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七年级音乐《莲厢打起来》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2:2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音乐《莲厢打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唱民歌《莲厢打起来》,用歌表演的形式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喜爱流行音乐,《莲厢打起来》是地道的湖北民歌,离学生有较远的距离。
教材分析:
《莲厢打起来》是七年级教材第五单元“乡音乡情”中的两节“唱歌课”之一。教材试图通过流传最广的几首湖北地区民歌,引导学生了解湖北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体验其中的艺术魅力,从而喜爱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
    《莲厢打起来》是流行于湖北东北部地区的民间歌舞曲,表现了人们在劳动之余欢聚一起,以打莲厢的形式来庆祝丰收或歌颂美好的生活。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加上莲厢的敲击节奏,极富生活情趣,是楚文化的经典。
教学媒体与资源:
1.“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设备;
2.PPT课件;

3.音乐教室。
学习方法:
音乐学习活动的目的不是掌握音乐知识,而是增加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音乐学习活动更注重过程。本节课,教师以活动的策划者和合作者参与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全过程并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教学过程: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说明
1 1.聆听、欣赏、
学唱歌曲;
2.在活动1中思
考问题; 1.操作录音机或多媒体;
2.展示思考题:
①用准确的词语表示歌曲的情绪?
②用恰当的词语表示歌曲的节奏特点?
③节奏练习:
A:X X X X X X X X X X X
B: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带着问题活动,
有利于实现活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2:28:35 | 只看该作者

目标
2        有序交流思考
结果        组织、引导、评价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说明
1                 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        通过“分组”引导学
生“合作”,自主实
现目标
2        拿出自制的莲厢,学跳
“莲厢舞”        演示教材上的“莲厢舞”       
3        学生分组学跳“莲厢舞”        巡视、指导、纠正       
4        以组为单位表演“莲厢舞”        评价各组的表现,并打分
评出优胜组        比赛、表演重现歌
曲表现的“欢聚一
起共同庆祝丰收”
的景象和愉悦氛
围,使学生更深刻
体验艺术魅力。
5        打节奏、评价        邀请同学和老师一起跳
“莲厢舞”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说明
1                 要求学生根据歌曲节奏
和情绪自创莲厢舞的动
作。
提示:可以在原有的动
作上改变。        在“学跳莲厢舞”烘托的
愉悦气氛中,调动学生
的创作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2:28:41 | 只看该作者

2        学生分组编创“莲厢舞”        巡视,指导;
发现较好的创编作品;       
3        少数同学表演、
多数同学鼓掌
打节奏、
评价        邀请较好的创编作品上
台表演
评价表演作品,并同学
生一起起舞        通过学生的创编和表
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学生喜爱流行音乐,《莲厢打起来》是地道的湖北民歌,离学生有较远的距离,如何引导他们了解民族音乐和文化是音乐教育的难题。《莲厢打起来》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加上莲厢的敲击节奏,极富生活情趣,易学易唱,是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传统作品。
     如何让学生体验《莲厢打起来》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设计中以“分组合作”和“表演与围观”为主要活动形式重现了“欢聚一起共同庆祝丰收”的景象和愉悦氛围,应能引导学生达到深刻体验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4 1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