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例分析多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课例展示与评析专题研讨_识字8

[课例展示]         

                                                          识字8

                                            执教者   洋浦第一小学  李丹

                                        专家点评  儋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许慧



[教师简介]

     李丹,女,生于1978年6月,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8月来海南省洋浦第一小学任教。从教以来,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教研相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2007年4月参加海南省美文诵读大赛获三等奖;2007年12月教学论文《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获海南省小语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教材分析]

     提起科学,我们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月亮阴晴圆缺,太阳东升西落;动物繁衍生存,植物开花结果;火车飞速奔驰,大桥横跨江河……这里都包含着科学。我执教的《识字8》这篇课文所在的一组教材就是以这些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运用了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识字8》是这组教材中的第一篇, 这篇课文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学情分析]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玩、爱动,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具体的有趣的东西。教学中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引导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字认字,及时交流。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识字写字的乐趣,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写字环节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目标]

(一)认识“初、眉、辨、斗、湖、即、雁、归、转、寒”等10个生字。

(二)能正确书写“江、湖”等2个字。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四)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初、眉、辨、斗、湖、即、雁、归、转、寒”等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江、湖”等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自然中藏着许许多多的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只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才能发现它们。你们想做这样的孩子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大自然找找吧!(出示课件)

2、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吗?指名说。

3、细心观察、聪明的人们不但也看到了这些现象还发现了其中的小秘密,还用几句简单的话写了下来,给它们取名叫谚语,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咱们快快打开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主动参与。通过多媒体演示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创设吸引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识字

1、能自己读读这五个谚语吗?要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师小结: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还可以请教同桌和老师。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谚语,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分别读谚语。其他的小朋友一边听他读,一边看着大屏幕。如果都读准了,咱们就跟着他一起读;要是读错了,就请你们帮帮他。(指出“朝、斗、转”都是多音字,注意读准在本课的字音)

4、(课件出示:十个要认识的字)看大家读得这么好,谚语里的生字宝宝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你们看,它们全部都跑出来了。快和你的同桌读一读,听听是不是读准了每个字宝宝的名字。图上的小女孩说我会读,你们会读吗?开火车读字卡。

5、生字宝宝们夸你们读得很准,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不过它们说要考考你们,只要顺利闯过三关,它们就能成为你们永远的朋友。

6、第一关:加一加。(出示课件:衤+刀=?  湖=?+?+?)

小结:咱们语文中也可以用上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生字宝宝呀!

7、第二关:换一换。(出示活动字卡)演示“赛”换部件为“寒”。

8、第三关:猜一猜。(出示课件)

(1)十二点。(斗)

(2)师做转身的动作。(转)

9、(课件出示:十个词语)生字宝宝们还和咱们认识的字交上了朋友组成了词语,看,它们来了。快和它们打打招呼,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10、指名读,齐读。

11、(出示图片)字宝宝都去哪了?引导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图片读背后去掉拼音帽子的词语。

(设计意图:把握识字,发展语言。人教版实验教材的识字部分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使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认识汉字。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进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积累词汇,发展语言有机结合。)

(三)学文

  1、生字宝宝夸你们学得真棒!让我带你们再去大自然逛逛,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2、(出示课件)能找出与你们看到的相对应的谚语朋友吗?指名说。

  3、老师最喜欢第三句谚语,师读。你最喜欢哪一句谚语,请你拿着课本和你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吧!

  4、指名读,师评价。

  5、现在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个组读一句,比一比哪个组读得又响亮又流利。

(设计意图:尊重个性,促进积累。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文的语言环境。文中谚语形式的语句富有韵律,学生选择喜欢的谚语朗读,既巩固了识字,又为理解课文创造条件,从而感受谚语的美,产生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书写指导,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增强了识字效果,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江、湖)这两个生字宝宝也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偏旁相同,结构不同)

2、这两个字都要按照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范写“江、湖”。

3、学生书空。

4、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

5、评价。

(设计意图:教给方法,培养兴趣。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书写范字,清楚地交待了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及起笔到收笔的运用方法,既有教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观察、评议。这样,识写结合,让学生在比中学,让学生与学生比,学生与书上的字比,既增强了识字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五)拓展认字

1、(将准备的物品发给每个小组)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生字宝宝可淘气了,要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在这些物品中帮我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原来这些生字宝宝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呢!这上面还有我们以前学过的字,你可以认一认,也有我们没学过的字,你可以互相问一问,试着认一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轻松认字。利用“用具”识字,让孩子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发展学生观察和自我表现的功能)

