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桃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由面积概念的教学想到的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三年级学生在认识面积的概念前已经学过长度单位和周长的计算。过去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内容时,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这些概念。吸取过去教学的教训,今天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有意避开了长度单位和周长的有关内容,并且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后一部分内容,在教学前,我预定了两个课时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放在了第三课时,如此安排,只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少受迁移的影响,可往往事与愿违。

教学中有两个环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环节一:当学生发现两个长方形A(长9厘米,宽2厘米)、B(长6厘米,宽3厘米)无法用重叠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时,怎么比较呢?学生在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学具来帮忙,可就在大家用不同大小的学具测量时,我发现了一些现象,有几个组的同学因为课前准备的学具不够,居然拿出尺子,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周长分别是22厘米、18厘米,得出A>B。

环节二:当学生发现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面积单位有哪些?不知道是受前面教学的影响还是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有不少学生指出面积单位有厘米、分米、米。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学生都能通过交流得以解决,但我一直很当心,关于面积和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差异,有学生今后肯定会混淆不清,其实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后,可以说学生掌握得都不错,但一旦教学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后,有一些学生开始有些糊涂了,特别是将二者混在一起,犯糊涂的学生更多了,为什么在教学中会出现如此现象呢?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知识的迁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知识迁移有时是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可有时却又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后一方面,如何克服,看来有意避开的方式并不可取,用什么方式才能变阻力为动力呢?如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说不定这正是有用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一生成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辩论、交流,说不定反而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计算工具教学的尴尬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四年级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遇到事情能做到一定的冷处理。可我班的58个学生却做不到这一点,教室外稍微有点动静就会集体伸出头去,课堂上只要有点小插曲,教师里就会乱成一团。为了整治这班家伙,每个任课教师上课去都要拿着一根长长的教鞭,敲桌子使学生镇静,我也不例外。

今天由于课堂上多了一些学具(算盘、计算器),孩子们更猖狂了,特别是当他们看到我拿着的大算盘,个个都非常惊讶,也充满了好奇,顿时教室里就吵开了锅,至少过了好几分钟才得以安静,新课才能开始。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只好改变原有的思路,顺着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已玩起算盘来,什么读数、拨数,学生根本没有问题,但在学生拨数时,我发现不少学生的指法有误,就提出要和他们交流一下拨数的指法,可这些学生就是不爱听,这哪有听到“噼啦啪啦”的声音好玩,无论我怎么讲,甚至拿起棍子不停地敲桌子也不凑效,看到如此场景,我只能甘拜下风,败下阵来。

在随后进行的认识计算器的教学中,考虑到孩子们已经非常熟悉,教学前我打算把重点放在认识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方面,但教学进展的并不是十分顺利,此时他们的兴趣大都在玩弄计算器上,由于每个学生的计算器不尽相同,各自都在向同桌的同学炫耀自己的计算器。看到如此情景,我只好改变思路,让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这样一来,课堂上又吵成一团,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处境。

此时,离下课还有近十分钟,可我感觉这节课特别长,由于孩子们的异常表现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的心情变得很差,教学语言也变得软弱无力,于是就把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整个一节课,弄得我已经筋疲力尽,学生也一无所获。

这种现象在我们班,不是个别现象,几乎每学期每门功课都会出现好几次,特别是知识性不太强的课出现这种情况的机率会更高,主要原因有:一、由于知识不强,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无形中就会降低,特别是这样的内容操作性又特别强,一部分学生一动起来就没有办法收拾,造成课堂上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这班学生从一年级起,学习习惯就不怎么好,当时是觉得他们大小(有近一半的学生是不足龄的),于是就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习惯一旦养成改变就比较困难。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在教学前对这一教学内容的认识不够深,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教学设计没有新意,没有突出教材原有的框架,全面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情况,导致设计过于肤浅,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我 发 火 了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这段时间一直在教学运算定律,按理说上周就应该结束本单元的课程,可就在最后的复习、综合应用阶段,发现有些学生仍然把握不清。于是,只得又补充了一些综合练习题,试图在学生掌握的更加熟练些,可几天过去了,情况似乎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前些天做错的,现在依然是错的,前些天不会做的,现在依然不会做,前些天搞混的,现在依然混淆不清。一句话,也就是经过几天的综合练习后我和学生又回到的原点。

