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6:25:05 | 只看该作者

第15课时: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10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因为4×12=48, 所以4×120=480
⑶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⑵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醒学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2.想想做做2
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5
引导学生读题。
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
学生填表。
6.想想做做6
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6:25:10 | 只看该作者

第16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材25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1.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结合例子说说在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
3.分组自由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出示:350×2的积是(    )位数,积是(   )百多,积的末尾有(   )个0。
学生独立思考:
(1)怎么不计算就能知道积是几位数?
(2)积是几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
(3)你认为积的末尾有几个0?
先小组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二)综合练习
1.第25页第2题。
小卡片出示口算题,进行口算,并选择其中几题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只要先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第25页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提问: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3)小结:用竖式计算时,乘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个位对齐,要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第25页第4题。
(1)出示题目,读题目要求。
(2)学生先估算,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填表,指名回答,再集体交流。
4.第25页第5题。
(1)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求一共有多少袋?独立完成。
(3)同桌校对、交流。
三、拓展延伸。
完成25页思考题。
1.要使积最大: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大?
(500×7或700×5)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
2.要使积最小:同学们先来估算下,用几百乘以几积才能最小?
(200×3或300×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
四、评价总结,升华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收获?觉得自己的课堂表现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6:25:17 | 只看该作者

第17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26页复习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提出复习的必要性。
二、练习指导
1.第1题。
同桌相互口算练习。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小结:口算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口算的能力和速度。
2.第2题。
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以又快。
3.第3题。
    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
小结提问:(1)乘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个0。
         (2)乘数的中间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1个0吗?
         (3)乘数的末尾和中间都没有0,积里面也一定没有0吗?
4.第4题
(1)独立进行估算。
(2)组织交流估算方法。
(3)分组进行竖式计算。
(4)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第5题。
(1)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6.第6题。
(1)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做。
(3)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7.第7题。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你打算如何估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今天你哪些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6:25:23 | 只看该作者

第18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27页8-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就来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练习指导。
1.第8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观察上下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3)你能利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填空吗?
130×12=130×(    )×(     )   
2.第9题。
(1)先让学生观察下每组算式规律。
(2)猜测(估算)每个算式的结果。
(3)独立完成计算,交流规律。
3.第10题。
(1)出示情景图,理解题意。(让学生指指小华小华和小芸上学和回家走过的路,理解小华一天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52个星期是多少天?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李叔叔带了1000元,够买5辆儿童车吗?你是如何知道的?你能估算下,够买几张儿童床呢?
(2)买4辆儿童车和1张儿童床,一共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拓展延伸。
课本27页思考题。
(1)        学生独立审题。
(2)        你能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吗?
(3)        你从示意图上发现了什么?(2个850米)
    四、全课小结。
        你又学会了哪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技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8-31 20:35:25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全册在哪里下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9-5 16:36:5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太棒了,期待第二单元出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10-8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帮助太大了,期待第二单元的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8 1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