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优秀德育论文 “活”出德育的色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8:3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育工作论文 “活”出德育的色彩
山东临朐九山小学 申良智 宋光利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德育课程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思想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德育教学中应该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



有效的活动化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是活动更有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收集生活素材



首先是收集材料。我在上《都是汽车惹的祸吗?》一课时,开要辩论赛,正反双方分别说明汽车的发展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在教师或家长的组织与指导下,从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利用、交流,课堂上才有充分的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资料收集的形式还有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



另外,通过组织儿童进行实地观察,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我生活的社区》一课,带学生到现代书城参观,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体会到知识的伟大。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是文化的殿堂。这样,通过实地参观后再来上课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并有所收获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水平。



二、优化课堂──营造活动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化教学的重要空间,它的选择布置、人气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产生自主的学习需要,激发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情感体验的欲望,进而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室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画报,并定时更换。图文并茂的画报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又在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图画,设计标语,布置教室,这样更能增添亲近感。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把课堂搬到需要学生了解的地方,让学生身临其境。只要是适合开展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兴趣的场所,我们都应该考虑。



三、活动多样──获得情感体验



要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因为“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又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经验与体验的获得,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导悟,也是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极好的补充。要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学习活动:想象、游戏、实践、角色扮演等方式。



(一)游戏。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了,孕育了知识的游戏,不再枯燥乏味,学生轻轻松松很愉快的就接受了。



(二)想象。这一年龄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在学到某一知识点或是看到课文中某一段文字或图片就会展开联想。想象是一种很好的活动方式,学生往往乐此不疲。



(三)角色扮演。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常常能产生神奇的力量。因此,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以孩子爱模仿别人的特点为突破口,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实践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观点的能力。经常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就更易与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社会技能也强。



(四)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又大多贴近生活,要在实际生活中完成养成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还在课外实践。



四、课后延伸──加强社会实践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其价值,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把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发展品德能力,形成良好习惯,主要形式有课后自主训练,小课题研究,心得感悟,课后实践,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等。



五、多元评价──持续发展动力



我们在活动化教学中要“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体现现代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要重视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其他教育参与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道德,而且把评价的权利从学校老师扩大到社会家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养成氛围。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我们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5 04: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