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随笔《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点滴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1:2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点滴思考
泸州市泸天化小学 先礼芳
上了一年多的《品德与生活》课,确实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下面我就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一、教学设计要因地制宜、贴近学生生活
记得去年我到渠坝去上课,当时,我上的是二年级下册的《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懂得善待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交朋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介绍,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这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资料来源有限,收集的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把这个准备工作改为了解自己身边有些什么动物,它们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从身边的动物说起,由近及远,由此及彼,才能真正达到开阔学生思路的目的。至于让学生认识更多动物,则另想办法。
二、如何克服因教学设施带来的困难
同样是我在渠坝上课,教研室的老师考虑到,我区有很多农村小学,那些地方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一些,为了使教学达到真正的研究目的,于是要求我们上课的老师不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是,我们平时的教研课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多媒体,总觉得多媒体能为我们的教学增色不少。当时,我想,如果能用多媒体该多好呀,我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许许多多他们很少见到或从没见到过的动物;还可以把课本上“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这个故事扫描下来,老师再根据画面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一定受到感动;还可以把最后的三幅图扫描下来,让学生辨别图上的孩子对待动物的方法对不对,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动物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应该怎样和动物相处。
但是,这一切都是空想,我只能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思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我四处寻找动物图片,结果不理想。我忽然想到我班有好多学生在学习绘画,我为什么不把他们发动起来呢?我给这些学生讲明我的想法,得到了学生的响应,于是,我让他们分别画了我需要的动物。很快,一张张精美的画来到了我的手中,我真是无比惊喜。而关于“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这个故事,就只好让学生看着书,老师讲故事。课文最后的辨别图上小朋友对待动物的方法对不对,仍然可以依靠书本进行。
三、合理分割教材内容,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去年,我在百梯小学上课,上的是二年级上册的《我也棒》,这一课,有两个重点:一是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看看自己棒不棒;二是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优点变得更多。针对这两个重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找自己的优点,能展示的尽量展示给大家看看。然后,在兰色卡纸上贴红色优点星,一颗星就代表一个优点,每贴一颗星,都要先在星星上写上自己的一个优点,贴完后,进行展示。接着,是引导学生弄明白,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优点越变越多。接下来,就把自己希望拥有的优点,写在黄色的星星上,贴在兰色卡纸上,进行展示。最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要怎么做,这些优点才能真正属于自己,黄色的星星才能变成红色?当时,我觉得,整个设计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结果,课上完后,我一点都不满意,整个过程就像在急着赶路,拼命赶时间,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下来以后,我反复思考失败的原因,我发现,教学目标过多,没有在重点内容上沉下去,在深度上挖掘不够。要把这个课上好,必须把教学内容分割为两个课时。
于是,我再一次上了这一课,第一课时就是引导学生找优点并展示自己的优点,然后,把自己的优点写到红色的星星上,贴在兰色的天空上,接着进行展示,交流。最后,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你希望自己的优点更多,星星更多吗?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优点和星星更多呢?
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回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优点更多?你希望拥有哪些优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希望拥有的优点,写在黄色的星星上,贴在兰色的天空上,进行展示。最后,提出问题:现在,这些黄色的星星就真正属于你了吗?怎么做,这些星星才能真正属于你?引导学生把愿望转化为行动,真正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两节课上完,我对教学效果相当满意。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游刃有余,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几个重点上都挖掘得较为深刻。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了手忙脚乱的现象。由此可见,合理分割教材内容,是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1:22:51 | 只看该作者
四、重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源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旨。《品德与生活》课实施的是生活德育,以生活为依托,对于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是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陶行知曾说过,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才能起到教育作用。新教材实际体现了这样的价值取向,它关注生活,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发展。
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人教版教材作为面向全国的教材,它兼顾了城市、农村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需要,具有通用性,但是,作为教材,在编写上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学生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是无限的,教师就要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教材所呈现的生活情境入手,让教材里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共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本课讨论的话题转化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比如二年级下册中的《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主题中的第三个话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它是以浙江杭州为例,展示了当地的传说故事、名胜古迹、戏曲艺术和民间舞蹈等。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范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自己的家乡的美丽景色、传说故事、歌舞剧种等,并展示、表演出来,让同学们共同分享由家乡为我们带来的自豪感,激发大家对家乡共同的热爱之情。
五、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关系到整堂课活动的开展。老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现实生活的需求和困惑,根据调查的实际设计教学,设计活动,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的课前准备,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做调查,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我也棒》这一主题,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可是,如果学生在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学生在找自己的优点时,就可能出现冷场的现象。我就曾经两次上过这一课,有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我基本上没有要求学生做任何准备,结果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举手。最后,反复启发之后,有几个学生站起来找了自己的优点,但是,这些优点都仅限于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校外表现等基本没有涉及,思路总是无法打开。一节课上完,我感到筋疲力尽,效果还不怎么好。下来以后,我反复检查自己的教学过程,听取了听课老师的建议,在第二次上课之前,我发了一张表格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分别请家长、老师、同学、邻居给自己找优点,然后填入表格。结果,这一次上课就特别顺利,学生给自己找了好多优点,这些优点涵盖了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收到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多么重要。
六、巧用教材中的情境图
  从《品德与生活》的课改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字占主导地位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图像视觉符号的大量出现,使得“图像”不再是“文字”的补充,而是和“文字”交互作用。由此,“图象”和“文字”成了学生和教师读懂教材的两支拐棍。就“图”而言,是“读图”而不是“看图”;对于我们师生来说,是“读图对话”,而不是“看图说话”。
教材图像中所呈现的事实只是范例,起到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是教师教的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和学生对话的文本,旨在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例如二年级下期的《我和动物交朋友》,在教学中,就不应简单地上成看图说话,书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怎么做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什么。而要通过书中的小女孩观察小鸭、金鱼,喂养白鸽,爱抚小狗,引发学生讲出自己养兔、养猫、养蚕……是怎么做的,由此焕发出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不正是教材上画不出来的学生的真实感受吗?通过这种对话,教材的范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材中的儿童与学生相依相伴,共同成长。这样,是不是可以说教材真正用到位了呢?
