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教研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教研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工作将继续本着“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及“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宗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市教研室工作要点”为依据,以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为重点,团结全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和广大语文教师,加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我市初中语文教学教研水平服务。
    一、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切实有效地引导教师深刻领悟新课程的思想理念,准确掌握新课程的实施方法,深化全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
    1、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充分总结、反思近几年来全市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出台有关指导意见,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评价依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开始先进、多样,学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然而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变异”现象。
    (1)过度“实践”,弱化“双基”。
    误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于是就出现了将“实践性”放在首位,却弱化“双基”的误解。有的教师谈知识色变,甚至学生读错几个字,说错几句话都充耳不闻,认为讲授了“知识”就不符合课改精神;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形式变化多端,却对“字、词、句、段”的教学如蜻蜓点水一般,基本的识字教学没完成,短短的课文读不熟,“双基”受到了不应有的弱化。
    反思语文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仍有学科特征,弱化了“双基”就使语文教学成为空中阁楼。“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是基础目标,扎实的“双基”功底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舍去“双基”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在新课标下要树立新的“双基”观,要不断地更新“双基”内容,要有广博的“双基”视野,合理的“双基”结构和良好的“双基”素养。有人说,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
    打好文化的底子。
    获取语文字、词、句、篇基础知识,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
    打好精神的底子。
    有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位。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少不了竞争,但更需要合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和正常交往的思想、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健康的个性。这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根本因素。
    (2)过度“主体”,弱化“主导”。
    误读《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就出现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误解。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提问,一节课提出二、三十个问题,教师不加归类、筛选,结果导致教学环节散乱、重难点不突出、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问题七、八个学生回答,各不相同的答案教师都加以肯定、表扬,该做结论的不做结论;有的过度注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学哪部分就学哪部分”、“想和谁合作就跟谁合作”等现象,结果一节课被闹得支离破碎。语文新课改的本意决不是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学生的“一言堂”。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迷失方向。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弱化,当能够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当可以分辨出优劣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清好坏;当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时,要引到正确的认识上来。
    (3)过度“张扬个性”,弱化“价值取向”。
    误读《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就出现了学生“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过度张扬个性,弱化文本的主旨和价值观的误解。如教学《狐狸与乌鸦》时,针对“学了本文后,你最喜欢谁”这一问题,有不少学生喜欢狐狸的小聪明、会想办法、做事永不放弃、会讨人喜欢……教师对这些答案却大加赞赏,认为有个性。而这恰与文本所揭露的“狐狸的阴险狡猾”这一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了。反思上述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似乎热闹了,文本的体验似乎多元了,但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是说学生的一切都没有错误。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忧郁、犹豫的王子。因此,“个性化”阅读不能走极端,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需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解读翅膀不可以任意飞越文本所不能及的境界。
    (4)过度“开放”,弱化“本色”。
    误读《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过度的学科渗透和内容开放,而弱化了“学科本色”的误解。有的教师为了“秀”出开放的语文课,把十八般武艺样样搬上,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形式令人眼花瞭乱,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到位,丧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有的盲目追求活动化现象,在一节课上唱唱跳跳好几次,演演画画好几回,但很少与教学目标有关系,学生该静的时候静不下来,该读的时候读不进去,语文味道不浓;有的在自己不该管的科目中跳踉行走,不少阅读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音乐美术课、手工劳动课、自然地理课……学科渗透无度,使语文课迷失了本性,失去了本色。
    反思语文课虽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但仍然有自己的学科本色。课改中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将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通过表演、绘画、唱歌或做科学小实验来体现学科渗透,有时能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但开放要有个度,语文课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味道,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指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5)过度“表扬”,弱化“批评”。
    误读《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于是,不少教师将此误解为只能表扬、鼓励和赏识,不能批评和否定。有的课堂上随意夸奖、滥用夸奖,好在哪里,学生不明;有的课从头到尾师生表扬声一片,廉价的高帽子随意戴,“真不错!”“真聪明!”“想法真独特”“真佩服你!”等称赞声不绝于耳。
    反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孩子如果只表扬、不批评,将来怎样面对挫折和失败?欣赏、激励可以带来创造力,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评价中既要有激励与欣赏,同时要有真诚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批评与指正,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尊重和保护。
    (6)过度“开发”,弱化“文本”。
    误读《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于是就出现了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跳出文本教语文的误解。有的课堂对文本教学走马观花,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资料的补充和文本内容的延伸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在教风景名胜的课文时,整节课都用于观看风景碟片、交流图片资料等,而放弃文质兼美的课文,成了一节“旅游观光课”;有的在教适合表演的课文时,学生与文本的接触是一目十行,与文本的交流是囫囵吞枣,整节课成了小组试演,全班公演的“戏剧表演课”。