(六)小结

     孩子们,字宝宝和谚语不仅会在课堂上和我们成为朋友,更多的还会出现在生活中。聪明细心的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的发现编成谚语,也可以收集一些谚语,通过它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例评析]

    《识字8》这篇课文所在的一组教材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共由五句谚语组成。它不仅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发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堂课是一节依学而教,尊重学生,尊重语文学习规律,设计精心独到的识字教学课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注兴趣,依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与学。

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实施识字教学。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爱做游戏,李丹老师将识字过程设计成一个“闯关”游戏。这个游戏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也许不会得到积极的响应,但它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就感到十分有趣,他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识字学习状态。

     二、     巧妙复现生字,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我们看到课堂上,李丹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调动起来。例如:和同桌读一读,看是不是读准了?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宝宝要和认识的字交朋友,组成词语读;去掉拼音帽子读;把生字宝宝放到文中读等等形式复现生字,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学习热情高涨,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字。

      三、     关注个性和经验,依语文学习规律设计教与学。

     识字是极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识字主体不同,记忆的方法,关注的焦点,捕捉信息的方式也会不同,真正有效的识字是加入个人经验、阅历、有个性的自主识字。“识字教学不是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能否自己独立识字才是关键”。这节课李丹老师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阐述识字的方法。

     例如:老师问:遇到不会的生字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问老师,问同学,还可以请拼音帮忙,这些方法都不错。又例如“加一加”的方法。“湖”字是由哪几个部件加起来的组成的,学生说完以后,教师总结:看来数学的加法在语文上也可以用上。“换一换”的方法。“扫”字换一个偏旁还可以变成什么字?学生说:可以变成“归”,还可以变成“打”。老师接着用猜一猜,比一比,组词等等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我们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

     四、     关注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

     这节课,不只是识字,同时李丹老师还特别注意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识字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识字中发展语言。例如:上可伊始,李老师出示一个动画片,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一幅画中有一只小蜻蜓。教师说:啊,是一只可爱的小蜻蜓。