根据每天作业的反馈及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不清,如:25*36=25*4+25*9,32*125*25=4*25+8*125;二、减法的运算定律理解不透彻,存在着滥用现象,如:。672-36+64=672-(36+64);三、不会灵活运用除法的运算定律,如:540/36=540/30/6或540/6*6;四、综合运用时,滥用定律,这类现象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经常碰到,如:156+78+44-198=156+44+198-78。

以上的错误,并不是个别现象,并且有些学生是再三出现同样的错误,面对这些问题,每出现一次,我都要列举同类的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如:25*36=25*4+25*9,学生在分析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25*36表示的是36个25,而后一个算式表示的是4个25加9个25,是13个25,两个算式的结果不相乘,不能用等号连接。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可就在其他同学分析过后,又有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5*36=25*4*25*9,仔细分析,他还是受乘法分配律的迁移,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用在了乘法对乘法上。其它类型的错误也都比比皆是,每一种错误,今天分析过后,一些有错误的同学在别人的提醒下,可以独立完成订正,可到了第二天,错误依旧,如此反复,弄得我心情坏透了,一些学生也跟着遭殃。

就在今天中午,又有同学出现了第一种错误,到今天此,这类题目我已经在上周四、本周一、本周二三次讲解,居然又有不少学生出现了一模一样的错误,我的气都不打一处了,狠狠惩罚了他们一顿,搞的教室里气氛紧张,我也气得发紫,逼着他们自己订正、重写,最后他们用了差不多半小时才完成了两道题的订正。

我也不知道这一单元,出现这些错误是不是个别现象,或许是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在前一阶段的逐一学习定律阶段,学生并没有出现在不理解的现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简便计算,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每教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及时复习前一定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比较,使学生能较清楚地掌握他们之间的异同,为后面的运用打下伏笔,可尽管努力了,效果还是不近人意,弄得我都有点心灰意冷。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学生的错误,我一直坚信,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可如果接二连三的出错,不得不让我怀疑起这一“资源”,怀疑起孩子们的听课效率,为什么会出现上课讲,下课错的问题呢?难道是学生没有理解,还是分析的不到位,间或是学生根本就不在意自己的错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一可能使我又不得不怀疑起学生听课的效率,现在有好多孩子都存在这种现象,他们认为一个新的内容,他投不投入关系不大,他们在乎的只是结果,至于过程,和我没有多大关系,如此以冷漠的心对待学习,我真有点害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使遗憾不再遗憾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开学初到学校,每每见到孩子们,都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特别激动,激动之余,总感觉到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能在新的学期里能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虽然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但总觉得有一些遗憾:比如我班的文琴同学,她并不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不太善于和人交往,学习上只是基础太差。由于基础太差,她一学期几乎一无所获;原来会的仍然会,不会的仍然不会。每次和她交流都很难听到她的声音,因此我根本不了解她的问题所在,她需要什么?对她的辅导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如果这样下去,到小学毕业时,她的成绩可能只有一位数,比她的年龄都要小,真是这样的成绩也不利于班级平均水平的提升,怎么办呢?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只要我走到她身边,她的绝对动作就是不停地擦,可见她是一个完全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我判断:帮她找回自信,是解决她学习问题的钥匙。

刚开学,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比较轻,我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帮她一把。为了能得到她的信任,我有意征求了她的意见,得到了她的默认。

为了能了解她的基础,帮她树立信心,我们的合作只能从基础知识开始,第一天,我选择了表内乘除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发现口诀不熟练,达不到脱口而出的境界,而10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不大,只是计算的速度有点慢,看来,有必要帮她熟练掌握口诀;第二天,表内乘法的熟练程度已经有所提高,辅导内容也进一步提高,拓展为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先口算,再笔算,不过以笔算为主,我想追求短期效益;第三天,因数也有两位数拓展到三位数;第四、第五天,辅导内容拓展为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这两天已经能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正好,新课的内容主要是混合运算,为了考查她的计算能力,在训练中时不时地增加一些混合运算的内容,当场反馈的情况来看还不错。