    反思上述现象折射出语文教学走向不尊重文本、不重视文本、不凭借文本的另一个极端。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文本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中首先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防止忽略教材内容,忽视对文本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与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
    (7)还有“多媒体秀”。时下许多的语文公开课一般都要使用多媒体,且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请专业人士制作的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美轮美奂,热闹非凡,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为了适应已做好的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部就班,颇有“请君入瓮”之嫌。一些对课件操作不是十分熟悉的教师,为避免电脑“发脾气”,只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科书(或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现代教学媒体。语文教师要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二是要加强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用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讲经济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低成本、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不多见了,指导学生读课文不是用书而是读屏幕,即使教材中已有了精美插图也非得再有多媒体不可,甚至有的地方上观摩课,如果教师没有用多媒体就评不上奖。这种现象的出现与蔓延值得大家思考。
    (8)“新瓶装旧酒”在周考、月考、单元考、过关考、期中考、期末考的重压之下,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故我,喊新课程,使老方法,拼时间拼精力,实施“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强调死记硬背,追求短期“分”效,急功近利,穿新鞋,走老路。长此以往,语文是否又要遭来第二次“误尽苍生”的骂名?
    我觉得,教师要避免新课改中的“变异”现象,要履行“三问”。
    首先,问自己。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这节语文课我想教学生什么?”“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语文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语文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其次,问学生。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语文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最后,问同行教师应倾听语文同行和业务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从善如流,为我所用。
    总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一刻也不能停下改革的步伐。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浪潮,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构建一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语文教师要在紧张的工作中,在新课改大潮的热情中,不妨随时静下来,想一想,问一问,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思考意识,锻炼自我反思能力。一定要深入领会语文新课改的精髓,确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一生,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力求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使自己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从而告别“华而不实”,实现既“活”又“实”的语文新课改教学。
    本年度,我们要加强课改成果的收集、整理、总结与宣传,形成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1)适时举办“新课程课改实验经验交流会”,发挥课改龙头学校在课改推进过程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使其研究成果迅速辐射全市;(2)举办“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实现经验共享,通过典型案例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新课程实施为依托,继续抓好校本教研工作,实施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巩固已有校本教研的成果,并向纵深发展,做好校本教研的评估考核工作。通过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进程和学校发展,使学校具备了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为把校本教研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力求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校本研究的基本要求,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另外,倡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组研究能力,为出台“哈尔滨市初中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意见”做好全面准备和研究工作。
    (2)本年度在全市范围内结合新课程实施阶段性验收,将对各区各学校进行校本教研评估考核,评出校本教研工作优秀区(县)、优秀教研室、优秀学校、优秀教研组、优秀个人等,以促进校本研究建设,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的平台。这一考核,在对学校评价、教师评优和教师晋级上都将有所体现。
   
    三、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扶持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工作。本学期,我们要在已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扶持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工作。根据本学科特点,深入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与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诸多挑战。   
    教学手段先进性的挑战。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普遍面临着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有许多学校甚至连一台微机也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教师无法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影响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学校管理仍然是依靠“本本”管理,无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教室缺少音像设备,有限的光盘、磁带等只能成为摆设,教师即使有好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和落实。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挑战。   
    教师素质全面性的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上来看,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特点。部分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非师范类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在以下几方面严重制约着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是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选送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对新课程的把握,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不能形成实施新课程的骨干教师队伍。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上,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有很大难度。校本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是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有的教学书刊掌握在领导手中,得不到有效利用。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是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课程资源多样性的挑战。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部分。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极为有限。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农村学校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他们为课程资源不足而发愁,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   