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要求我们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活动又分课前活动、课内活动、课外活动。
1、课前活动。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课前准备工作。
2、课内活动。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活动。课内活动有游戏活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欣赏、练习、讨论等。课内活动,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在学生高昂的兴趣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品德的自我建构,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势必会大大提高。       我曾经在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品德与生活》优质课竞赛时,上过二年级上册的     《秋天的节日》,在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情景模拟、欣赏等活动。情景模拟时,我是让学生当孩子,我当妈妈,选一名学生当爷爷,模拟一家人在一起过中秋的情景。我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由爷爷所在的一组先吃月饼,其它学生注意观察。我让学生开始品尝月饼,一个组的学生就开始疯抢盘子里的月饼,然后,一阵狼吞虎咽,月饼吃完了。这时我问其它学生,看了刚才同学吃月饼的情景,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七嘴八舌,发现了问题,比如,应该让长辈先吃,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礼让,他们是各人谁先抢到谁先吃;吃相要文明,有的同学动作粗放,月饼屑掉得到处都是……学生知道了该怎么吃月饼了,这时候,我打开课件,让全班学生一边欣赏月色,一边吃月饼。这一次,很多学生就知道了先给“爷爷”和“妈妈”吃,同学之间也互相谦让。他们边吃边欣赏各个地方各种情景之下的月色,显得非常惬意,完全陶醉在了万家团圆的气氛之中。
3、课外活动
《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学科,课后,我们应该考虑到该学科的综合性,使它与其他学科、学校以及校外的团体活动结合,来加强行为实践的力度。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所以,我们要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共同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外活动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与少先队有关的活动,如“雏鹰争章”活动等。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品德与生活》作为活动课,要提高其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各种课型,以及学生实际,合理地设计课前、课内、课后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八、灵活处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成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成问题,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现代的课堂,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同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我们有的老师,怕打乱了教学程序,面对学生课堂生成问题紧张不已。其实,只要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课前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需要,二是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根据两个方面的要求来收集资源处理资源,做好教学备份,教学时便能信手拈来。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够有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问题。
如有位老师上一年级的《春天来了》这个主题,在引导小朋友认识春天的特征时,多数学生是从天气变暖来回答对春天的感受,而这时有一个学生偏偏说春天很冷。要是没经验的老师可能会误认为这个孩子在乱发言,而这位老师当即肯定说他回答得有道理,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初春的某些天可能比冬天还冷,但天气总会越来越暖和。
记得曾经有一个老师在上二年级的《我和动物交朋友》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介绍自己养了什么动物,是什么样子,怎样喂养。有一个学生谈到了自己在喂养热带鱼时,每天都在妈妈的指导下,给鱼换水。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他对这个学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说热带鱼是不能每天换水的。这时,我估计老师对这个问题也并不一定清楚,于是,老师巧妙地说:“老师给你们出个主意,放学后,你们一起去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给热带鱼换水的。同时,向这位妈妈了解一下,热带鱼能不能每天换水。还可以去查一查资料,热带鱼究竟该如何喂养。”我认为,老师的这个处理方法应该是比较巧妙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了孩子到课堂以外去学习知识、寻找答案的习惯。
九、关于说课
说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说教材。就是分析教材特点,结构。当然,这也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材。
2、说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预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要突破的重点、难点。
3、说教学设计思路和学生的学法。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配合突破重点、难点,设计了什么活动。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后的得失。通过教学,自己认为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自己感到存在着什么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要在自己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可以说一说,说的时候,还要把握分寸),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怎样避免同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5 09: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