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小学品德优质课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2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评课 激活品社教学的生发点,焕发学生学习活力

——全国小学品德优质课观摩活动心得



湖州吴兴区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孟平萍



11月6日到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武汉市举行的全国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展示活动。整整二天的课程,30节课的光盘资料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上课老师的精彩演绎,让我感受到做为一名品德老师要有丰厚的地理知识,有深厚的历史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闻和热点。听了评课专家们的精辟见解,更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学生、教师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更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片面追求单一目标, 忽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实际的品社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品社教学的整体目标,照本宣科,知识“灌输”,课堂缺乏热情的交流与对话,导致学生不喜欢冷冰冰的品社课,对枯燥、教条的说教产生反感;其二,刻意追求活动形式, 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性和教育性,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高潮迭起,但实际目标达成不到位;其三,忽视道德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不善于把道德目标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原因在哪里呢?教师在教学中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活动的预设,没有根据教材、学生、教师与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寻找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发点,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优势,产生内在动力,自觉地开展道德学习,进行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规范。

那什么是教学之生发点?教学之生发点就是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发展要求、兴趣爱好的触发点。教学之生发点应达到教材、教师、学生三要素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共振,是让学生迸发生命活力的导火索,一经燃起就会绽放绚丽的光芒。下面就结合此次全国品德展示课的课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儿童生活发展为生发点,点燃孩子的生命亮点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起点动态生成教学目标。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家长的在乎。儿童的兴趣是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学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去认识去思考,去对照自己原先的认知,通过学习不断的纠正,提高自己的行为、思想水平。在我们的品社教学中要把握孩子们的生活兴趣点,激活孩子的学习创意。

如在喻梅老师在《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教学中,课前安排学生回家用调查采访的形式了解家人的生日,年龄,年轻时做过的工作,最自豪的事,现在最大的愿望,平常的娱乐活动等等情况并制作“我家老人小档案”,收集老人过去所获得的荣誉,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和老人的小故事等进行课上交流,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平时又总被孩子们忽略的东西,去触动学生们记忆的闸门,将他们带入爷爷奶奶年轻时的辉煌岁月。视频短片《接电话》的引入,让学生们意识到老人们对自己的爱无时无刻就在身边,只是太朴素太不起眼,大家都习惯了,因而被忽略了。

该课教学生发点:生活细节  从对爷爷奶奶的认识到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没有教师的说教,仅仅抓住孩子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描述,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了老人对自己的关爱。《孩子,请听我说》更是成为了孩子情感迸发的高潮处,孩子们内心深处已经能真正感受到老人们那无私的爱,情感升华处必是行动改变时。

又如姜春玲老师在教学《神奇的中医》一课时,该课的教学生发点就落脚在“神奇”一词上,每个环节都紧扣“神奇”,从扁鹊治病体会神奇,再从切脉,治疗等方面体会中医的神奇之处,还结合了孩子们天天要做的眼保健操,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医就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29:17 | 只看该作者
二、以教材内蕴为教学生发点,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品社教材一般是显性的,但细心品味,你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更深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寻找教材中内蕴的人文因素与学生实际的契合点,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给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教育者需要犯几次“傻”,将绣球抛给学生,将矛盾转入到他们的合作探究中去。我们要多在课堂中给学生留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去探索,点亮孩子智慧的蜡烛,从自己的实践探索中感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充分的思考和探索,对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掌握。

在我们的“品社”教材中编者精心的设计了“留白”,这种“空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虚”与“实”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内驱力”的动力驱动下,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以“留白”为生发点,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体验感悟中成长。

如彭蕾老师的《塑料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该课,对于四年级同学来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塑料制品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可以说是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用过塑料用口,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孩子们是都很熟悉的,但对于塑料的特性以及它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人们随意丢弃塑料垃圾造成的严重污染认识不足,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的了解?

该课教学生发点:通过图片数据,引导学生感悟白色污染的危害。

同学们在前半节课的学习讨论中发现,塑料制品用途非常广泛,优点很多。随后,老师抛出一个话题,为什么有人说它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呢》老师出示一组白色污染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以全班全校同学为例,计算最常用的塑料袋生产情况,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塑料袋的危害。有了这一些形象的体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生成感情,才能激发起学生环保的情感,从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想出更多的环保金点子。老师利用学生的感官和一组白色污染的图片作为该课堂的生发点,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进而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情感进一度提升,从国家和小公民二个层面上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拓展了教学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想出了各种减少污染的办法,并落实到行动上。用废旧布料制作布购物袋,写上环保行动口号,送给身边的亲人朋友或邻居,真正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又如《不和香烟交朋友》一课中,教师教学时深层次地挖掘,关注孩子的未来,使导行更落到实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给学生注射预防针,能在将来不成为新一代的“烟民”,为此,在课堂的最后设置问题“当十年后,你的环境变了,你会抽第一口烟吗?”教师花了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认识到:以后面对香烟的问题或许会很难,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你能想起今天在这节课上一起交流的内容,多一份拒绝的勇气就足够了,能在日后想想吸烟的危害,学会拒绝就是成功了。

课堂教学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们的品德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向社会延伸”。我们课堂教学的要义: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动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找准教材、教师、学生学习中的生发点,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设计制作学生喜欢的课堂,提升品德课堂的魅力,在常态的品德教学中,努力提高品社教学的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09: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