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留守学生工作论文: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9: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经济建设的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无数人离开了家园外出经商、务工,用勤劳和汗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面面观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孤僻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尽管大多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我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但就是不合群,老师、同学如果不主动跟她谈话,那就别想听到她说一句话了,背地里同学都说她“金口难开”,说她的话是“金言玉语”。有一次,她的堂弟欺负她,撕了她的作业,还把她的书藏了起来,她不告诉家里的其他亲人,却只在日记里哭诉,还一度想到了自杀。后来幸亏我在改日记时发现了这件事,及时疏导,并与家长联系,才避免了一个悲剧。
2、有自卑心理情绪。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老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
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并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据公安部调查所显示的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可见,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人怎样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必须先了解 “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通过调查,本人发现造成 “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
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的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袒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
“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见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4、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5、受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影响。
许多家长有“反正子女交给你学校教育,你们给我教好就行了”的思想作祟,他们只看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家庭教育同样重要。有些地方在春节期间,赌博风、迷信风盛行,有些大人不知其害,甚至让子女参与其中,严重地污染了子女的心灵。有的家庭出现了不该让子女干的、不该让子女看的,不该让子女听的,都让他们耳闻目睹,插手染指了。
6、受社会偏见的影响。
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
(一)、平等对待,不给留守儿童贴“坏标签”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留守儿童,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倾注真情,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对他们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三)、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在班级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的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与学生“结对子”,帮助解开心灵的疙瘩,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学校也相应地建立起“家校互访制度”和“家校联系卡”,不定期举办“家校对话会”,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们还可以与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过电话等通讯的联系,把平时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他们,提醒他们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工作再忙,也应该抽空和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天,定期回家看看孩子,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9:20:21 | 只看该作者
用爱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  
重龙镇谷田小学张文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9 02: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