学生2:我在天空中看到了太阳。   教师马上说:火红火红的太阳。

学生3:我看到了星星。教师补充说:一眨一眨的星星。

      教师的语言美了,学生的语言就美了,教师的想象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会丰富起来。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事物是多么的美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丹老师特别注意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写字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课程标指出:“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们看到,李丹老师指导学生写字时,特别注意示范,清楚的交待了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以及起笔到收笔的方法,然后学生观察,评议。整个过程中,教师指导有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秋天的雨》字理析词课例与评析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用笔画出“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词语表示的颜色)
  师:秋雨有这么多的颜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
  生:五彩缤纷。
  师:同学们刚才勾画出这么多词语表示的颜色,由此可见“五彩缤纷”的意思就是——
  生齐答)颜色很多。
  师:“五彩缤纷”中的“彩”字有一个偏旁,就是表示颜色很多的。你们找找。
  生:三撇旁——“彡”。(教师析解略)
   师:“五彩”是不是只有五种色彩?
  生:表示有很多种色彩。
  师:同样表示颜色很多的还有哪些词语?
  生: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师:既然都是表示颜色多,就用这些词语来替换课文中的“五彩缤纷”行吗?(教师让学生将“五颜六色”等词语置放到课文里试读,引导同学们思考辨析,有的说可以替换,意思一样,但大部分同学认为“五彩缤纷”不能用“五颜六色”替换,只是感觉不好,但说不出道理。于是教师从“缤纷”的绞丝旁入手,通过画图引导同学们从字理上理解其本义:“缤纷”原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古代叫“旗游”,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动感”。为了进一步理解词义,教者做了如下演示——)
  师:你们看,老师张开的手掌上有不少彩色的纸屑,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它比较合适?
  生:五颜六色。
  师:为什么?
  生:因为颜色很多。
  师:大家再看看,(老师把手上扬,各种油亮的彩色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回该用哪个词——
  生高声齐答)“五彩缤纷。”
  师: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五颜六色”和“五彩缤纷”的区别了吗?
  生:明白了,“五颜六色”只是表示颜色多,而“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评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五彩缤纷”这个中心词。根据字理析词“分解——组合”的教学要则,先将“五彩缤纷”拆分成“五”“彩”和“缤纷”三个词素进行析解。“彩”字中的“彡”是个一形多义的部首,在“彩”中表示“色彩和纹路”,“彡”和“五”是概数,表示颜色多。“五彩”的意思不难理解,因此重点放在对连绵词“缤纷”的字理析解上,由“缤纷”两个字的绞丝旁切入,知道了其本义就是指旗子的“旗游”飘动的样子,因此“缤纷”这个词语就带着一种“动感”。至此,“五”“彩”和“缤纷”三个词素各自的意思已了然明白,然后组合起来,“五彩缤纷”就是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具有一种“动态美”。通过这样的分解和组合,学生切实地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本义。
  师:下面大家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描写色彩的词句是属于动态描写的,把它念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勾画,而后争相念读。教师随机评价,略。)
  生:“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教师结合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扇”,并对会意字“扇”进行字理析解)
  生:“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引导学生从形声字“飘”的形旁“风”想象“飘”的动态)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从“你挤我碰”这一词语中“挤”的提手旁引导学生想象互相挤碰的情景。)
  生:“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频频点头”的“频”是从步从页的会意字,“页”是“首”的倒写,与人的头部有关,就此,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断地走一“步”就点一下“头”的动态。)
  生:“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这里虽然没有动态描写,但通过“像金色的海洋”我们也可以想象稻浪滚动的样子。
  师:说得太好了。现在大家再想想,能用只表示色彩多而没有动感的“五颜六色”去代替“五彩缤纷”吗?
  生:不能。因为“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有一种动态美。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是别人写的文章,作者用词精准恰当,充满了生趣和动感之美。你们心中的秋天也一定是很美的,请大家拿起笔,尽量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一两个句子,写出自己心中那“五彩缤纷”的秋天。
  (学生写句,而后念读,师生共同评价。)
  在依据字理理解“五彩缤纷”本义的基础上,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结合文句和语境理解其文中义。学生通过寻找念读文中“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动态语词和想象中的稻海无边,稻浪翻卷的秋天景象,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还具有一种动态的美感。至此,通过本义和文中义的相互验证和诠释,学生也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五彩缤纷”的词义,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内行看门道”的阅读境界。最后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目的是学以致用,切实地把识字析词、阅读理解、写作训练三者融为一体,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夕阳真美》课例评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从西斜——下沉——落山三个方面表现了夕阳下山的美丽景象。张香萍老师把教学过程安排得层次分明。先用“谁来告诉我夕阳西下时,它向我们告别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来理清脉络——先是西斜,再慢慢往下沉,最后落山。这样做适应了学生记忆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记住课文。接着逐段赏读,在赏读中体会夕阳的美。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张老师最后运用这一规律把课文中“爷爷奶奶”的幸福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的幸福联系了起来,进行了爱长辈的教育。  教学作为一种知、情、意和谐统一的认知过程,首要的任务就是点燃学生阅读文本、发散思维、表达自我的欲望。本课张老师采用了各种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有看录象理解词语,有配乐朗诵,有给图涂色,还有教师赞美的话语(你读得真美!你的感情多丰富呀!你的脚步真轻呀!我快要陶醉了……)特别是评一评、挑战赛,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三百多年前,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从感觉开端。张老师遵循了这一点,课堂呈现出多彩的画面,孩子的欲望被完全点燃。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张老师采用评一评、挑战赛的方法与学生愉快的沟通。“他们俩谁读得更好?”“谁觉得我比他读得更好?”“我也很喜欢这一段,我也想读一读,能给我一个机会吗?”“我读得好吗?谁来评一评?谁想向我挑战的?”温和的话语,激起了课堂的层层涟漪,课堂出现了融洽、热闹的良好气愤。师生的思想在这儿碰撞与交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课也存在着一点美中不足。下面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新课标强调低年级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第二个环节——逐段赏读中,当训练学生朗读课文时,张老师虽然给学生安排了许多的朗读机会,但没有切实落实这一要求。在学生的朗读中随处可见词语之间的间断,他们把句子分割成若干个小段。虽然学生把每个词语都朗读得非常有感情,但放到句子中后就使人感觉十分突兀,没有了优美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运用张老师的方法训练词语的理解(看录象、动手画一画来理解“连绵起伏”……)。

  2、通过范读或指学生读的形式将词语放到句中读。注意表扬读得流利的但有轻重起伏的同学,纠正读得突兀的同学,使大家不仅通过图感受到夕阳景色的美,而且通过文章中字词句段描写的美感受夕阳的美。

  3、通过评一评,挑战赛使大家达成共识,积极实践,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对夕阳美的理解。

  二、复习总结中设计太简单。

  在这儿可以这样设计:

  1、   这么美的夕阳你想把它留住吗?可以怎么做呢?(画下来、把课文背下来等)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到夕阳的美。

