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新思维”教词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在公开课上尽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的一个环节,原因在于大多数老师认为很难出彩。即便在家常课中,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词语教学,难道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吗?词语教学能否像其它教学环节一样精彩纷呈,常教常新呢?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其实,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对于词语教学,我一直以为,没有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的词语是不可能被主体顺利调遣或正确使用的。当词语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这样的词语,是心理机器旁一个孤零零的生锈了的零件,是生机勃勃的心灵之树旁的一片枯萎的叶子,是游离于学生旺盛的精神系统之外的孤独幽灵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下面试以笔者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

语境涵咏——触摸词语的温度。在词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只能将词语教得缺乏温度。其实,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因此,在词语教学中,笔者常用的一个策略,就是创生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

教学片断1:《我盼春天的荠菜》

师: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平常也许没有听过,也许听过但是没有见过,也许见过但是没有吃过的东西:

屏幕出示词语:嫩蔷薇枝  才开放的映山红  青豌豆 青枣 青玉米棒子

马齿苋  野葱 灰灰菜 荠菜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随机正音)

师:读得挺棒的!大家发现没有,这些东西都是植物,而且是作者小时候吃过的植物。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植物——

生:(齐读“嫩蔷薇枝……荠菜”等词语)

师: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能吃到的也只能是这些植物——

生:(接龙读这些词语)

师:饱尝饥饿的张洁,对这些植物,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起再读这些植物的名字——

生:(齐读这组词语)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词语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词语,都和作者张洁小时候的“饥饿”经历有关。可以说,“饿”是全文叙事的一个大语境。因此,在教学这组词语的时候,笔者通过三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涵咏。这样一来,整组词语,就以它们独特的意象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小时候的张洁狼吞虎咽地吃这些植物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当词语成为鲜活的画面,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

在语境中涵咏,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推进中,就是在作业设计时,我们也可以精心安排,尽力让每一道词语训练的题目也富有情感的温度: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提示:词语是有温度的,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请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试着将这些词语分成两类,你心中的英雄形象一定更加高大。

居高临下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全神贯注

昂首挺胸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大举进犯

可以想像,学生做题的过程,也就是感受和触摸词语温度的过程。在感受中,孩子们会自觉地将五壮士的英勇和敌人狼狈进行对比,进而充分感受五壮士的豪迈与英勇。

想象品读——点染词语的亮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让孩子们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进而点染词语的亮度。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是的,词语只有与精神同构了,才能在主体心灵中获得持久的生命活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7:56:00 | 只看该作者
互文勾兑——开掘词语的深度。语文教学当与人的言语生命特性相统一,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与人的言语生命规律相契合。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旨归。在词语教学中,不同样式,不同意蕴的言语之间的勾兑和交互,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的相互照应、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词语教学,因为有了多重文本的参与,而使得词语的深度得到应有的开掘。

言语表现——提升词语的效度。窃以为,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 10: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