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德与社会》六下-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洪水








洪水灾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据历史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过较大的水灾1 092次,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较大的水灾发生。



1915年,珠江流域的北江、西江同时发生大洪水,珠江三角洲所有圩堤几乎全部溃决。死伤10余万人,水淹广州7天之久,受灾农田43.2万公顷,损失高达100亿元。



1931年,江淮大水,长江中下游的圩垸普遍决口,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被淹,淹没农田近1 000万公顷,死亡人数约22万,武汉三镇受淹达三个月。



1932年的松花江大洪水,哈尔滨市区受淹达一个月,街巷可行船,死亡人数约2万。



1939年海河大洪水,天津市被淹浸长达一个半月,市区70%?80%的街道水深一两米。



1954年长江洪水,淹没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达1 888万人,死亡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63年海河大水,有104个县市遭灾,淹没农田440万公顷。保定、邢台、邯郸市水深2?3米,倒塌房屋450万间,受灾人口2 200万人,死亡5 460人,2 254个工矿企业停产,京广铁路27天不能通车,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



1975年淮河特大洪水,受灾面积1.2万平方千米,113万公顷农田被淹,1 100万人受灾,损失达100亿元以上。



1985年辽河洪水,受灾人口1 200余万人,倒塌房屋17.4万间,受灾农田233万公顷,倒塌房屋91万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1998年长江洪水








1998年长江洪水是继1954年特大洪水灾害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特大洪水灾害。



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减少了很多。据统计,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环。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 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在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面积达1 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由于围垦面积达1 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 700平方千米。



  植被遭破坏的结果,必然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量增加。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和湖泊、水库淤积,使河床抬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萎缩。但多年来,森林采伐与更新比例为11∶1。据1957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20.2%。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一半,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3.94万平方千米,猛增了一倍,占流域总面积的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称之为滑坡。1965年11月23日,云南省禄劝县的烂泥沟发生了一次特大型滑坡,这里山高坡陡,岩石破碎,又受到雨水的影响,大约有3.9亿立方米的山体,顺坡滑下。滑坡所经之处,有5个村庄、85户家庭、223间房屋被埋,死亡444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泥石流








山地洪水挟带大量石块、砂砾和泥土,在短时间里形成急流浊浪,沿山谷倾泻而下,造成极大危害,这便是泥石流灾害。1981年7月9日,四川甘洛县的大渡河支流利子沟爆发了大规模泥石流,历时约一个小时,泥石流总体积约有84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石块达675立方米,重约1 800吨。泥石流活动时,恰好是成昆铁路线上442次旅客列车经过,造成27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 000多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自然灾害监测








监视测量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变化数据,可以为灾害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如,监视天空中的云、湿度、气压等的变化以预报天气;监视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应力的变化以预报地震;监视农林作物中的病、虫、鼠情,以预测农作物和森林病虫鼠害成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七大类自然灾害的监测工作网已疏密不等地布满全国,有几万个监测台、站和哨点,大约有百余万人从事监测工作。



自然灾害的监测方式主要有:1.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2.地面台网监测;3.深部或地下孔点监测;4.水面和水下监测;5.政府部门和群众哨卡监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1:00 | 只看该作者
灾害预报和预防








一般来说,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常出现各种先兆。多数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时空规律;各种自然灾害彼此之间常有一定的关系,具有群发生、链发生的特性;相当多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常有一定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所有这些信息都为自然灾害的预报提供了可能。



在灾害发生前采取的避防性措施,这是最经济又十分有效的减灾措施。防灾的内容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在进行设计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灾害危险区;二是在灾害发生前将人和可动资产撤离灾区;三是在灾害发生时对某些重要工业流程的环节采取自控的或人为的减灾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07:02:00 | 只看该作者

地震前兆








地震是有前兆的,这不但是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民众躲避地震灾害的重要参照。



1.动物出现异常。如,大量的蛇爬出洞来长距离迁移;家禽家畜不吃不喝,狂叫不止,不进窝圈;大量的老鼠白天出洞,不畏追赶;动物园里的动物萎靡不振,卧地不起等。



2.植物异常。如,冬草发芽,已开过花、结过果的果树重花、重果,植物突然枯萎死亡等。



3.地下水发生异常。如,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井水由苦变甜、由甜变苦等。



4.出现地光和地声。如,大地常会突然发出彩色的或强烈的地光,还可能发出轰隆隆的或像列车通过,或像打雷般的巨响。



5.人的异常感觉。地震发生前,某些人也会有异常感觉,特别是老人、儿童、患病者可能更为明显。



但必须指出,并不是说凡有异常就一定有地震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5: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