  2、   配乐学生背诵。

  3、   你想把它送给谁?(给同学、给爸妈、给朋友)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最亲爱的亲人听。

  三、结尾也有待商榷。

  不同的地方,夕阳的美也各不相同,让我们带上爷爷、奶奶去看看美丽的夕阳吧!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草船借箭>人物画像》教学课例与评析
--------------------------------------------------------------------------------




  〔课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三国演义》,流传千古,草船借箭,脍炙人口。今天,我们有幸把《草船借箭》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请到了我们的网络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中的片断。)
  二、自由组合,讨论分工
  1.学生看录像后教师提问:看了这个片断,你对其中哪个人物最感兴趣?
  2.教师任命小组长,建立研究小组。(教师任命小组长后,对其他学生提出要求。)
  3.其他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小组。
  教师利用“公告栏”发布公告,大屏幕投影:
  [公告一]小组分工:一人负责搜集图片,一人负责搜集人物生平,一人负责搜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具体事例,一人负责搜集体现人物业绩的资料。
  4.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分工。
  (教师在学生讨论分工时相机进行指导:一是直接下组进行指导;二是进入小组“研究活动流程”中的“讨论交流”里进行指导;三是利用“公告栏”发布公告(大屏幕投影)进行指导。)
  三、搜集信息,自主探究
  1.学生按分工进行信息搜集工作。
  教师利用“公告栏”发布公告(大屏幕投影),引导学生进入该学习环节。
  [公告二]
  (1)在“学习网站”中查找老师所建的网站:《<草船借箭>知识大全》或《<草船借箭>人物画像》等,从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利用“百度”“google”“3721”,等搜索系统,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在“研究活动流程”中的“讨论交流”里咨询讨论(例如请求帮助和给予帮助、对某个资料发表各自的见解等),或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发表在“研究论坛”里进行讨论交流(例如发表文本或图片资料、对这些资料发表各自的意见等)。
  (教师进入“巡回指导”对各小组的收集资料进程进行指导;进入“研究论坛”,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发表意见进行指导;直接下组,对学生的资料收集过程实地指导。)
  2.学生进入小组“讨论交流”,对人物性格进行讨论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辩论,最后达成共识。
  (老师相机下位或在线进行指导)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1.小组合作,根据“小组合作评价量规”完成本组作品。
  [公告三]  形成作品要求:
  (1)每小组指定一人负责“演示文稿”,一人负责“word”文档的具体制作,其他同学在旁边协助调资料,并提出参考意见。
  (2)如所需资料自己组还没有搜集到,可在公告栏中向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请求帮助。
  (3)根据《<草船借箭>人物画像评价量规》完成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成员相聚在一起讨论,由本小组某几位成员操作,其他成员协助(或提供各种资料,或提出各种意见)。
  (教师直接下组,对学生形成作品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小组依照《<草船借箭>人物画像评价量规》,对作品进行反复修改,然后发表。
  五、学习交流,评价作品
  1.学生根据《<草船借箭>人物画像评价量规》,对本组作品进行评价、修改。其间老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教师进入“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作品”栏目,对所有小组的作品进行评论。)
  2.学生认真欣赏其他组的作品,根据《<草船借箭>人物画像评价量规》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
  六、学习评价,总结提高
  1.学生根据《<草船借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进行自评。
  学生点击“学习评价”,打开“个人自评”,对自己在这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学生自评时,教师进入“巡回指导”或直接下组,展开指导。)
  2.指导学生根据《<草船借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进行“小组问卷”调查。
  打开“小组问卷”和“小组自评”,各小组长组织完成“小组问卷”后,对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评价。
  3.老师根据《<草船借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在“师评表”中对每个小组、每个人进行评价。
  (教师进入“师评表”,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如果来不及,可以先对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其他小组则放在课外进行。)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评析〕这个课例,是我校承担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研究型学习模式的研究》实验中,由丁家来老师执教的一堂《<草船借箭>人物画像》研究课。这堂课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网络研究性学习,初步构建了网络研究性学习模式,较好地呈现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和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采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融为一体的综合呈现方式,为教学创设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呈现多元化的情境。本课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专题网站和运用搜索工具搜索到的网站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查找方便、运用简单,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2.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运用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这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课例中,在学生观看录像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然后在小组内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对感兴趣的人物性格特征发表意见,进行评价。学生在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本课例中,教师建立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浏览。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4.在课例中,对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对小组作品的优劣,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进而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多方结合,做到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中,有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有时通过网络进行切磋,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让网络研究性学习切切实实地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7 03: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