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实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8:5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彩 课前:
师:知道南昌纪念馆有个做这样姿势的人是谁吗?(师做姿势)
生:毛泽东。
师:不是,是周恩来。了解他吗?
生:他是南开大学唯一的免费生。
师:你知道的真多。
生:他曾经去法国勤工俭学。
师:也是去读书。
生:他明白了要想不受帝国欺凌,就要努力读书。
师:是的。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写周恩来的事情。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咱们南昌留下了足迹。就因为他在少年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上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 ?山字旁,右边是?屈辱的“屈”。来,齐读课题。
生:(齐)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课题连起来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师: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翻到121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开始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练读)
师:我看有的同学都已经读第二遍了。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吗?
(出示投影)
生: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师:读得很正确,大家一起读。。知道什么是租界吗?可能有的同学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了解租界。。租界就是租住别人的国土,里面还不让弱国的人进去——继续读。
生:衣衫褴褛,耀武扬威。
师: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地上哭诉着,他的衣服很破旧。
师:你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真好,一起再读。这个词,好,请你读。
生:铿锵有力。
师:铿锵有力,你再读——
生:铿锵有力。
师:你读得很有节奏,这就是铿锵,大声的再读读。。这就是铿锵有力,一起读。。这个词——
生:惩处。
师:真好一起读。。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训斥了——一通,多音字,跟老师读一下。。。一通、、、训斥了一通、、、、再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  谁来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这样的志向??
生:中华不振。
师:你用一个词语,就说出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一起读
生:中华不振。
师: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 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现在,我还想请同学读读课文,谁愿意站起来 读给大家听。。来,请你读。。那其他同学 应该怎么做呢??。。。认真听  还要?认真思考。。还要拿起笔在书上轻轻的画。。凡是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开始读。。
生:12岁的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你的声音多好听啊,如果再大声点儿,让所有的人都听到,该多好啊。。接着读。。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师:周恩来不解地问,,应该是怎样的问?。。。嗯读得真好 ,接着读。。
生:“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师:你读出了周恩来的疑惑不解。请你接着读。
生: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师:真喜欢听你读书。谁接着再读?请你读。
生: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常思(此处与课文不完全符合)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师:同学们的回答 是不是只有这些?是不是啊?(不是)你怎么知道啊
生:因为后面有省略号。
师:连省略号你都注意到了,你读书真仔细。。很多人争着回答问题,这就叫——踊跃回答。好下面的课文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接着读 。。这么多啊,,同学们读书  真踊跃, 请你读吧。。 。,后面的谁愿意读?
生: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师:好,老师也要为你的朗读  喝彩。看,老师们也为你鼓掌了。请坐。最后一段,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生: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师:好,课文又读了一遍。现在,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 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生: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租界里的这一幕,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还有吗?
生:(其他句子,如,“又能怎么样呢?”)
师:伯父的告诫  也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生: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这个妇女和洋人,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是的不错,课文处处 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租界里发生的那件事儿,让同学们感受最深刻 。。。,现在 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租界 究竟是个  怎样的地方。课文的第几段 写到了租界?
生:第七段。
师:谁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示范读第一句)好,从闯进 这个词语当中,你知道 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不容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地方。
接着读。。
生: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课文儿的第八自然段以后,你会对租界,有更深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租界里  去看看那一幕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吧。。
师:孩子们,透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看着他。原想让中国巡警帮助她,不但没帮她,反而骂了她。
师:嗯,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指导读)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大个子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 。。你看到了,你看到了那个  可恶的巡警了吗?
生:看到了。(读有关句子)
师:你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一问。。。读
师:亲人被轧死,却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妇女此时的心情吗?
生:她肯定很委屈。
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感情到位)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我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她  鸣不平。(师范读)现在,我请你再读读这几句话。
生:(再读,感情饱满)
师:你也在替妇女控诉这不公的世道。是啊,这个妇女的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 没处说理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8:58:21 | 只看该作者
(师生接读这一段)
师: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师: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生:愤怒。
师:读出你的愤怒。
生:(读)
师:你读出了你的体会,孩子们,请紧握住你的拳头,一起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在中国的国土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揍谁?
生:揍那个洋人。
师:是的,我们一定要,读(惩处) 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举起你的 手,跟我一起写,,一撇愤  一撇怒  一竖恨。。但是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把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读这个字,,后鼻音 再读。。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
写好的同学,我们再读这个词。
生:惩处。
师: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
生:该。
师:但是敢不敢惩处?  。。。。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这是在洋人的租界里。
(接读本段)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因为不敢惩处,所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还是因为不敢惩处,所以,,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啊,,因为——指板书。。。
师:孩子们。让我们走近百年前的中国,感受中华不振的屈辱。。。
(播放电影片段,内容为租界奢侈的生活和中国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对比)
孩子们,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师: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啊!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处说理的租界。租界里的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
生:中华不振。
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  一生的道路,,,他  会沉思些什么呢?课下写一写,咱们下节课再交流。

下课!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 闯进   惩处 吵嚷  

▲ 踊跃回答    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8:58:35 | 只看该作者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第二课时(略案)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四、抄写生字词: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

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6 01: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