单独交流时,每做对一题,我总忘不了夸她两句,每每听到我的夸奖,她总以微笑回报,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孩子也我和亲近了很多,快乐也写在脸上。

这只是她的学习生涯的一个片断,今后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我期望:自信、快乐常伴她左右!我们的合作更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感悟“教育均衡”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每到新的学年,中心小学的各个教学班都要新增不少生源,特别是中、高年级要集中全镇大部分村小、及教学点的学生,这种中、高年级集中办学方式在农村乡镇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现今计划生育抓得好,生源少,这种办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化教学资源,体现教育的均衡性。

可这件好事却让中心小学的教师非常头痛,关键原因还是村小的教学质量差,并班后这部分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就拿这两天并到我班的7个学生来说吧:开学第一天,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进入到教学的状态,学生似乎也还没有从假期不回过神来,于是就找来上学期的试卷让学生订正。在发放试卷的过程中,我也浏览了一下刚转来的学生的成绩:最高分7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不足50分,比我班原来的平均成绩少了十几分,简直不可思议。

可经过两天的接触,和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这7个学生中除了两个学生学习新知识慢一点外,其他几个能完全跟上班上中等学生的水平,特别是有几个课堂上特别投入,如此表现,不可能学不好呀,这又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一,村小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村小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一般的教师都不愿意去,即使勉强派去任教,教师也是走马灯似的更换,而能在哪里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这部分人一般都是民师出生,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素养。民师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产物,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有些是教师甚至是父子两代人的老师,虽然时代不同,但这些老教师还是秉承着过去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如今的教学相比几十年来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所沿用的还是过去的老一套。

其二,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过去有句俗话:生姜还是老的辣,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并不是这么回事,一部分老教师感觉到自己的教育生涯已成定数,没有什么看好的前景,特别是大多数职称、工资都已达到了最高点,没有变动的可能。特别是有些的年龄不太大的老师(50岁左右),通过各种关系早在几年前就病退在家,而学校为了照顾他们的利益,并没有上报,他们依然享受着高工资、高职称,这些教师的作为及学校的管理方式,让其他的同龄老师产生了攀比心理,影响到了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因此工作起来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工作态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只能为这些孩子惋惜,如果他们不是属于村小,而是早在三年前能就读于中心小学,且不说他们其它能力的发展会有多强,但最少在基础知识这块一定会比现在扎实。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体现教育的公平,如今在农村小学已经开始实行寄宿制,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学生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管理的难度大。另外,有些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也相当的差,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寄宿制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大力发展寄宿制,改善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间教育的均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我能为你做什么?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这学期从村小转过来的学生中,有两个特别有特色,其中一个不管做什么始终低着头,好像永远在低头认罪,另一个课堂上总是拿着笔不停地写着,这两个孩子一入学我就发现他们与众不同,多次沟通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开学一个月来除了会读一些大数外,本学期所学的其它的知识掌握的都不是太好,有些根本就没有掌握。在这中间也断断续续地对他们进行过一些辅导,但由于基础太差,收效甚微。有时,看到他们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我真有点恼火,语气也有些硬,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看到我更不敢讲话了。

本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面,其实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技能,没有过多的思维含量,一般智力水平的人都能接受。可从第一次教学口算后的作业中发现这两个人是一题也不会。怎么办呢?昨天中午,我叫来了两个人,了解到他们原来连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都不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于是我就从两位数乘一位数慢慢手把手地教他们一题一题的做,一个中午下来,其中的一个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了,另一个还有点困难,在辅导他们做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鼓励,并不时地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告诉他们如果这样下去,肯定能学好,只要他们愿意学,一有空就来找我,我都会教他们。上课了,两个孩子高兴地走了。

今天早上,我正在“游”饭碗,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喊声:老师好。一个月来,这个孩子可是第一次叫我,当时我真的很激动,连忙问道:想不想做题,她马上转过身跑到教室里拿来作业本。又经过一个早晨的辅导,这两个孩子进步都挺大:一个已经能慢慢跟上教学节奏,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是非常慢的,另一个也已经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了;经过两天亲密接触,两个孩子和我不再陌生,愿意与我交往,这才是主要的。

