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hlzds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应该从表现新课程深度与广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案创新的问题,让教案成为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的真正载体。在这个方面,没有更多的原则可言,也不必用大多的原则来限制教师的创新精神,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方案的创新,除了理念的更新之外,除了手法的变换之外,更应以思维创新为先行,用开放、灵活、深层的思维来引领教案设计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下面一些角度来进行教案创新的思考与尝试:
    l、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学案”。
    2、为学生自主的阅读出“金点子”。
    3、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4、进行“师生对话型”语文教学新方案的设计。
    5、从“实践活动课”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6、从“课文内容整合”的角度设计教案。
    7、创造“教师限时讲授”的教学方案。
    8、尝试进行由学生选用的“一课多案”式教学方案。
    9、设计无分析过程的“积累一感悟一运用”式教学方案。
    10、设计“资料助读”“资料助学”式教案。
    11、着眼于“语言模式学习与实践”来创新教案。
    12、着眼于阅读技能训练来设计“一次多篇”式教学。
    13、尝试“文言诗词吟唱”的教案设计。
    14、设计增加教学容量的“扩读式”“联读式”“比读式”“插读式”教学方案。
    15、设计培养学生“发现能力”“提炼能力”的教学方案。
    16、进行“诗化教学”的尝试。
    17、从指导学生“别出心裁读课文”的角度设计教案。
    18、从形式各异的“课文作文”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19、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20、进行“美教说明文”“巧教议论文”“趣教文言文”的案例研究。
    21、设计精短课文的“名作重读”式教案。
    22、有效利用课文《研讨与练习》中所渗透出来的教学要求并设计教案。
    23、从“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人手,分别设计以“自主阅读”“朗读品味”“读写结合”“精析巧练”“品析揣摩”“迁移联想”“比较探究”……为主体活动的教案。
    24、探索教案设计的“建筑之美”。
    25、研究“淡化课堂提问”的课题并设计教案。
    26、研究“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27、探索特殊形势下远程教育的“讲授型”教案设计。
    28、尝试“综艺化”的教学方案。
    29、设计课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教案。
    30、设计课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教案。
    这些探究内容丰富多彩,像奔流归海的百川,有着各自的特色风貌;像深邃夜空中闪烁着神秘光辉的群星,引发着我们的向往与遐思。
    然而它们并不像星星那样遥远,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能够捕捉到它们的神光。
    请看下面三个例子。
    例一:这是笔者设计的“学案”编写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案”及那种书面作业式的所谓“学案”,这种模式表现出平等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进行语文实践的特点。
    初中语文“学案”编写模式
    [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单元及课文训练意图指出学习目标,20字以内。)
    [教师建议]
    (下面四项,根据教学实况进行组合,不一定让四项都出现在一课的教学之中;也还可以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删减项目或增加新项。)
    1、建议你这样初读:(教师从几种整体理解的不同角度,建议学生如何初读课文。教师写的文字量在100字左右。)
    2、建议你这样品析:(教师建议品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角度要小,内容要美,要举例说明品析的方法。教师写的文字量在200字左右。)
    3、建议你这样积累:(教师指出本单元中或最美的、或最好的、或最有情味的、或最有趣味的……内容,只突出某一个方面,引导学生将这个方面的内容集聚成一个知能板块。教师写的文字在100字以内。)
    4、建议你这样探究(教师建议探究什么并如何探究。教师写的文字在100字以内。)
    [ 智能练习]
    编写内容精美活泼的课内精段阅读智能练习,所谓“智能练习”,不仅仅只包括阅读练习,还包括思维练习、运用练习、探究练习与学习方法实践等。在这样的练习中不设计拼音、文学常识之类的练习,不设计选择题。600字左右。
    [美文联读」
    选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近的课外美文或美文片段,出两个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感悟。600字左右。
    「练习答案」
    (1)智能练习答案,要准确、灵活、简洁。(2)“美文联读”思考题的答案要简明。
    例二:这是笔者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的《马说》自主学习方案。它将教师研读教材所得及教学构思变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从“读一读练一练”的角度充分地展开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马说》“练读课”自主学习方案
    一、初识课文
    1、《马说》是(    )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   )的意思,比“论”显得随便些。这篇文章以(   )为喻,谈的是(   )问题,“马说”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    )或(    )。
    2、《马说》的作者韩愈,是(  )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马说》以()的故事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深沉的叹息和不平的感慨。
    二、朗读课文
1、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2、中速朗读,读出文章句内的停顿,体会文中的语气。
    3、轻声朗读,要读好句中的关键词语中表达出来的语气。
    4、有情感地读,读出三个段末的“也”字所表达出来的语气。
    5、体味式地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语气表现作者内心不平。
    建议:可边朗读课文边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三、理解字词
    1.请同学们以“课文中的两个 ‘     ’字的意思不同”为探究的内容,进行一词多义的辨读。请接着例子往下写:
①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②能:虽有千里之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④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再请同学们以“课文中的两个‘    ’字的意思相同”为探究的内容,进行词义的辨读。
请接着例子再往下写:
①于: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流之间
    ②虽: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③其: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里不能尽其材
    ④食:食马者  食之不能尽其材
    ……
    3、请同学们进行合作的学习,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解说:
    ①一个不好懂的“奴隶人”——“奴隶人”指:
    ②两个不好懂的“其”(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是()的意思,后一个“其”有()的意思。