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学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送教下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学科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坚持“送”“参”“调”。
    送为送去,它包括“三送”:一是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授课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去,让老师们随时洗脑,使他们的教育理念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送去前沿的教改信息。农村相对偏僻闭塞一点儿,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有效运用的范例,对许多实验区教改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他们都很难清楚、及时地知晓。送课的教师每次都要带去这方面的相关信息或书面资料。为了让他们提前认识或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课堂,我们还将示范课送下乡,选选派骨干教师在农中学示范授课。三是送去更新的必备资料。就像电脑换代一样,许多知识信息的更新也很快。就说语音教学吧,国家语委每一次的规范文件或内容,我们都会及时地将相关资料送下去,以便语文教师们能将最正确的读音教给孩子们。我们还定期将训练普通话的资料送下去,既督促教师们训练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也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考级。
    参为参考、参谋。送课者要在以下方面为送课学校服务:它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是否符合教育原理或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即将实施的各种方案是否有进一步修正的必要,学校为实施新课程的计划情况、准备情况和实施情况怎样,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意见;可以是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教改方案,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为教师的进修提供建议,鼓励教师努力进取;还可以是为学校的资料室的储备提供信息,为学校的资源整合、现代化教育手段、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培训的实施等方面献计献策。
    调为调查研究。送课者要搞好或完成下列调查研究: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教师待遇状况,当地生源情况及教师数量需求,对中考的意见与建议。从有利于优化全市的教师继续教育的角度,从有利于下次的送课更优化的角度收集资料,从中考尽量做到兼顾农村与城市的角度,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需求。

    四、做好2007年中考复习指导工作。2007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是全市范围内新课改后第一次升学考试。无论是对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还是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考要精心研究、命制四月份的调研测试题,深入各类学校进行考试说明解读,指导毕业班教师上好复习课。
    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突破应试模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具体说遵循以下原则:
    注重本学科的教育价值,面向全体考生,注重发挥考试的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在试题的设计中要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注意试题的效度、试题素材的选择、难易程度。
    重视本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积累的情况,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情况,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价值取向和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丰富内涵,而且母语教育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独特教育价值。范围狭窄的考试内容、僵化固定的标准答案、单一死板的考试形式、千篇一律的“克隆”作文,都会破坏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语文学科的中考不能只考查认知领域中的部分内容,既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也要渗透考查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包括语言和文化的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知识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语文学科中考不能通过切断有机的知识联系,肢解整体的语言材料,阉割语文学科应有的灵性和生气的方法,把知识与能力生硬地拆卸开来。
    语文学科中考应该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找到自己在母语学习中的定位,能够通过考试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而且,语文学科中考应该努力克服考试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考生服务。
    语文学科中考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真实准确地反映考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根据考试效度的原则,凡是与语文本学科水平能力不具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很低的试题,不应该出现在语文试卷中。考试内容和要求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水平,还要能够反映出考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以及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能够体现出考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语文学科中考的试题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关系、思维发展过程中求同和求异的关系。不应该出现繁、偏、旧的试题,更不能出现有知识性错误的试题。
    语文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适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着眼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一些分值较大的试题,要看能否适用于科学的分层次给分的评判办法。
    语文学科中考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刻板、固定的标准答案框死学生的思想,不是用模棱含混的选择项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不能用简单、武断的评分办法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考试不是惩罚,不能用考试这根棒子摧毁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鼓舞和成功的喜悦。考试中要留给学生观察、思考、想像的空间,要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平台,要为学生创设开展创新的氛围。

    五、依托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抢占网络这块阵地。不断丰富、更新各学科网页内容,做好网上教研、培训等工作。
    六、做好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课改,以科研促常规工作。以课题研究作为提高工作层次,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点,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合二为一,实现教科研一体化。
    七、做好首届教学能手评选准备工作。本学期各学科做好我市首批学科教学能手评选的准备工作,为在下学期教学能手的评选打好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1 1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