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学前班社会课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周
  课题:和快乐做朋友
  目的
  1、知道生气的时候不随便乱发脾气,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
  2、初步懂得哪些情绪有益于健康,逐步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准备
  《社会》第20---21页。铅笔或彩笔。
  过程
  1、分组谈话:我的快乐。
  让幼儿相互说出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
  2、指导幼儿看课本第20页,请幼儿判断画面中的小朋友是快乐的吗?并用笔做上标记。
  3、请幼儿听故事:〈〈不高兴的时候〉〉
  4、集体讨论:
  (1)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
  (2)你有过不高兴的时候吗?你是怎么做的?
  (3)怎样保持快乐的心情?
  5、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
  6、指导幼儿看课本第21页,请幼儿选出好的宣泄情绪的方法,并用笔做上记号。
  -------------------------
  课题:给你一封信
  目的
  1、感知古代与现代传递信息方法的不同,了解信的传递过程。
  2、体会送信的辛苦,培养对邮局工作人员的热爱之情。
  准备
  1、一封以:“春姑娘”的口吻,写给学前班的孩子的
  2、联系好参观地点,确定好参观路线。
  过程
  1、出示好准备好的信,阅读信的内容,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体问引起幼儿思考:信是怎么传递给我们的?
  3、组织幼儿参观邮局,观察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情景,感知劳动的快乐与辛苦。
  (1)观察邮局里的人们,了解邮局的作用。
  (2)观察邮局里的人们的劳动,了解信件发送、分件、传递的过程。
  4、讨论:邮递员叔叔、阿姨的工作,为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如果没有邮递员,人们可以传递信件吗?如何传递信件。
  5、知道幼儿翻开社会课本第22---23页,了解一封信的传递过程,进一步体验邮递员的工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6、启发幼儿制作一封“画信”,学做小小邮递员,将制作的“画信”送给收信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周
  课题:在商店
  目的
  了解售货员工作的地方,认识售货员劳动的特点,培养尊重售货员的情感与态度。
  准备
  1、熟悉《熊猫售货员》的故事
  2、在家要家长带着参观供销社、百货商店、超市等有售货员员工工作的地方。
  3、要求幼儿自备1---2远钱。
  过程
  1、讲述《熊猫售货员》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售货员工作的特点。
  2、参观学校的小卖部,进一步感知售货员工作的特点。
  3、结合社会课本第24---25页,进一步提议售货员工作的特点,激发对售货员尊重的情感。
  4、组织幼儿玩商店的游戏。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设计吃各种商品,标上价钱、生产日期等,分类陈列,自制钱币,半夜角色,进行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4: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周
  课题:叔叔、阿姨,谢谢您
  目的
  1、了解生活中的劳动者,感知他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尊敬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访问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熟悉“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过程
  1、出示父母的照片,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启发幼儿关注父母的工作。
  (1)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父母或家人的工作情况。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工作的。
  2、结合社会课本第26----27页,知道幼儿阅读并思考:
  (1)画面上的叔叔、阿姨,他们在干什么?
  (2)叔叔、阿姨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3、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没有叔叔、阿姨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4、介绍“五一”劳动节。
  5、启发幼儿围绕“如何为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祝贺节日”谈谈自己的想法。
  6、组织幼儿组成不同的活动小组,进行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十一周
  课题:生活中的劳动
  目的
  1、进一步感知劳动与人们的关系,培养劳动的兴趣。
  2、逐步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乐意为大家做事的习惯。
  准备
  1、熟悉《千人糕》的故事。
  2、一块可供幼儿品尝的小糕点。
  3、做标识的卡纸板一大块。
  过程
  1、讲述并品尝《千人糕》,启发幼儿感知劳动的价值。
  2、指导幼儿阅读社会课本第28----29页,启发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
  3、组织幼儿以组为单位,参与“整理书包”、“擦桌椅”、“给花儿浇水”等方面的活动,体验劳动的愉快,欣赏劳动的成果。
  4、启发幼儿为自己制作“爱劳动的孩子”标识卡,请幼儿在上面画上自己的自画像,鼓励自己参加劳动的行为。
  -----------------
  课题:端午节
  目的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2、感受与他人分享、合作的快乐,体验节日的愉快。
  准备
  1、请幼儿在家吃粽子,观察其特点(有条件的幼儿可以带粽子到)。学校)
  2、教师熟悉端午节的习俗和相关的儿歌。
  过程
  1、要幼儿说说在家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的。
  2、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请带粽子的幼儿相互品尝粽子,观察各种粽子所采用的原料,说说粽子的味道、颜色和形状。
  4、启发幼儿说说以前端午节的经历。
  (1)以前端午节吃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2)以前过端午节,常和谁一起过?
  (3)喜欢过端午节吗?为什么?
  5、结合社会课本第30-----31页,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6、与幼儿一起朗诵有关端午节的儿歌,体会节日的愉快。
  7、组织幼儿分成小组,剪五彩纸条,布置教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周
  课题:四大发明
  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的几大发明,感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准备
  磁铁、铁针、透明容器各一个。
  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思考,导入活动。
  2、利用磁铁、铁针、透明容器做指南针的实验,启发幼儿关注中国古代的发明。
  3、结合社会课本32----33页,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故事,激发幼儿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4、组织幼儿玩“印拓”的游戏,感受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5、启发幼儿学做小小发明家,说说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周
  课题:香港澳门
  目的
  知道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在被帝国主义占领了一百年之后,又回到祖国,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感。
  准备
  1、中国地图一张。
  2、香港和澳门的图片若干。
  3、学唱《七子之歌》的歌曲。
  过程
  1、出示香港和澳门行政区旗,激发幼儿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兴趣。
  2、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和澳门,说说香港和澳门在地图上像什么?
  3、结合社会课本第34----35页,向幼儿介绍香港和澳门。
  4、学唱歌曲《七子之歌》。
  5、让幼儿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和澳门。
  6、组织幼儿利用社会课,画出香港和澳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周
  课题:各族人民是一家
  目的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知藏族、唯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与汉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各族人民是一家的情感。
  准备
  汉族对襟或斜对襟上衣、长裤一套。
  过程
  1、出示服装,引起幼儿对民族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的兴趣。
  2、简单介绍汉族,介绍汉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3、指导幼儿翻开阅读社会书第36-------37页,感知藏族、唯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与汉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提问:
  (1)画面上有什么?
  (2)你知道这些民族吗?
  (3)你知道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4、教师小结。
  5、启发幼儿说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不同。讲讲自己见过的少数民族的人的生活的习惯。
  6、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学一学藏族唯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与汉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
  课题:文明的孩子
  目的
  了解生活中基本的文明行为,感知文明行为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做文明人的愉快。
  准备
  教师熟悉故事《评理》。
  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评理》,引起幼儿对文明行为的注意。
  提问:(1)李华与王明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2)他们想找老师评理,看到了什么?
  (1)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2、组织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说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3、开展“夸夸我自己”的活动。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文明行为,夸夸自己。
  4、结合社会课本第38----39页,请幼儿玩玩游戏,下下棋,说说怎样做才是文明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8 04: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