家乡都有哪些资源和物产?这些资源都有什么用途?”
  (4)阅读教科书第48页的表格和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小结:“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是,丰富的资源被13亿人口这个巨大的分母一除,每人平均占有的各类资源数量就很少了。大多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我国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国的人口还会不断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
  6.阅读并讨论教科书第49页小文、乐乐和妞妞的话。
〖家庭作业〗
  人口和资源,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可以上网查一查资料,自己寻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4 1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