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和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2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和实施策略
摘要:由于受地域、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显著。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种差异,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教学效果。这需要引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思考解决的方法,让所有学生能力都有所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差异原因;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言
由于受地域、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水平差异都非常显著。作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这种差异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教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需要引起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思考解决的方法,让所有学生能力都有所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调查分析,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主要由环境差异、操作技能的差异、性格兴趣的差异等。
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的原因
1、教育环境的差异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硬件的投入。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部分学生接受到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部分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从未摸过。因此,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不同,是造成中学阶段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有很多家庭购置了电脑,这些家庭中的学生对电脑的熏陶,耳濡目染,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已掌握了八九不离十。有的家长为培养孩子的特长,甚至利用双休日,寒暑假送孩子上各种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知识,这些孩子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有些家长对电脑观念上偏激,视电脑为“毒瘤”,拒绝孩子碰电脑,或为了孩子的学习不买电脑。
2、操作技能的差异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是非常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平时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平时不爱动脑筋、实践操作能力差的学生便处于劣势。操作能力差异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使用计算机多的少,没有使用过计算机的学生和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学生有较大差异。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这门课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的应用,有些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甚至学习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切从零开始;而有些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了,这就造成了学生之间客观上的差异。如上课时学生甲比学生乙思维要敏捷;学生丙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学生丁则擅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学,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甚至参加过电脑作品大赛,有的则连电脑都从未接触过。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28:38 | 只看该作者

3、性格兴趣的差异
学生普遍对电脑感兴趣,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同。我们对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因为喜欢玩游戏才对电脑感兴趣的占了61.9%,这些人中以男生居多;其他的人有的喜欢打字聊天;有的喜欢网页制作;有的喜欢动画设计;也有极少数同学对编程饶有兴趣……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不同,碰到感兴趣的,就会认真听,积极钻研;而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的不同。也反映在课堂上,如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软件操作时颇感吃力;有的学生做作品创意不错、美工很好,但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力不强。又如A类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类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三、差异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任务驱动教学
(1) 创设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2)提出任务,在刚才创设的情景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查阅信息资料,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任务探究,在探究中有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时,要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
(4)学习评价,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
(5)总结点评,最后教师要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本节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理清思路,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得到提高。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或技能。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本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汇总表。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的完成。任务分解时,各个小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设置,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不至于完全无头绪而放弃做题,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进行。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28:42 | 只看该作者

2、分组合作教学
教师要对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情况做细致的统计和全面的分析,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个组内按照本人自愿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挑选出所谓的电脑“小专家”,“小能手”作为“合作教师”。同时,选出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兴趣淡薄的学生作为被帮助的“伙伴学生”。一位“合作教师”可以带2-3位“伙伴学生”。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和谐地运作,积极地互动,并分享彼此学习心得,进而达成有效的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差异教学中运用学生分组合作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3、教师个别指导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能力强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个别指导。对于班级中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老师在教学中要多给予关注,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尤其是差生,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教师在上课时,针对相关问题,可以个别指导,同时教师还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可以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计算机空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好这种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如何找到教学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让差异转变为优势,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人人学有所成,有所发展。实际上,如果能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变通方法与策略,变不利为有利,则学生差异性问题并不值得我们如此畏惧,反而会成为最有益的力量源泉。但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挖掘学生潜能和团队智慧,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建设学习型课堂,在师生共同发展中彼此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7: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