    ③三个需要着重理解的词——“马说”的“说”(),“马之千里者”的“之”(),“不以千里称也”的“以”()。
    ④四个没有注释的字—一虽()有名马 是()马也,等()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可边辨析词义边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四、品读文意
    1、请同学们进行译读练习。
    ①自读课下注释。
    ②自读自讲课文内容。
    ③互读互讲课文内容。
    ④向老师清教讲不清楚的问题。
    2、请同学们进行品析练习,
    ①第一自然段的含义是:
    ②第二自然段的含义是:
    ③第三自然段的含义是:
    3、从“论证”的角度,指出文中三个自然段的作用:
    4、试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你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答案:一、1 论说  谈谈  马  人才“说说千里马”“说说千里马的问题”2唐 伯
乐和千里马 三、l⑤常:千里马常有 常马③者:马之千里者  食马者①而: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③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2⑤无:天下无马  其真无马邪①之:辱于奴隶人之手 千里之能①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真: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3①指地位低下的仆役  ①难道 那是③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  表示一种强调 含有“因为”的意思 即使 这样,此相等 怎么  四。1 略2①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③千里马不遇识者则无法日行千里     妄言无马者恰是不识马者3 亮观点  摆现象 点实质4《马说》以喻为论,托物寄意,针砭时弊,说的是马,指的是人,点的是人才问题)
    例三:这是笔者创新的“写读课”教案,它着眼于语言训练,着眼于语言表达规律的发现与学用,着眼于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提炼,表现出例证充分、活泼有趣、生动扎实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写读课”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写读,就是又写又读,先读后写,写了之后再读。“写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扩写、续写。改写,一是仿写。一般来讲,扩写、续写、改写重在思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的语言模式往往是“过去”的习得。而仿写却是重在语言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真正地在学习,是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习得。所以,从教学的目的与效率上讲,我们要注重的,应该是“仿写”。这一节课,就是“段落模式”的一节仿写课。
    「教材处理」
    从全篇文章到具体段落,都围绕着“分层划段”这个教学内容进行,
    〔预备动作〕
    请同学们就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一张小报、一件衣服、一个生活用品、一个景点、一个学习用品、一个纪念品等准备一点写作材料。
    [学习内容]
    l、内容之一:理解《中国石拱桥》的层次结构。
  (1)导入:《中国石拱桥》全文的层次和段落的内部层次极为讲究,可以说是层次分明,构段严谨。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学习写作(一种)说明段。
    (2)同学们自读课文。
2、内容之二:理解《中国石拱桥》各个段落的内部层次。
   (1)教师点拨:全文共由10个自然段结构而成,几乎段段都可以划分出明晰的层次。
    如第五段是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及其科学性的,全段由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结构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同学们分组进行合作式探究性学习。
    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准备好如下内容:
    第一段分为两层,为“概一详”式,第二段两句话两个层次,第三段为“时一空”式,第四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五段可视为“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第六段为逻辑层次,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七段为“外一内”式,第八段也为“概一详”式,第九段为“问一答”式,第十段为时间式。)
    3内容之三:读析《中国石拱桥》中的一种说明段形式。(1 5分钟)
    (1)导入:今天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到一种有趣的说明段的表达形式——“说明十X”式。
    (2)教师示例,同学们在老师的点示下进行发现:
    ①说明十描写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说明+阐释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③说明十观感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骛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④说明十证明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⑤说明十评价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⑥说明十点示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 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4、内容之四——同学们仿写、学用这种语言形式。
  (1) 迁移,同学们探究,说明《故宫博物院》同样有“说明十X”这种段式。
   (2)实践,同学们写作,进行课堂交流,教师适时评点。
    [教后联想」
    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可以称之为“句段读写式”思路。它是以课文为例子,用教师的智慧对课文本身进行资源开发,让学生通过最快捷的途径学习课文中的句式,学习课文中段落的结构方式。通过“学与写”,既阅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又进行了写句构段的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层次感。这种书面语言的训练,甚至可以从正面影响学生的口语表现,经过这方面严格训练的学生,口语表达一定有着明晰的逻辑层次。
本章的内容就要收束了,这也意味着阅读教学艺术50讲的结束。不论是从本章来讲,还是从50讲来讲,都还有很多很多的内容值得继续深化研究。作为全书的收束,笔者以为,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总的来说,应突出强调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宏观上看成们可立体地全面地对下列内容进行重点探究:1强化课型创新;2、优化教材处理;3简化教学思路:4细化课中活动;5美化教学手段;6诗化教学语言。
    第二,从教学之本来讲,我们可深入地扎实地探索教材运用的多种方式,如:1实用课文2活用课文;3扩用课文4联用课文5美用课文;6巧用课文。
    第三从每一节课来讲,我们应科学地艺术地探求如何做到:l 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思路清晰;3、细节生动活泼;4品读细腻美好;5学生实践充分;6课堂积累丰富。
    但愿课堂教学艺术及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与广大同仁一起前行,愿课堂教学艺术之花开遍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讲坛。
    愿50讲成为大家的朋友。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01: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