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桂林山水》教学资料及风景图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6:5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西省广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她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 45'-109'104'40' ,北纬 24'18'-25'41' ,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565 平方公里。  人口和民族  桂林市现有总人口 476 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壮、回、苗、瑶、侗等 28 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 8.5% 左右,共有少数民族 68 万人。  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 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  气候条件: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C。  土壤条件:桂林土壤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耕作性好,宜发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业。  动植物资源:桂林市有1593种动物种类,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400多种; 水生物有娃娃鱼、鳗鲡等144种。有包括银杉、红豆杉、竹柏、银杏在内的高等植物1000多种。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  矿产水利:桂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17种位于全国前列。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平均总水量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建有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6:58:35 | 只看该作者
桂林历史  距今约一万年前    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   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   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   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  隋唐   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634年)   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属静江节度。  五代十国   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   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元   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  明、清   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1911年为广西省会。  1914年(一说1912年)  改名桂林县。  1940年   始设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   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   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历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异水自然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古有赵观文、曹邺、蒋冕、吕调阳、石涛、陈宏谋、陈继昌、王鹏运、况周颐、唐景崧、近有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黄现璠、李天佑(以出生年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为“文化名城”桂林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6:58:56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建设  城市特色:桂林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辖区内洞穴、石峰数以千计。漓江依山流转蜿蜒,是桂林山水的精华。历代都在桂林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等。市区有文物古迹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21处。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有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4座,处污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自来水厂3座,年供水量达8854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气能力6000吨,用户54666户。公共汽车285辆,运营线路23条。市区道路400公里。人均绿地面积6.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9、51%。  规划管理:注重山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重两顶桂冠,促经济发展,保生态环境,跨世纪决策”为指导原则,以“保护山水名城,建设园林城,发展生态城”为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合理,形式新颖,形成了富有桂林特色的城市发展基本空间布局模式。  经济金融  产 业:桂林是一座基础较好的新兴工业城市。已逐步形成了以医药、食品、汽车、电子为支柱,产品、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  金融保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均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本地银行为桂林市商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新华人寿等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  交通、通讯  公 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国道322、323线穿境而过,其中市境内322线已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拥有桂柳高级公路、桂黄一级公路、桂阳二级公路等一批公路网络,实现100%乡镇通车。  铁 路: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桂林火车站,俗称南站,目前为桂林最主要的客运火车站,车站于2005年翻新,接待吞吐能力大大加强;桂林火车始发站,俗称北站,目前拥有桂林始发,开往北京和深圳(正准备延长到香港九龙)等方向的线路。  航 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混凝土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D(已于2005年升级为4E),跑道长28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目前拥有国际国内航线44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港、澳及日本福冈、韩国济州。  水 运: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  邮 电:本地电信电力网全部建成,程控电话覆盖全市及各县,全部开通了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计算机互联网业务。本地邮政形成了以邮递业务为主体 金融类和集邮类业务为支撑,信息类为补充的多元化邮政业务体系。全市22个邮政储蓄网点与全国31个省市间50多个城市计算机中心主机联网运行,所辖5000多个营业窗口通存通取。与世界130个国家、国内200多个城市开办了特快邮递业务。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119个,公共图书馆13个,市图书馆馆藏信息已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术馆是全自治区文化设施精品工程。广播电波覆盖率95%,电视覆盖率20%。  科 技:有独立的科研院所14个,国有单位科技人员8.6万人,县以上政府部门科研开发机构30多个,在光电子技术应用、新材料、生物技术、精细化工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00多家中外企业在区内投资。  教 育:现有中小学校2105所,在校学生85.95万人; 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62个,在校学生3.83万人; 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学生2.64万人。1997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  医疗卫生: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9个,病床1.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83万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卫生技术人员619人。拥有全身CT、超声波仪等一批先进设备。  体 育:桂林市的体育运动水平较高。技巧、体操、举重、跳水等项目久负盛名,历年来为国家和自治区输送优秀运动员600名,其中有王维俭、颜伟霞、莫慧兰、唐灵生、肖建刚等世界著名运动员。1994年被自治区命名为体操城。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000示个,业余体校10余所,可举行多种国际国内单项比赛。在各类体育比赛中, 桂林籍运动员先后获5个世界冠军,54个国际(亚洲)冠军,168个全国冠军。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桂林小吃  桂林地处岭南要冲,自古官宦商旅云集,饮食习惯南北交融,粤、川、湘、浙、赣、闽均有承传。近世纪以来,粤、川饮食影响大,同时融入地方习惯,又因旅游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特色小吃  桂林最有名的食品莫过于桂林米粉。此外,民间手工制作的马蹄糕、板栗粽等也颇受欢迎。十二县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产荔蒲芋制作的扣肉、阳朔的啤酒鱼和灵川狗肉等。  桂林三宝 桂林三宝是指桂林享誉海内外的三种制品,即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  现在又有“桂林四宝”的说法,即在“桂林三宝”的基础上加西瓜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2-12 17:01:08 | 只看该作者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17: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