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30|回复: 0

小学生校园安全主题教育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22: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学生校园安全主题教育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二)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2.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02: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