思考一:虽然我不太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我认为只要教师肯付出,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通过接触这两个孩子,如果他们基础能好一些,我也有耐心一些,相信他们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思考二:这两个孩子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农村的老人,一般都没有文化,在家中,他们只能供给孩子们最简单的吃穿,至于教育方面,只能靠天收,特别是有些年龄偏大些的长辈,家庭教育简直就是空白。其实在我们学校,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有近四分之一学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出去打工,这一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长期跟随老人,缺乏教育,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差,给教育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早期的智力启蒙教育和学习期间必要的家长监督,不少都成了学习上的“钉子户”。看到这种情况,每次家长会我都不会放弃向家长灌输挣钱重要,孩子也重要的思想,可家长们看到的是都眼前的利益,孩子成才与否那是今后的事情,现在还不着急。我估计,今后相当长的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会成为农村教育的一块心病。

思考三:孩子们的心理也有一杆秤,你亲近他,他也能亲近你。有了亲近,他将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就拿今天的例子来说吧,过去的一个月,我也没有少教过他们,可就是吃力不讨好,可我一旦改变了方式,孩子们就会主动找到我,有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习效果显著就明显不一样。如果我能坚持一个月,这两个孩子肯定会有不小的进步,但愿能坚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是谁惹火了你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案例]:

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正低头写着课堂作业,我按座位顺序轮流检查学生作业订正情况,不时地指出其中的错误,指导孩子们正确订正。转着转着,我走到了小挺的身边,这孩子大粗心了,居然将7-5算成3,看到这样的错误,我半开玩笑地说:小挺,你长大读四年级了, 7-5也长大了。其他正在写作业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个个都笑起来,边笑边说:7-5怎么等于3,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算了,小挺,你要到一年级进修去了(课堂上孩子们粗心犯了错误,我经常和他们这样开玩笑)。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写作业,我马上制止了他们:笑什么?你就没有犯过这种错误。说完,我转身走向另一个学生。谁知,小挺火了,大声吼道:笑——笑——笑什么?我回头一看:此时的小挺,全然没有了平时孩子似的天真样,此时的他,脸红脖子粗的,恨不得将人吃下去,谁看到都会吓一跳。可孩子们毕竟不懂事,没有被吓着,纷纷指责他过于激动。为了能让他冷静下来,我立马制止了其他孩子,站在那儿看了他几分钟,离开他,他看到没人理睬,火气也慢慢小了,就自己订正作业,然后拿给我检查,我当时并没有理他,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在剩下的几分钟里,他独自一人写着作业,一直到下课,又走到我身边,拿作业给我检查,这次,我没有让他失望。

放学后,我把他叫到身边:老师为什么要把你留下?听到我的问话,他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说:老师,我错了。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不忍心指责,也学起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方式和他交流起来:你能留下来,我真高兴,看到你流眼泪,我也很难过,你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我不该在同学面前和你开玩笑;你能向我道歉,说明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过我提醒你,以后千万不能太激动。孩子毕竟是孩子,擦干眼泪,笑着跑走了。

[反思]:

这个孩子,平时挺机灵的,与同学老师相处的都还不错,但有时也会出现磨擦,一旦有了矛盾,处理的不恰当,就会犟得像头牛,过去,曾经在课堂上和同学发生矛盾,教师处理,他居然和老师干起来,闹得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好叫来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威慑下,他不得不有所收敛。

面批作业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经常采取开玩笑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也为善意地提醒他们今后尽量少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和这班孩子相处的几年里,我会不时地用这样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们也和我特别亲近,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冲突。可是今天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伤害。

回顾今天的冲突,引起小挺发火的原因有二:一、我不该在同学面前指出他的错误;二、班上的同学不应该嘲笑他。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尊心特强的孩子,每个自尊心强的人都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自尊,不能有一点伤害。一旦发现受到损害,就会用其它方式极力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但往往在这一过程中又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可是看到这个“好怒”的孩子,我也有点为他担忧,人生的路是漫长的,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对于一个孩子,面对如此激动的场面,老师、同学都可以包融,特别是孩子,瞬间就会忘记,过后还是好朋友。但今后走上社会,如果还是如此易怒的个性,怎能与家人、同事、朋友相处、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14: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