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北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做游戏 守规则》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1:4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游戏 守规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游戏中的规则。
2、通过实践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了解规则的意义。
3、知道规则是可以修改的、尝试修改规则。
教学重点:
了解游戏中的规则。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
教师活动:和学生自由谈话,互相了解,拉近距离。课间,我们玩了许多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说说游戏有哪些益处?(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游戏能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玩一玩游戏,高兴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设计意图:提前预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与学生拉近距离。
活动二:尽情游戏,凸现存在的问题,感悟规则的重要。
教师活动:出示球,引发学生玩游戏的兴趣,感悟规则的重要。
要求:动脑想一想,可以怎样玩?
学生活动:1、学生交流。
          2、全体参与游戏《背挤球》(全体同学分两组进行“背挤球”比赛)
设计意图:精心营造情景,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暴露游戏时常见的问题一,有些同学不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活动:交流活动感受引语——
1、刚刚玩的游戏里有什么规则?
2、谁想告诉大家你刚才玩的快乐吗?为什么/
3、最后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
1、介绍游戏过程。说说影响自己心情的原因?
2、假如有人不遵守规则会怎样?
设计意图: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彼此联系,凸现游戏中的自我,有的 学生遵守游戏规则,有的不遵守游戏规则。通过做游戏,人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活动三:再现游戏,制定规则。
教师活动:引语:针对刚才的问题,想想如何使游戏玩的公平、顺利、开心?以“夹弹珠”为例讨论
学生活动:讨论并制定“夹弹珠”游戏规则。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表
学生活动:全班确定制定的规则,填写规则表。
学生活动:在两分钟之内看哪一组“夹弹珠”来的最多?
设计意图: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并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体验规则,使得对规则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四:规则可以修改吗?
教师活动:1、引语:所有的游戏都有规则,制定规则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玩,但实际情况有变时,我们怎么办?
2、播放录像:打乒乓球、打沙包、点鼻子、打纸牌等游戏。
学生活动:1、每组选一个喜欢的游戏说说该游戏中的规则。
3、根据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每组4、5、6人不等),时间为5分钟。
教师活动:引话:刚才每组同学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但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你们玩得并不顺利、开心。谈谈游戏感受。
设计意图:此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按录像中的游戏规则并不适合实际情况,学生自动提出修改游戏规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小组修改游戏规则。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小组修改游戏规则。
2、学生做修改规则后的游戏。
3、学生再谈感受。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原因,我们常常觉得根据原来的游戏规则玩游戏会不太适合,可以修改游戏规则,但修改游戏规则一定要公平、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做游戏,修改游戏规则,使学生认识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但这种变通一定是 经过大家同意,更加合理、公平。
学生活动:分小组打纸牌,每组人数不等,2——6人。
教师活动:教师给每组发放一副纸牌。
要求:每组人数不等,有2人、3人、4人,小组制定规则,自由玩,玩得顺利、开心。
实践意图:通过每组人数不同,而玩游戏的规则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修改的。
老师总结
通过做游戏,让我们明白要想游戏时,玩的公平、顺利、开心,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修改游戏规则。同时,大家也懂得了要想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就要在游戏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1:44:16 | 只看该作者
《做游戏 守规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规则。
难点: 2、初步建立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各种游戏规则、小学生守则等。
学生:熟悉班级制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同学们真聪明,会玩那么多的游戏,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到操场上玩你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设计意图: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游戏体验
1、感悟规则:
(1)、师:刚才玩游戏玩得高兴吗?老师刚才观察了同学们玩游戏,有些玩得很高兴,有些玩着玩着就吵起来了。为什么呢?
找几个学生回答:没有遵守规则。
师: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时只能有一只老鹰,如果有一群老鹰,鸡妈妈再有本事也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小鸡了。老鹰一多游戏就玩不成了,大家也就玩得不开心了。怎样玩大家才能玩得开心呢?
(2)、老师请同学们再玩一个游戏,叫“搬球”游戏。比赛要求:全班分成四个组,两组两组进行比赛。两组各一个面对面抱紧,把球夹在中间运到终点再回来交给下一个同学。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让学生感知规则的作用。)
2、运用规则
同学们玩得开心吗?谁来说说,这次为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了?
师:对,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游戏的规则,同学们只有按游戏的规则去做大家才能玩得开心、玩得愉快。所以说做游戏要守规则,大家同意吗?请大家把这点写在纸上:游戏有规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的书写本节课重点。)
3、制定规则
(1)展示调查结果
师:课前老师发给同学们一个调查表,你们都去做了吗?(指名汇报调查结果)
小结:同学们深入到商场、书店、电影院、公园、马路等公众场所,通过观察找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则。请大家把自己寻找的规则贴到这块黑板上。
(2)讨论调查结果
师:请同学们到黑板上来看看大家调查到的规则,讨论一下哪些是自己没有观察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展示调查结果和讨论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拓展规则
  1、出示录像,让学生观看并进行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从刚才的录像我们知道在学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学校的规则,也就是我们学校所定出的规章制度去做。
2、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找到的规则真不少,老师也找了一些规则,把它制成了录像,想看看吗?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内容有:教室的课表;各班的公约;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上班签到;请讲普通话;课堂纪律)
师:怎么样,看了老师的调查报告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四、小结: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自行体验到,没有规则,游戏就乱了套。为新游戏制定规则,使学生体验到,规则定的越完善,大家玩起来就越和谐;规则定的越有趣,做起来越开心。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21:44:39 | 只看该作者
《做游戏 守规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体验了解规则。
2、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有规则。
3、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规则。
2、初步建立规则,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
1、老鹰捉小鸡
老师带领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共玩两次,第一次有一只老鹰,第二次又好几只老鹰。
(1)、师:刚才玩游戏玩得高兴吗?老师刚才观察了同学们玩游戏,有些玩得很高兴,有些玩着玩着就吵起来了。为什么呢?
找几个学生回答:没有遵守规则。
师: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时只能有一只老鹰,如果有一群老鹰,鸡妈妈再有本事也保护不了自己的孩子小鸡了。老鹰一多游戏就玩不成了,大家也就玩得不开心了。怎样玩大家才能玩得开心呢?
2、通过做游戏 ,在游戏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的作用。
二、我们一起做游戏
1、打开课本,看书本上的内容,说一说,做游戏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2、还有哪些游戏盒活动需要遵守规则?
3、制定规则
(1)展示调查结果
师:课前老师发给同学们一个调查表,你们都去做了吗?(指名汇报调查结果)
小结:同学们深入到商场、书店、电影院、公园、马路等公众场所,通过观察找出了许多不同的规则。请大家把自己寻找的规则贴到这块黑板上。
(2)讨论调查结果
师:请同学们到黑板上来看看大家调查到的规则,讨论一下哪些是自己没有观察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展示调查结果和讨论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评一评
  1、课本上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2、老师讲解,给出正确的做法,并且督促同学在做游戏时,一定要将规则。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从刚才的录像我们知道在学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按学校的规则,也就是我们学校所定出的规章制度去做。
四、小结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自行体验到,没有规则,游戏就乱了套。为新游戏制定规则,使学生体验到,规则定的越完善,大家玩起来就越和谐;规则定的越有趣,做起来越开心。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生活处处有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06: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